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彬 于洪喜 徐年龍 周娜娜 王飛

摘要通過2年的小區試驗,研究新型磷肥“美可辛”對大麥產量的影響,同時也探究了增施磷肥與增施鉀肥對大麥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美可辛”能夠增加產量,第一年揚農啤7號和單二2個品種分別增產3.4%和2.6%,第2年揚農啤7號比對照增產4.4%;在當地的土壤肥力條件下,增施磷肥與增施鉀肥對產量的影響很小。
關鍵詞新型磷肥;美可辛;大麥;產量
中圖分類號S14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9)03-0126-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3.040
我國目前用于農作物生長的肥料主要是氮肥,這一偏重于施氮肥的習慣導致了貪青、遲熟、倒伏等一系列的問題[1-4]。配合施用含有其他元素的肥料是改善這一現狀的重要舉措。
磷是組成細胞內遺傳物質的重要元素,也是植物開花、結果、結籽所必需的元素,能促進植物成熟,開花結果,還能使植物根系發達,增強植物的抗病能力。鋅是作物正常生長發育必需的微量元素,起著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5-6]。
磷肥是一種以磷為主要養分的肥料,磷肥根據來源可分為天然磷肥和化學磷肥。目前生產上主要是以化學磷肥為主。合理施用磷肥可以增加作物產量、改善作物品質。美可辛(12%N-40%P2O5-10%S-1%Zn)是對傳統磷肥的一種創新,實現了氮、磷、硫、鋅養分的四合一,其中硫和鋅均勻地一層一層分布于氮和磷養分中,實現了緩釋,均衡的養分和全生育期的營養供應使作物增產得到了可靠保證[7-10]。筆者通過2年的小區試驗,研究新型肥料“美可辛”在大麥上的效用效果。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6年下半年到2018年上半年在江蘇省農墾農業科學研究所試驗田進行,共有2季,前茬均為水稻,收獲后秸稈全量還田。試驗地土壤質地為鹽土,肥力中等,有機質22.0 g/kg,全氮1.45 g/kg,速效磷17.5 mg/kg,速效鉀97 mg/kg,pH 7.9。
2016—2017年:播種出苗期雨水過多,大麥播種較遲;分蘗拔節期和抽穗揚花期干旱少雨,導致群體生長不足,有效穗不足,嚴重影響產量。
2017—2018年:播種出苗期天氣晴好,適期播種;分蘗拔節期肥水條件適宜,群體長勢旺,高峰苗、有效穗充足;灌漿期陰雨天較多,導致灌漿不足,影響千粒重和結實率。
1.2試驗材料
供試大麥品種為揚農啤7號和單二(2016—2017年);揚農啤7號(2017—2018年),由江蘇省大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新洋分公司提供。供試肥料“美可辛”(12%N-40%P2O5-10%S-1%Zn)和硫酸鉀鎂,由美盛化肥(煙臺)有限公司生產提供。
1.3試驗設計
2016—2017年試驗設4個處理,試驗材料為揚農啤7號和單二。處理①為常規對照;處理②在處理①的基礎上增施1.5 kg/hm2普通磷肥;處理③在處理②基礎上使用新型磷肥“美可辛”;處理④在處理③基礎上使用50%普通磷肥,50%“美可辛”。2017—2018年試驗也設4個處理,試驗材料為揚農啤7號。處理①為常規對照;處理②在處理①的基礎上使用新型磷肥“美可辛”;處理③在處理②的基礎上降低氮肥用量;處理④在處理③基礎上增施22.5 kg/hm2鉀肥。具體見表1和2。
分別于2016年11月14日和2017年10月29日人工拉線開溝播種,行距均是25 cm,基本苗270萬/hm2。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每個小區30 m2。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處理對大麥莖蘗動態的影響
由表3可知,受氣候條件的影響,2016—2017年高峰苗和有效穗均處于很低的水平,揚農啤7號的高峰苗較往年低450萬/hm2左右,有效穗降低300萬/hm2左右;單二的高峰苗較往年降低了675萬/hm2左右,有效穗降低了450萬/hm2左右,群體的嚴重不足導致產量受到很大影響,其中單二受影響的程度高于揚農啤7號。2017—2018年高峰苗和有效穗均處于正常水平。而成穗率并未因為群體大小而改變,均維持在50%上下,且各處理之間無明顯的規律。
2.2不同處理對大麥產量及產量構成的影響
由表4可知,2016—2017年,用“美可辛”替代磷酸二銨后,實際產量均有增長趨勢,2個品種處理③比處理②分別增產3.4%和2.6%,處理④比處理②分別增產2.9%和3.2%,由于增幅較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差異不顯著。處理②與處理①相比,增施磷肥后效果很小,說明103.5 kg/hm2的磷肥足夠大麥使用。2017—2018年,處理②使用新型磷肥“美可辛”后,比對照增產4.4%;處理③與對照相比,在使用新型磷肥“美可辛”并減少2.3 kg總氮量后,產量增加1.6%,說明“美可辛”對增產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處理④和處理③相比,使用硫酸鉀鎂并增施100%后,效果并不明顯,說明在當地的土壤肥力水平下,增施鉀肥增產效果不明顯。
3結論
該試驗結果表明,新型磷肥“美可辛”替代磷酸二銨后的增產效果明顯,但增幅較小,未達顯著水平;在當地的土壤肥力水平條件下,增施磷肥或鉀肥對產量的影響較小。綜上所述,新型磷肥“美可辛”對大麥能起到增產作用。
參考文獻
[1] 梁永紅,張瑩,徐茂.江蘇省肥料面源污染防控對策[M]//江蘇省土壤學會.江蘇土壤肥料科學與農業環境.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6:194-200.
[2] 王翠玲,魏中華,劉晴,等.不同施氮處理對不同類型粳稻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中國稻米,2015,21(1):72-75.
[3] 張文香,王成璦,王伯倫,等.氮肥用量對水稻產量及產量性狀的影響[J].墾殖與稻作,2005(6):35-38.
[4] 張秋霞,高翔,何騰飛,等.新型肥料“瑞泰豐”復混肥在水稻上的應用效果[J].中國稻米,2018,24(3):111-113.
[5] 韓金玲,李雁鳴,馬春英.鋅對作物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J].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4,18(4):72-75.
[6] 郭九信,廖文強,孫玉明,等.鋅肥施用方法對水稻產量及籽粒氮鋅含量的影響[J].中國水稻科學,2014,28(2):185-192.
[7] 楊建和.美可辛復合肥在水稻上的應用效果初報[J].北京農業,2009(30):41-42.
[8] 邵建華.土壤肥料[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9]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土壤分析技術規范[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肥料效應鑒定田間試驗技術規程[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