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摘?要】 目的:分析中醫特色護理穴位貼敷對腦卒中患者的作用。方法:選擇本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17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主體。劃分為A組和B組,分別是59例與58例。A組給予中醫特色穴位貼敷護理,B組給予常規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A組的Barthel指數評分為(73.04±12.25)分,B組為(63.11±12.08)分,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A組的Fugl-Meyer評分為(56.78±9.22)分,B組為(51.14±9.07)分,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A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61%(57/59),B組護理滿意度為84.48%(49/58),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為腦卒中患者實施中醫特色穴位貼敷護理可改善其肢體運動功能和基本活動能力,且護理滿意度高,具有較佳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中醫特色護理;穴位貼敷;腦卒中
腦卒中是臨床中發病率、致殘率與死亡率均較高的常見疾病類型,患者多伴有勞動能力減退或喪失等表現。臨床中多為該病患者進行藥物與手術等綜合治療,并加用康復護理[1]。研究中選擇本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17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主體,旨在探究中醫特色護理穴位貼敷對該病患者的護理效果,詳細研究見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17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主體。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直接批準。隨機劃分為A組和B組,分別是59例與58例。A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是40~78歲,平均年齡(60.25±0.14)歲;病程是13~68d,平均病程(30.25±0.18)d。B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是41~79歲,平均年齡(60.05±0.25)歲;病程是14~67d,平均病程(30.12±0.25)d。對比以上數據,不存有差異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1.2?方法
B組給予常規護理,即心理護理、運動指導、用藥監督和注意事項講解等。A組給予中醫特色穴位貼敷護理:1)藥物組方:取川芎、丹參、當歸、肉桂、附子、干姜與血竭各50g,將其混合后研磨成粉,加用適量姜汁調至膏狀,留以備用。2)穴位貼敷:取適量藥膏,并貼敷于患者的曲池穴、肩髃穴、手三里、臂臑外關穴、合谷穴等上肢穴位,并貼敷于浮兔穴、三陰交穴、環跳穴、足三里、涌泉穴、風市穴、陰陽陵泉穴和血海穴等下肢穴位,有效固定后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貼敷4h。換藥時,先用溫水清理皮膚表面的殘留藥物,再清潔皮膚,而后敷藥。每日貼敷1次,1個療程為7d,共貼敷3個療程。3)穴位按摩:頸部取風池穴與大椎穴;上肢取合谷穴、手三里、內關穴和曲池穴;下肢取足三里、陽陵泉穴、豐隆穴和三陰交穴;背部取腎俞穴、肝俞穴、氣海俞穴、脾俞穴和三焦俞穴。按摩時手法與力度應適宜,并實時觀察患者反應,若有不適感應立即調整力度或停止按摩。
1.3?觀察指標
1)分析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評分和Fugl-Meyer評分情況;利用Barthel指數評分評估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滿分為100分,分數與肢體運動功能成正比;利用Fugl-Meyer評分評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滿分為100分,分數與活動能力成正比;
2)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利用自制調查問卷評估護理滿意度,包括護理行為、態度與技能,滿分為100分,劃分為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通過SPSS 16.0軟件加以處理,Barthel指數評分和Fugl-Meyer評分用(±s)表示,行t檢驗。護理滿意度用%表示,行χ2檢驗。若P<0.05,則說明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分析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評分和Fugl-Meyer評分情況
A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評分為(73.04±12.25)分,B組的Barthel指數評分為(63.11±12.08)分,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A組的Fugl-Meyer評分為(56.78±9.22)分,B組的Fugl-Meyer評分為(51.14±9.07)分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
2.2?分析兩組患者的的護理滿意度
A組護理滿意45例(76.27%),較滿意12例(20.34%),不滿意2例(3.39%),護理滿意度為96.61%(57/59);B組中,護理滿意35例(60.347%),較滿意14例(24.14%),不滿意9例(15.52%),護理滿意度為84.48%(49/58)。對比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中醫學將腦卒中的發病機制歸為臟腑陰陽嚴重失調和機體長期技損導致的肌膚筋脈缺失儒養和氣血運行不暢[2]。其治療原則為舒經通絡、祛邪扶正和調和陰陽[3]。中醫特色護理中,穴位貼敷是常見手法,其可通過藥物貼敷刺激機體經絡,進而治療疾病[4]。通過中藥方的穴位貼敷,可發中藥材的溫陽益氣和活血化瘀等功效,并能改善肌力,促進神經功能與肢體活動功能恢復[5]。結果為:A組的Barthel指數評分為(73.04±12.25)分,B組為(63.11±12.08)分,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A組的Fugl-Meyer評分為(56.78±9.22)分,B組為(51.14±9.07)分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A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61%(57/59),B組護理滿意度為84.48%(49/58),對比差異顯著(P<0.05)。與呂晨芳等研究結果基本一致[6]。
綜上所述,為腦卒中患者實施中醫特色穴位貼敷護理可改善其肢體運動功能和基本活動能力,且護理滿意度高,具有較佳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鄭紅,傅根蓮,樓丹華,等.穴位貼敷聯合電刺激療法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08):952-955.
[2] 黃麗琴,陳彩娣,林燕.穴位貼敷聯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恢復期手功能障礙康復的療效觀察[J].浙江臨床醫學,2017,(06):1056-1058.
[3] 賈玉梅,王紅美,顧娟,等.生大黃穴位貼敷聯合隨身灸在腦卒中后便秘護理中的療效觀察[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08):173-174.
[4] 凌惠菊,顏雨虹,汪俐娜.穴位貼敷配合艾鹽包熱熨治療急性腦卒中后便秘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7,(09):1061-1064.
[5] 呂晨芳,周志峰.針刺配合穴位貼敷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06):71-72.
[6] 呂晨芳,王瑞杰,周志峰.針刺配合穴位貼敷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7,(36):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