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南充市發展有機農業主要措施和成效分析

2019-06-11 05:31:37高英彭昌家李峰元
安徽農業科學 2019年4期
關鍵詞:成效

高英 彭昌家 李峰元 等

摘要 南充市以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快速增收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為目標,加快建設有機農業強市。從南充市以生態農業為基礎,著力打造有機農業強市,以環保督查為契機,切實推進可持續農業發展,以區域品牌為抓手,推動農業品牌化發展,以及下步工作計劃入手,分析探討了南充市有機農業發展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關鍵詞 有機農業;主要措施;成效;工作計劃

中圖分類號 F32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04-0265-04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e, promote farmers income steadily and rapidly, and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agriculture, a strong city of organic agriculture should be accelerated to construct in Nanchong City.Based o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Nanchong makes great efforts to build a strong city of organic agriculture, tak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pervision as an opportunity to promote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feasibly, takes regional brands as the starting poin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brand. The main measure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agriculture in Nanchong City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starting with the next work plan.

Key words Organic agriculture;Main measures;Achievements;Next work plan

有機農業于20世紀20年代發源于德國和瑞士,其在當時是對應剛剛起步的石油農業而產生的一種生態和環境保護理念,而不是一種實際的行動。20世紀40—50年代,是發達國家石油農業高速發展的年代,由此帶來的環境污染和對人體健康影響也日趨嚴重,因此,部分先驅者開始了有機農業實踐。隨著石油農業對環境、生態和人體健康影響的日益加劇,發達國家紛紛于20世紀60和70年代自發建立有機農場,有機食品市場也初步形成。1972年全球性非政府組織——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在歐洲成立,它的成立是有機農業運動發展的里程碑[1-2]。

我國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是長期通過化肥、農藥和飼料促進作物及畜禽的高產,最終導致生態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減少、產出的邊際收益遞減以及人體健康損害等一系列問題[3]。據報道,1996—2006年我國氮肥、磷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同比增幅分別為40%、60%和80%[4]。這些化肥和農藥已對公眾的健康和我國的環境帶來負面效果,特別是對土壤、水、空氣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如大量使用農藥已經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和近海水域污染,像北京及珠江三角洲,均在2000年發現過大量有機類農藥污染物[4]。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啟動并組織了生態農業運動。生態農業的發展為有機農業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了有機農業探索[5]。近20年,我國有機農業發展迅速,到2015年我國的有機農業面積達161萬hm 居世界第五[6]。

有機農業是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對于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及就業,滿足人們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3],有機農業是指遵照特定的農業生產原則,在生產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過程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7-8]。從有機農業的發展來看,具有4個顯著特點:一是有機農業生產的產品安全環保,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利,由產品引發的疾病也非常少;二是有機農業的發展有利于實現生態的恢復和平衡,從而減輕環境的污染;三是有機農業生產的產品質量較高,可以增強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四是有機農業發展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的[9]。

南充市為提高農產品質量,于20世紀90年代開始著手有機農業試點示范。在2014年出臺了《南充市有機農業強市建設方案》,制定了《南充市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明確要求有機農產品必須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制定了“有機水稻生產技術規程”(DB511300/T 050—2014)、“有機水果(西鳳臍橙)生產技術規程”(DB511300/T 047—2014)等南充市有機農產品地方標準42個,發布26個,填補了省內空白(全省現行的有機農業相關技術規程共 27個)[10],編印了《有機農業知識手冊》等。該方案、管理辦法、地方標準和手冊等的出臺,為全市有機農業發展提供了條件和保障。近年來,全市有機農業發展迅速,并取得明顯成效。筆者以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快速增收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為目標,加快建設有機農業強市,從以生態農業為基礎,著力打造有機農業強市,以環保督查為契機,切實推進可持續農業發展,以區域品牌為抓手,推動農業品牌化發展,以及下步工作計劃入手,分析探討了南充市有機農業發展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以期為指導南充及四川乃至全國有機農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參考。

1 主要措施和成效

1.1 以生態農業為基礎,著力打造有機農業強市

近年來,南充市充分發揮自然生態條件良好的資源優勢,在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的基礎上,啟動實施了有機農業強市發展戰略。2013年聘請四川農業大學高起點編制有機農業強市建設規劃,通過加強有機農產品基地建設,不斷優化生產、加工、倉儲、物流、銷售等產業結構和布局,促進了有機農業快速發展。具體舉措是突出五大工作重點,建立完善“五大體系”。

1.1.1 狠抓基地建設,建立生產體系。發展有機農業,全面落實河長制,重點加強城鎮生活污水、垃圾和人畜糞便無害化處理,大力推行種養配套和資源循環利用模式,促進了有機農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推廣以作物秸稈、畜禽糞污、豆科作物、種植綠肥和有機廢棄物為主的土壤培肥方式,穩步提高耕地質量。從源頭抓起,嚴格監管有機農業投入品經營和使用,嚴控禁用物質流入有機生產區域。依托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農業農村綜合示范區,大力培育有機生產經營主體,初步形成了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環境有保障的有機農業生產體系。

1.1.2 強化技術支撐,完善標準體系。目前,全市研究制定有機農產品生產技術地方標準42項,經市質監局發布26項,并在生產中得到推廣運用。在生產中全面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公共植保,綠色植?!毙吕砟睿e極推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農業防治等綜合防治措施,科學防控病蟲害;支持企業開展有機種養農業技術、病蟲防治和動物疫病防治技術研究,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浙江大學、西南大學和四川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開展校(院)地合作,同歐盟認證公司、國際有機運動聯盟開展國際合作,為全市有機農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1.1.3 注重質量提升,把好監管體系。2013年建立了以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13個相關部門參與協作的有機農業強市建設工作聯系會制度。2016年6月,市農牧業局成立了南充市有機農業發展中心專門工作機構,各縣(市、區)按市上要求加強了有機農業發展工作的相關機構和隊伍建設。全市嚴格按照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有機產品》國家標準,堅持企業自愿申報、有機工作機構初審推薦、認證機構審驗頒證制度,積極組織企業開展有機認證。市、縣(市、區)兩級配齊配強質量安全監管、農業行政執法力量,確保了農產品質量監管有人抓。配合認證機構搞好認證監管,加強日常監測和專項檢查,對環境不達標、生產不規范、質量不合格的經營主體促請認證機構一律不予認證。同時,市級相關部門制定出臺有機農業強市建設實施方案,制定了相關獎補政策,對違規企業堅決取消有機產業發展相關政策和待遇,確保了有機農產品質量和有機產業健康發展。

1.1.4 嚴格過程管理,建立追溯體系?!队袡C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明確要求有機農產品必須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為此,嚴格要求生產企業強化基地標識管理,制作并公示基地地理位置圖、生產地塊平面分布圖等資料,在有機生產基地醒目位置設立統一格式的標識牌,標明基地名稱、地塊編號、主要品種、基地面積、責任人等信息。督促生產主體建立生產檔案,做好農事記錄,建好投入品臺賬。要求生產主體在生產基地建立檔案室,統一存放基地有機生產記錄、生產管理檔案,做好銷售記錄,建立產品營銷檔案,完整保存基地銷售歷史記錄,規范使用有機標識,確保有機農產品生產信息全面完整可追溯。

1.1.5 著力市場開拓,健全營銷體系。為了拓展有機農產品市場,通過建立有機農產品專業交易市場,鼓勵企業在經濟發達地區和重點城市建立有機農產品中央廚房、專銷門店和展示體驗店,支持有機生產企業參加國內大型展會,利用互聯網平臺開展社群營銷,采取VIP客戶訂單銷售,有效破解了銷售難題。另一方面,鼓勵企業在有機農產品色、香、味、形、質等方面加強技術研發,探索發展有機產品精深加工,努力延伸產業鏈條,切實提升綜合效益,促進了有機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通過全市上下不懈努力,目前全市共有15家企業、48個產品、3.56萬hm2基地通過綠色食品認證;全市共有2.09萬hm2基地、254個產品通過有機認證(含轉換),有機認證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6.7%;全市發展以生態有機為主題的鄉村旅游基地34個,有機產業和生態鄉村旅游年收入超過100億元。有機農業發展已成為全市現代農業千億產業集群發展的核心動力,成為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新的增長極。西充縣獲得“全國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授牌成立“亞洲有機農業技術研發中心”,該縣先后獲得“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縣”“首批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循環經濟示范縣”稱號,走出了一條“生態為基、綠色崛起”的縣域經濟底部崛起之路。全市力爭在“十三五”期間使有機農產品認證面積達3.33萬hm 占全市耕地總面積的10.0%以上,有機產業年產值突破200億元,打造“中國西部有機綠谷”。

1.2 以環保督查為契機,切實推進可持續農業發展

近年來,通過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建設,全市農業發展有了長足進步。但與全國一樣,依然面臨資源環境壓力、農民增收乏力等“老大難”問題。2017年以來,全市以中央環保督查為契機,大力推行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積極創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綠色農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1.2.1 加大農業環境整治力度。全市專項編制了《南充市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十三五”總體規劃》,對農業面源污染進行了綜合治理。中央環保督察期間,視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農業環境問題,現場調查情況,及時解決問題,辦理信訪案件群眾滿意率達100%,中央環保督查交辦案件辦結率100%,是全省唯一無退件的市(州)。全市畜禽禁養區共關停搬遷992家養殖場(戶)、有效治理完成746家養殖場。全市累計關停環保不達標問題屠宰場267家,屠宰場全部實現機械化屠宰、冷鏈化運輸、冰鮮化上市。全市共取締網箱養魚4 518口,主要流域水質得到了明顯凈化。

1.2.2 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全市大力推行農業生態循環利用,合理布局種養業,形成產業相互融合、物質多級循環的農業產業結構;科學布局并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構建優勢特色產業體系,加快形成區域產業特色。大力發展一批“生態養殖+沼氣工程+綠色種植”循環農業發展集中區,實現優勢產業基地規模擴張。在糧油生產上,改一年多熟制為新兩熟制,改糧食凈作型為糧經復合型,改高產高效化為綠色生態化,不斷優化糧經飼協調發展的作物結構,促進形成適應市場需求的品種結構和生產生態協調的區域結構,實現了高產、優質、高效生產。通過實施百萬畝生態糧油基地建設工程,認真落實“兩區”劃定工作,開展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加快玉米“糧改飼”結構調整。全市2018年新建3.0萬hm2晚熟柑橘基地,著力打造“中國晚熟柑橘之鄉”。畜牧產業上加快推進“優質生豬產業工程”,不斷夯實國家優勢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大力發展現代畜禽種業,加大良種繁育和品種改良力度,持續提高畜禽良種比例。適度調整畜產品結構,降低粗放型普通畜產品比例,引導畜牧業差異化發展,提高綠色、生態優質畜產品比例,增加特色畜產品供給。水產產業上,合理確定湖泊、水庫等公共水域內養殖規模,穩定池塘養殖,大力發展稻田綜合種養。

1.2.3 加快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循環利用工程和環境保護工程。切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善農田基礎設施,積極建設高標準農田綠色示范區。加快建設生態固埂、生態渠系、生態消納池和生態緩沖隔離帶,加強耕作層保護、土壤酸化改良、種養循環利用。通過種植綠肥、增施商品有機肥、秸稈堆漚還田等方式,切實改良土壤質量。到2020年,全市每年建設高標準農田2.19萬hm 年提升8.0%。全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將達26.67萬hm 土壤有機質含量將達19 g/kg。

1.2.4 大力推廣種養結合健康養殖模式。依托畜牧業綠色發展示范縣項目,以種定養,種養配套,建成高坪本味、順慶金科等一批種養循環的畜禽養殖示范場,促進種養業可持續發展。大力實施畜禽糞污綜合治理工程,加快建設有機肥廠和大中小型沼氣工程,促進畜禽養殖廢棄物“統一收集、專業處理、綜合利用”的養治分離模式應用,加大養殖廢棄物資源化開發力度。到2020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提高9.0%、達89.0%,全市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0.0%。

1.2.5 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圍繞生態糧油、特色水果、蔬菜和中藥材、現代蠶桑、現代林業、現代畜牧等主導產業,建設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區,規劃建設一批初加工、采后加工、精深加工項目,不斷提升農產品加工能力,切實延伸產業鏈條。大力發展休閑度假農莊、農業主題公園、旅游觀光園區、農業科普園區、農業體驗園區、農耕文化創意園和森林康養園等農旅結合項目,爭創一批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創建一批鄉村旅游強縣、特色小鎮、精品村寨、星級農家樂、鄉村旅游酒店及精品特色業態經營點。通過舉辦桃花節、橙花節、郁金香旅游節、草莓采摘節、蠐蟆節、放牛節等民俗文化和農業節慶,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加快建設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及綜合服務網絡平臺,開展“互聯網+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積極開發農業社會化服務和農產品個性化需求定制服務,積極發展科技與人文等元素同農業融合的智慧農業和大數據農業,以及以農田藝術景觀和林業園藝為核心的創意農業,持續增加農業綜合收入。

1.2.6 加強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圍繞區域特色優勢產業,按照“招大、引強、扶優”的原則,實施技改擴能、招引新辦、兼并重組,推進龍頭企業集約集群集聚發展,重點培育一批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旗艦型”龍頭企業。引導農村能人、業主大戶、農技人員、基層干部、外出務工人員、大學生和龍頭企業和供銷社領辦創辦生產、加工、營銷、服務、資金互助、旅游文化等各類實體型農民合作組織;鼓勵農戶采取聯辦方式,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農機具所有權和資金、技術等方式入股創辦專業合作社。引導土地、林地、水面等生產要素向種植、養殖能手適度流轉,培育生產經營業主大戶。鼓勵種養大戶和新型農民成立家庭農場,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加快推進“農業高校+現代農業示范區+返鄉務農”的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模式,從思想觀念、從業技能、綜合素質等方面迅速提高新型職業農民整體素質和增收能力,為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壯大提供人才支撐。

1.2.7 注重政策激勵,強化組織保障。市上專門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相關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創建工作協調小組和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領導小組。各縣(市、區)仿此成立相應機構,落實專人負責、明確階段目標任務,狠抓落實。市政府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獎補農業可持續發展工作推進較快的縣(市、區)。同時,中央、省、市級相關項目資金優先向率先通過驗收的縣(市、區)安排。各縣(市、區)政府是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的創建主體,落實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體責任,積極創新和爭取對試驗示范區創建工作的政策扶持及工作支持,鼓勵各地加強政策創設,積極引導各類資金投入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建設,確保示范區建設取得實效。市、縣兩級將創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作為今后一段時期農業農村的重要工作來抓,將其列入年度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和單位年度目標獎勵直接掛鉤。通過建設可持續發展農業示范區,全市化肥用量降至720.0 kg/hm 農藥用量降至2.4 kg/hm 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74.1%,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0%,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0.0%,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0.0%,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0.0%,“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比重達62.0%,產業融合園區(含農業景區)達150個,力爭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生產、生活、生態共贏”的典型示范。

1.3 以區域品牌為抓手,推動農業品牌化發展

當今時代,農業品牌化已成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大力培育特色優質農產品品牌。根據全市丘陵地貌特征和地理氣候環境條件,堅持走“質量效益型”農業發展道路,注重培育產品特色,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確保南充產品技高一籌、質高一級、價高一等。為此,開展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1.3.1

精準培育創牌主體。圍繞特色優勢主導產業,遴選適應消費需求的農產品,招引一批創牌經驗豐富、引領帶動力強的知名企業創建品牌,培育一批有潛力的本土農業龍頭企業參與品牌創建,發動一批利益聯接機制健全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融入品牌發展,引導企業聯合創牌,充分發揮企業在品牌創建中的主體作用。

1.3.2

精心打造產品特色。在生產環節,認真抓好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加強培育產品在色、香、味、形、質方面的特色和優勢;同時,大力發展以特色優質農產品為原料的農產品精深加工,大力開發佐餐、休閑、方便和旅游食品,以特色優質農產品支撐農產品品牌創建。

1.3.3

持續強化質量保障。切實開展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產品的農業標準化認證工作,建立加強以有機農業為引領、綠色食品為主體、無公害農產品為基礎的農業標準化生產體系,實行品牌和品質雙提升戰略,確保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快建立企業自檢、官方抽檢和第三方檢測“三位一體”的產品質量檢測認證體系。建立完善標準化生產體系和可追溯制度,組織第三方機構進行權威監測認定,提供檢測報告,頒發質量證書,不斷提升農產品的社會公信力,增強消費者對品牌農產品的消費信心。

1.3.4

切實抓好市場營銷。好的產品必須進行對路的營銷,特色優質農產品應實行政府站臺,調動公共資源,打造電商平臺,加大對特色優質農產品的宣傳推介力度。全市根據產業實際和未來發展,重點培育“張飛牛肉”“充國香桃”“尚好桑茶”“果城香米”“營山黑山羊”等農產品品牌,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大型活動和展會平臺予以重點推介,組織品牌企業采取走出去策略,變傳統營銷為上門推銷和體驗營銷。瞄準中、高端市場,實行個性化訂單生產,建設專業市場,設立營銷專柜等品牌產品專銷渠道,切實提升品牌形象。建立“紅榜黑單”誠信制度,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嚴格杜絕以次充好等不誠信行為。探索建立品牌農產品品質保險機制,當消費端出現質量問題,由保險公司給予相應賠償,進一步增強消費信心。

1.3.5

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全市聘請浙江大學編制《南充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戰略規劃》,策劃了“南充嘉作”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目前對45個大類產品已全部予以申報注冊,對區域品牌商標實施了版權登記保護。積極組織“三品一標”認證、產品溯源體系完善、產品獲得省級以上名特優新稱號的企業優先貼牌使用區域公用品牌。同時,全市非常重視地域特色明顯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申報注冊工作,截至2018年5月,全市已成功申報25個地理標志產品。通過舉辦特色優質農產品迎春展銷會,支持企業在沿海發達地區、重點城市舉辦品牌發布會和產品推介會,對區域公用品牌進行宣傳和推介。成立“南充嘉作”區域公用品牌發展協會,在國家級主流媒體上投放廣告,并在西博會、農博會等大型展會期間舉辦南充農特產品專題推介活動。

2 工作計劃

2.1 補齊基礎短板,促進綠色發展 更加強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新理念,全面開展“藍天”“碧水”“凈土”三大行動,以中央環保督查為契機,大力開展綠化南充行動,積極倡導有機生活方式和綠色生態文化,為綠色農業發展創造“天藍、地綠、水清、心齊”的自然人文環境。

2.2 強化科技支撐,推進創新發展 繼續加強同國內外科研院校的戰略合作,著力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裝備;運用“互聯網+”手段,健全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特色優質農產品研發、價格發布和交易集散“三大中心”;運用前沿科技和現代管理技術,加強生產、檢測、營銷體系建設,確保特色優質農產品質量可控和源頭可溯。

2.3 延伸產業鏈條,注重融合發展 科學規劃布局農產品加工園區,引進和培育一批行業領軍的特色優質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持續擴大自然生態優勢,創新培育農業新業態,加快建設一批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現代農業新模式。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加快構建市場體系,不斷提升南充農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占有率。

2.4 創新體制機制,實現共享發展 強化政策引導,大力培育特色優質農產品企業,加快形成覆蓋面廣、帶動力強的新型生產經營體系,引導群眾以自主經營、入股經營、托管經營等方式參與特色優質產業發展。完善利益分配機制,充分吸納貧困群眾加入產業發展,切實推進脫貧攻堅。

參考文獻

[1] 杜相革,董民.中國有機農業發展現狀、優勢及對策[J].農業質量標準,2007(1):4-7.

[2] 閻曉明,何金柱,苗青松,等.世界有機農業發展現狀及思考[C]//李增智.食品安全的理論與實踐:安徽食品安全博士論壇.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97-101.

[3] 譙薇,云霞.我國有機農業發展:理論基礎、現狀及對策[J].農村經濟,2016(2):20-24.

[4] 鄒恒.有機農業背景、現狀和發展[EB/OL]. (2014-01-04)[2018-09-06].https://wenku.baidu.com/view/ac88421fa5e9856a561260ea.html?sxts=1536284250444.

[5] 張新民,陳永福,劉春成.中國有機農業發展現狀和前景展望[J].農業展望,2009(4):19-22,27.

[6] 王華飛,張向東.2017年世界有機農業概況與趨勢預測報告[EB/OL]. (2017-10-19)[2018-09-10].http://www.docin.com/p-2034522128.html.

[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有機產品 第1部分生產:GB/T 19630.1—2011[S].北京:中國標準和出版社,2012.

[8] 李顯軍,劉建華,張慧.我國有機農業發展模式、成效與對策研究[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3(2):58-61.

[9] 柳萌.有機農業發展模式及對策研究[J].商品與質量,2017(24):34-35.

[10] 南充市農牧業局. 南充“三搶”大力建設有機農業強市[EB/OL]. (2018-05-12)[2018-09-26].http://www.agrochemnet.cn/news/detail-20180512-102422.html.

猜你喜歡
成效
原州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效
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主要工作及成效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討論法應用的實效性
成縣核桃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的新舉措新經驗新成效
青年時代(2016年27期)2016-12-08 21:43:42
談遼西凌源地區封山育林工作的主要措施
羈押必要性審查的實踐應用探討
創新教育理念,有效提升高中語文教學成效
計算機技術應用于醫院固定資產管理中的必要性及成效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区在线|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91热爆在线|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玛|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福利在线一区| 欧美成人国产| 亚洲天堂区| 久热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av在线无码浏览|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午夜日b视频| 亚洲日本www|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亚洲一区毛片|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青青青视频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高清乱码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18禁不卡免费网站| 亚洲天堂网视频| 九九九久久国产精品| 自拍偷拍一区| 国产精品第5页| www亚洲天堂| 狠狠亚洲五月天|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亚洲视频三级|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国产特级毛片|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综合色在线|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99久视频|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欧美在线一二区| 99爱视频精品免视看| 人与鲁专区|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色成人综合|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社|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伊人AV天堂|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丁香综合在线| 在线播放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