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佩峰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逐步深入,信息技術的出現為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優化帶來了新的活力,教師可以發揮信息技術的優點,對語文教學方案作出適當優化,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語文學習途徑,幫助他們逐步完善自身語文綜合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計算機為基礎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已進入教育領域,正在成為越來越有效的教學手段。因此,我們應該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在利用信息技術繼續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小學語文老師掌握熟練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的同時還需要學生真正理解信息技術的作用以及信息技術在學習中的工作原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能夠學會如何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處理交流和實踐技術的能力,也就是能夠學會利用信息技術處理日常生活可能遇見的學習生活方面的問題。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信息技術就是一個新的事物,在教學中要告訴學生,不要畏懼改變,不要畏懼新生,要敢于創新,要學會利用新技術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積極學習信息技術的態度,能夠正確地認識信息技術的發展進步以及對人們生活和生產帶來的影響。
一、信息技術在識字教學方面的應用
(一)理解字義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博大、美麗、睿智,集形、音、義于一體,具有豐富的人文性和趣味性,關于它的趣聞不勝枚舉。大部分的漢字不僅能表達特定的概念、意象、情感,還能令人產生一定的聯想,從而來感受其構形規律。漢字的構字規律包括象形、指示、會意、形聲、假借、轉注,簡稱六書。它們可揭示漢字的造字與應用規律?,F在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在編排上較為重視這方面的體現,因而我們在低年級的教學過程中大可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漢字構字規律,掌握漢字的字義,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們在進行會意字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現其“復合性”的特點,揭示其整個字的字義是由各部分的部件的意義組合起來構成的。這樣可以使學生在牢記其字形與字義的同時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我們在教學“鳴”字時可將其拆分為“口”“鳥”兩個部件,然后出示一只鳥站在一棵樹上,嘴巴一張一合的動圖,通過看圖體會小鳥的嘴巴動是在唱歌,最后理解“鳴”的字義為小鳥叫。漢字當中形聲字所占比重最大,也是低年級的學生學得最多的漢字,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形聲字的構字規律。
(二)規范漢字書寫
筆順、筆畫、結構等方面的正確掌握一直是我們低年級寫字教學的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些重難點,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之中,我們往往借助板書的范臨和口頭講解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而由于學生的視覺角度、視力程度、字體大小等因素的影響,其常看不清教師運筆的過程。寫好每個筆畫是低年級寫字教學的關鍵所在,因此我們在寫字教學之中運用多媒體規范書寫便勢在必行。在學生的寫字技能發展中正確的執筆方法與良好的寫字姿勢尤為重要,要從低年級便開始抓起。我們可以通過在實物投影下采用鉛筆進行范寫的方式代替傳統的板書范臨,給學生做一個良好的示范。同時也可以將學生中正確的書寫姿勢拍下來展示給其他同學,為大家樹立榜樣。怎樣才能使筆畫書寫變得有趣?我們可以借助圖片讓學生感受筆畫的形象,從而提高其書寫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大可在筆畫的旁邊伴以實物進行比較,從而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更仔細地觀察其形態。
二、云計算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變革
(一)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空間教學模式
云計算技術通過語文個性化學習資源庫及云課堂的搭建,打破了傳統語文個性化學習中時間及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從資源庫中獲取自身所需的資源,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改變了傳統的教與學的模式。于教師而言,教師不僅可以借助云計算技術進行相關知識及教學資源的獲取,還可利用相關平臺進行針對學生的在線答疑及在線作業批改,且計算機網絡還可為學生提供具備針對性的學習計劃的制作及相關學習資源的配備,大大降低了教師的工作壓力。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可通過手機、電腦、平板等周圍較為方便的設備進行網絡平臺的連入,不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隨時與教師進行交流互動,將自身不會的問題向教師進行反饋,讓教師進行解答,最大程度上節省了學生的學習時間,成功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空間教學模式的構建,實現了云課堂的布置作業、交流互動、在線測評及自主學習。
(二)加強以結果為導向的學生自主學習
隨著小學語文個性化學習中云計算軟硬件環境的不斷完善,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將具有更強的學習自主性,傳統的灌輸式語文學習模式將逐漸被個性化自主學習所替代。在這種新型的云計算語文個性化學習模式中,軟件及硬件的配置及教學資源的提供都是以學生為新中心進行的,學生可以自主地在語文資源庫的海量資源中,以自身為依據進行有自我針對性的學習資源的選擇,并可利用相應的設備進行隨時隨地、線上及線下的語文學習。此時,應加強以結果為導向的學生自主學習,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相應學習目標的設定,且利用云計算技術實現的在線語文云課堂以及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等方面的有效交流互動,可有效提升語文自主學習的效果。
三、利用網絡服務進行課外的延伸,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教師在進行小學階段的語文個性化學習時,僅僅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講解,學生便只能對課文內容進行掌握,而無法對與課文相關的知識進行較為深入的掌握,此時便需要以與之相關的課外內容進行補充教學。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個性化學習中,最主要的教學目的,便是使學生可以對教材及與其相關的知識有所了解,但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對課文相關知識的延伸往往進行得較為困難,此時便可利用網絡服務進行課外的延伸,以此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因此在進行實際的語文個性化學習時,可借助網絡服務進行媒體教學,將課堂學習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延伸和拓展,不僅僅為語文個性化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還能夠將課內與課外的知識進行有機的結合,更便于學生學習,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我們相信,經過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只要能正確理解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找到它們與教育規律的契合點,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一定能為語文教學改革開辟一條新道路,一定能夠提高學生素質和優化語文教學。
參考文獻
[1]劉文.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現狀[J].科技展望,2017(19).
[2]謝秀麗.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考試周刊,2017(53).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