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振起
【摘要】高中生正處于人生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階段,自我意識極為強烈,還特別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如果學生在高中階段缺少了一定的生涯規劃,或生涯規劃出現了方向性偏差,將直接影響今后進入大學進行的最后一階段的在校學習,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綜合能力的形成,其人生目標及目標實現途徑也將變得模糊,對終身發展極為不利。目前,新一輪教改工作穩步推進,素質教育的觀念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納,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會學習,敢擔當”的人的大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教育工作者的重大責任,就是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做好生涯規劃,從而讓他們從有目的地學,自然上升到有目的地做人、有目的地生活,實現教育的初衷。故本文就以我國目前高中生生涯規劃的現狀為切入點,結合教學的實際體會,探尋如何提升高中生的生涯規劃質量,為教育教學提供借鑒或建議。
【關鍵詞】高中教育;生涯規劃;教育現狀;教育方向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中生生涯規劃長期得不到重視
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輕視學生未來發展的考量,沒有導引學生面向成長,面向未來,面向合作與創造。所以,教育只是盯住眼下,盯住升學率,盯住考上幾 個“清北”,誰家出了文狀元、理狀元!學生眼界也就在試卷里、考分上,至于考上好大學以后做什么、人生路該怎樣走,則是雙眼漆黑,一問三不知。試想,我們培養出的這些“優秀”人才,根本就不懂學習目標,不懂人生價值,將來怎樣與世界接軌,怎樣與對方合作!究其原因,還是我們的教育自身出了問題——沒有幫助學生解決“為什么學”的問題。
(二)大學畢業后就業壓力不斷增加
與我國經濟發展要求相適應,改革開放40年來,教育發展也突飛猛進,越來越多的學生接受了高等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但是,大學的低門檻、易畢業,也使大學畢業生的人才儲備超過了社會崗位使用實際,特別是崗位的需求與畢業生類別不匹配,社會急需的沒有,社會不缺的卻更過剩:就業出現了不小壓力!如果從教育本身反思,就是我們的教育帶有較大的盲目性培養,沒能替學生進行好學業規劃、人生規劃,而學生則是盲目地學,盲目選職業,其結果必然是就業市場紊亂,就業壓力極大。
(三)高中生選課及志愿填報困難重重
在長期應試教育觀念的支配下,課堂止步于知識的填鴨式灌輸,學生麻木于刷題、考練,根本沒有放眼于生涯設計。新一輪教育改革、考試改革到來了,“六選三”該怎么選?不知道。選了這幾科以后要干什么?不知道。高考結束之后該填報志愿了,填什么?學生不知道,家長也不知道。經濟建設提出“供給側”改革,如此教育現狀,難道不需要“供給側”平衡、明晰?歸根結底,是應試教育長期限制了學生思維發展的方向,高中階段缺乏對高中學生生涯規劃的教育引導。
(四)家庭經濟狀況的富足消磨學生砥礪拼爭的斗志
我國改革開放40年,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進而領跑世界經濟,這在國內外有目共睹,有口皆碑。與此同時,我國從城市到鄉村,每家每戶的經濟實力也得到快速提升,生活條件得到更大改善。按說,這個時期的學生吃得飽、穿得暖、睡得香,沒有憂慮,應該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喜歡學習,將來為自己贏得個好前程!事實恰恰不同:過分的“富氣”孕育出超乎想象的懶散放縱、不思進取;過分的親溺助長不該具有的目空一切、妄自尊大;手機、網購、娛樂更是讓年輕一代自滿于高新科技支配下的“新新”生活,沉睡于不必奮斗、不需再發展的“理想”生活中!加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全方位充溢著急功近利、唯利為上的思想導向,從而徹底丟棄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遠大目標。古人云,“儉節則昌,淫佚則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個人若無明確發展方向,何其可懼!
二、高中生生涯規劃的教育方向
(一)增強學生生涯規劃的自主責任意識
進行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我們的教師不能再只盯準課本、考試,而需要把學生生涯規劃教育貫穿于課堂上下,給學生講理論,講上大學的事,講以后工作的事,甚至講婚姻的事,講家庭的事,講為社會貢獻的事。同時,也要讓學生在不同的場合說一說、講一講、想一想,說自己的學業發展,講自己的志愿志向,想自己的未來和建樹,從而引導學生重視生涯規劃對自己、對社會的綜合意義,增強他們自身生涯規劃的責任意識。也只有讓學生自我認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才會在學習中有意識地對自身的發展方向進行一定的梳理、判斷、規劃,高中學習時就選對科,進大學明確好發展方向,畢業后確定好職業,為自己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善于抓住課堂教育主陣地,因勢利導
課堂教育教學內容,如果從表面看,知識是知識,技能是技能,好像跟“生涯規劃”八竿子打不著,毫無關系。事實上,我們的教材,我們的試題,都是專家進行過精心設計、精心選取、精心安排的,本身就是活生生的教育和指導。語文、英語的閱讀,其對象都是選取古今中外為家國、為社會、為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他們有的鑿壁偷光描繪奮斗人生,有的棄醫從文喚醒國人愚鈍,有的宣傳仁道周游列國,有的為國爭光隱姓埋名,有的堅守真理不懼烈火燒身,有的誠實守信建樹帝國高位。
(三)利用好家校合作的有利條件
對學生進行成功的教育,不僅是學校自己的事,還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多方面切實的合作,尤其是家長這一方面。目前,不少學校掛起了“家長學校”的牌子,其實多數是有其名無其實,家長工作做得很是差勁,有的溝通不暢,有的還出現了家長與學校的對立。應該說,對高中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離不開家長的理解、支持與配合。通過溝通,先要讓家長們認識到生涯規劃對學生將來發展的重要性,其次是讓家長給老師真實提供自己的孩子的興趣、愛好、特長等信息,還要學會傾聽家長對社會未來發展和需要的判斷、對學生創建事業的希望。這樣,家長就會真心與老師聯手,共同科學全面地協商、謀劃、指導好高中學生的生涯規劃。
(四)讓高中生不斷了解職業世界
正如上文所言,長期以來,高中教師都是辛辛苦苦教好自己的書,“放心”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讓自己的學生考幾個“名牌”,就算完成了自己的教育使命。殊不知,我們教給學生的太過單一,太過狹隘,致使學生對大學任務,對學業進修目的,對未來事業創立,都一無所知,根本不利于學生發展和創業。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高中階段,在完成基本知識傳授的同時,我們就要目的突出地、旗幟鮮明地把學生不斷帶入一個“職業世界”,通過一系列生動的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了解身邊的新農村新農業,了解身邊的養殖業種植業,了解實體和虛擬商店,了解醫療衛生業。一句話,讓我們的學生盡可能及早了解現今、今后社會都由哪些職業行業構成,了解自己選擇哪個專業才會使自己的專長、能力發揮到最大化,才能實現自我的最大志向;了解將來要從事什么領域的工作,才能對國家、對世界貢獻出更大力量。倘若如是,我們的高中教育才會是成功的,我們培養的人才才會是未來社會和國家真正所需要的。
(五)讓學生對自我規劃充滿十足自信
俗話說,人不可有傲氣,但不能沒有進取心、自信心。一個人思想、行為是不是端正,有沒有充足的學習、生活動力,關鍵是有沒有對自己已確定的理想、信念、目標和規劃充滿自信力!在生活實際中,學生可能有自己的規劃,但一時一變,今天東明天西,這山望著那山高,肯定不行。幫助學生設計出人生規劃后,還需要幫助他們堅定對自身規劃的自信。老師可利用班會、國旗下講話、演講比賽等活動形式,讓學生講出來、說出來,讓學生在宣講、述說中對自己未來的選擇堅定起來,而后鼓足風力,乘風破浪,順利而堅定地走向自己規劃的理想之岸。
三、小結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們高中教育存在著幾多缺陷,其中之一就是缺少對高中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看似是學生個人的事,學生未來干什么也似乎是其家庭的事,其實不然。學生有沒有生涯規劃意識,會不會有效規劃自己的未來,這是有關我們的教育到底能為社會、為未來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大問題!是有關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能不能良性地可持續發展的大問題!如若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具備大局意識,都能認識到這一步,都來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好基,我們的教育就是健康的、高質量的,我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參考文獻
[1]楊青,陳云.高中生生涯規劃現狀及對策研究——基于家校合作的生涯規劃輔導[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3(7).
[2]陳敏秀.淺析心理教練技術在高中生生涯規劃輔導中的運用[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6(6).
[3]邱潔.高中生生涯規劃主題教育之我見[J].才智,2016(5).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