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姣 宋志勇


摘要西雙版納州共有苗圃地190個,經營面積1 133.32 hm2,實際育苗面積717.01 hm2。現有苗木存量為18 031.43萬株,共有537個樹種,成苗移植2 286株,涉及41個樹種。苗圃按經營主體分國有苗圃和個人苗圃2類。指出存在無證生產經營苗木;人才、技術及資金缺乏;管理粗放缺乏統一生產標準,林木種苗生產盲目性大,土地使用和交通運輸等問題。建議進一步加強苗圃地的管理和各類苗木的檢驗檢疫工作;以全面提高種苗質量為中心,進一步整合現有苗圃地資源;加大宣傳力度,搞好行業服務;遵循育苗的原則;努力爭取國家、省及地方給予苗圃地建設相關政策和資金支持。
關鍵詞苗圃;苗木;生產;經營;西雙版納
中圖分類號S7-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9)03-0098-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3.031
苗木的生產經營直接影響苗木市場供應狀況以及園林景觀設計的實施水平和展現效果。在完善綠化苗木配比的同時,提升城市的綠化景觀和生態效益,不僅需要有足夠數量的苗木,而且需要豐富的品種和較高的苗木質量。2010年之后西雙版納州景洪市獲得“國家園林城市”榮譽稱號,勐海縣被譽為“中國普洱茶第一縣”。2012年西雙版納州啟動珍貴用材林基地建設后,全州苗木需求量激增。因此,非常有必要深入了解綠化苗木生產經營現狀,編制規劃,順應生態建設需要,引導市場的良性發展。
1調查區和調查方法
1.1調查區概況
西雙版納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地處北回歸線以南,與緬甸、老撾接壤,總的地勢北高南低,州內最高點為勐海縣勐宋鄉的樺竹梁子,海拔2 429.5 m,最低點是勐臘縣南臘河與瀾滄江交匯入口處,海拔477.0 m[1]。州內地處熱帶北部邊緣,北有哀牢山、無量山為屏障,阻擋南下寒流;南面東西兩側靠近印度洋和孟加拉灣,受印度洋西南季風和太平洋東南氣流的影響,形成高溫多雨、干濕季分明、四季不明顯的氣候特點,境內年平均溫度15.1~21.8 ℃,年溫差小(1~2 ℃),日溫差較大(6~7 ℃);年降雨量1 138~2 431 mm,其中80%以上集中在雨季(5—10月)[2]。因地質古老,地形地貌獨特,土壤類型多樣,高溫多雨、濕潤、靜風等復雜多樣的氣候條件,形成了森林植被類型繁多、動植物種類極為豐富的“動植物王國”,為國內外專家學者所注目,被譽為“物種的基因庫”。西雙版納州土地面積為191.19萬hm2,國境線長966.3 km,有林地面積144.66萬hm2,森林覆蓋率80.79%,天然林覆蓋率54.90%,既是云南省橋頭堡建設的前沿陣地,也是我國西南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同時,西雙版納保存有地球同一緯度地區最好的熱帶雨林,是我國熱帶生態系統和森林植被保存較為完整的地區之一。199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圈”[3],2004年被國家批準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2005年被評為“中國最美十大森林”之一。西雙版納州轄景洪、勐海、勐臘1市2縣,31個鄉(鎮),1個街道辦事處,220個村民委員會,2 213個村民小組。州內有10個農場管委會,2017年人口113萬人,生產總值393.8億元[4]。
1.2調查方法
1.2.1調查范圍。調查范圍為西雙版納州內經營期限在3年以上(含3年)、面積≥0.06 hm2的固定苗圃地,包括辦證和未辦證的苗圃地(不含臨時苗圃)內的所有苗木。
1.2.2
調查方法。調查采取各縣、市全查,州一級抽查的方式進行。根據各縣、市自查結果,結合平常所掌握的情況,重點抽查了景洪市的嘎灑鎮、勐臘縣的勐侖鎮和勐海縣的勐海鎮,抽樣強度達38.56%。
2結果與分析
2.1苗圃地生產經營現狀
西雙版納州共有苗圃地190個,經營面積1 133.32 hm2,實際育苗面積717.01 hm2,現有苗木存量為18 031.43萬株,共有537個樹種。其中景洪市120個,經營面積655.00 hm2,實際育苗面積522.84 hm2,苗木存量為1 281.36萬株,共有310個樹種;勐臘縣37個,經營面積95.57 hm2,實際育苗面積82.07 hm2,苗木存量為473.03萬株,共有124個樹種;勐海縣33個,經營面積38275 hm2,實際育苗面積112.10 hm2,苗木存量為16 277.04萬株,共有103個樹種(表1)。
(1)按權屬分,國有13個,占6.84%;個人 177個,占9316%。西雙版納州苗圃地以個人的最多,個體私營育苗已成為該州育苗產業的一支生力軍。
(2)已辦理工商執照的186個,占97.89%;已辦理苗木生產經營許可證的158個,占83.16%。西雙版納州苗圃地大部分已辦理了工商執照和苗木生產經營許可證。
(3)西雙版納州從事苗圃地管理、生產和銷售人員1 694人,有效地解決了農村富余勞動力,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增長。
2.2苗圃地成苗移植情況
在西雙版納州190個苗圃地中,成苗移植2 286株,樹種共41種,多為小葉榕(Ficus microcarp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鐵刀木(Cassia siamea Lam)、菩提(Ficus religiosa Linn)等,直徑在15~20 cm。其中景洪市共30個樹種,1 993株;勐臘縣共11個樹種,293株;勐海縣無成苗移植(表2)。
2.3苗圃地、苗木的大體經營規模及分布情況
西雙版納州現有苗木存量為18 031.43萬株,共有537個樹種。各縣、市苗圃地、苗木的大體經營規模及分布情況如下。
2.3.1
景洪市。全市現有苗木存量為1 281.36萬株,共有310個樹種。其中苗木數量較大的樹種是思茅松(Pinus kesiya Royle ex Gordon var),3000萬株;澳洲堅果(Macadamia ternifolia F.Muell.),28.00萬株;降香黃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2300萬株等。全市規模較大的苗木經營戶是青松林業有限公司、鼎達園林景觀普文分公司、云南省熱帶作物研究所種苗基地等。
2.3.2
勐臘縣。全縣現有苗木存量為473.03萬株,共有124個樹種。其中苗木數量較大的樹種是石斛屬植物,43000萬株;橡膠(Hevea brasiliensis),3000萬株;棕櫚科植物,600萬株。全縣規模較大的苗木經營戶是勐臘農場苗圃,經營面積26.67 hm2;景洪雄偉園林種植公司,經營面積14.67 hm2;勐滿農場苗圃,經營面積10.00 hm2;植物園推廣站苗圃,經營面積6.67 hm2。各類苗木長勢良好。
2.3.3
勐海縣。全縣現有苗木存量為16 277.04萬株,共有103個樹種。其中苗木數量較大的樹種是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50000萬株;思茅松,6000萬株;黃樟(Cinnamomum porrectum),50.20萬株。全縣規模較大的苗木經營戶是勐海縣林業局苗圃基地、勐海縣華藝花卉園、勐海縣布朗情苗圃、原野花卉苗圃。
2.4苗圃分類
2.4.1國有苗圃。主要是國有林場和農場,國有苗圃起著龍頭示范作用,它們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資金優勢、技術優勢、信息優勢,在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推廣等方面繼續發揮著骨干作用。
2.4.2
個體苗圃。個體苗圃又分為2種形式:一是個人獨資育苗,通過投標競買、開發沙荒、租賃土地等形式,利用興辦其他產業盈利資金投入育苗生產;二是股份制苗圃,通過技術入股、資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按照股份制形式育苗。這種方式彌補了個人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的不足,集中力量,共同興辦,收益按股分紅。
從經營體制看,西雙版納州已初步形成了以國有苗圃為龍頭,個體育苗為主體,國家、個人、合作經營等多種所有制并存的育苗格局。
3存在的問題
3.1無證生產經營苗圃的現象仍然存在
在苗圃地的管理上,各縣市林業、工商、稅務等部門還沒有形成合力,缺乏有效的種苗管理機制和約束手段。有些個體經營的苗圃由于未辦理工商執照和苗木生產經營許可證,給林業部門的檢驗檢疫工作帶來了困難。
3.2人才、技術及資金缺乏,管理粗放
近年進入種苗行業的新手增多,大多不懂園林苗圃,對樹種的生物學特征和生態學特性一知半解,僅根據所獲取的信息而選擇樹種和品種,不能因地制宜地發展苗木,從而導致合格苗、優質苗出圃率低,商品苗檔次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西雙版納州林木種苗產業的發展。
3.3缺乏統一生產標準,林木種苗生產盲目性大
對于園林綠化樹種,尤其是觀賞喬木、灌木及藤本花卉,一直沒有制訂切實可行的苗木生產標準。這給苗木生產經營和銷售增加了難度,同時也給不良經營者投機鉆營留下了可乘之機。
3.4土地和交通運輸問題
由于生產林木種苗經營戶大多是租用農民土地,土地租用費年年上漲,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當地林木種苗產業的發展,同時造林地塊遠離城鎮,苗木運費成本增加。
4建議
4.1進一步加強苗圃地的管理和各類苗木的檢驗檢疫工作
林業、工商、稅務等部門應形成合力,建立有效的種苗管理機制和約束手段,建立健全種苗執法和質量監督機構,把林木種苗執法工作作為種苗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要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嚴格種子生產和經營許可證的管理、發放制度,使每個種苗生產者和經營者都做到憑證生產和經營[5];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執法檢查和輿論監督,嚴禁不具備條件的單位和個人生產、經營林木種苗;加強各級質量監督檢驗站,配備設備,培訓人員,層層把好質量監督檢驗關,杜絕假冒偽劣種苗用于造林綠化。
4.2以全面提高種苗質量為中心,進一步整合現有苗圃地資源
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龍頭苗圃帶動輻射臨時苗圃,實現質量和效益的雙提高。國有大型苗圃應依靠自己的技術優勢、基礎設施優勢和信息優勢,搭建信息化平臺,充分發揮“龍頭”作用,與粗放性生產的育苗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走“公司+農戶”的聯合路子,實現集團式發展和低成本擴張[6]。
4.3加大宣傳力度,搞好行業服務
各級林業主管部門要站在市場前沿,學習和掌握先進育苗技術,廣泛收集各類種苗信息,通過舉辦各種技術培訓或電視講座,將新信息、新技術送到田間地頭和老百姓家中。積極搞好林木種苗的宏觀管理和行業服務,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科學規劃,制訂出中、長期苗木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做好苗木的宏觀調控,為林木種苗產業的健康、有序、快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7]。
4.4遵循育苗的原則
對于新造林地育苗應遵循“適地適樹、就近就地”的原則,既降低育苗成本,又保證造林成活率。
4.5努力爭取國家、省及地方給予苗圃地建設相關政策和資金支持
不斷壯大西雙版納州苗木產業,同時要積極開發當地優良樹種和苗木,特別是當地有特色的觀賞苗木,采取訂單式育苗,擴大觀賞苗木的市場銷售渠道[8]。
5展望
根據以上調查情況,結合西雙版納州自然地理及氣候條件,通過政府引導市場,規范綠化苗木的經營管理;鼓勵科技開發、提高育苗技術水平;加強苗木銷售超市化和訂單化的建設,充分發揮綠化苗木行業協會的作用,完善綠化苗木生產經營的標準化體系建設;實施綠化工程苗木供應的招投標,對大規模的造林綠化項目,提早制訂用苗計劃,采取措施保證苗木供應,進行苗木儲備等[9],進一步調控苗木企業生產經營方向。
景洪市,應充分發揮國有大型龍頭苗圃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依靠自身的技術優勢、基礎設施優勢和信息優勢,重點布局在嘎灑、勐養和普文等鄉鎮,結合苗木市場需求以及城市林業建設、公路沿線生態景觀建設、珍貴用材林基地建設和木本油料基地建設等林產業的建設規劃,重點發展景觀綠化苗木、珍貴用材苗木和以澳洲堅果為主的木本油料苗木。勐臘縣,應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勐侖植物園的輻射帶動作用,重點布局在勐侖鎮,結合城市林業建設、公路沿線生態景觀建設、珍貴用材林基地建設及橡膠采伐更新等建設工程,重點發展棕櫚科植物為主的景觀綠化苗木、珍貴用材苗木和橡膠苗木。勐海縣,應充分結合各項工程造林、低效林改造、六大茶山建設及石斛等林產業發展需要,重點布局在勐海鎮,重點發展西南樺、黃樟、西南木荷、杉木、茶葉等造林苗木,并依托光明石斛集團的技術優勢,加大石斛組培苗的培育力度,使石斛產業按計劃健康、有序、規模發展。
參考文獻
[1] 西雙版納州傣族自治州林業局.西雙版納州傣族自治州林業志[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1.
[2] 王戰強,贠新華,黃建國,等.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408-409,515.
[3] 云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西雙版納州林業局.西雙版納擴建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報告集[R].2001:319.
[4] 羅紅江.西雙版納州政府工作報告:2018年2月3日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R].2018.
[5] 徐文,尉吉乾,張莉麗.杭州市花卉苗木檢疫工作的現狀及建議[J].中國植保導刊,2013,33(7):58-59.
[6] 張譜,何友均,陳紹志,等.花卉苗木產業引領林業縣域經濟發展研究:以河南省鄢陵縣為例[J].林業經濟,2012(8):36-40.
[7] 任引朝,周卷華.陜西省樓觀臺實驗林場國有苗圃生產經營現狀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1):116-117.
[8] 駱文堅,孔偉麗.浙江花卉苗木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J].浙江林業科技,2010,30(2):77-81.
[9] 陸禹,陳彩虹,周丹華,等.海南榮豐花卉苗木高新技術產業園規劃設計[J].福建林業科技,2013(3):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