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秀
閱讀對小學生的意義是深遠的,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句子等知識積累,還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被文本思想感染和熏陶,最終形成自己的思想。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的注意力難以集中,尤其是經過一個課間之后,在剛上課的前幾分鐘,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更難回到課堂上,教師將這幾分鐘充分利用起來,采用各種形式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將會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在小學的語文學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應從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低年級的小學生注意力比較差,尤其在課前的幾分鐘內,他們很難把注意力從課間的玩耍中收回來。語文教師活用小學生的這一發展特點并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將課前的三分鐘充分利用起來,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一旦小學生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對他們的語文學習將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1 巧用故事懸念,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小學生對故事比較感興趣,故事中的搞笑、曲折、智慧等都讓小學生充滿了興致,每當教師要為小學生講故事的時候,他們個個精神抖擻,教室內歡呼一片,其中的喜悅溢于言表。在聽教師講故事的同時,學生們個個神情陶醉,有的學生甚至跟著教師的故事進入了一個或驚險、或溫馨、或殘酷、或悲傷的世界里。教師可以利用低年級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在故事的高潮部分戛然而止,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懸念,讓學生欲罷不能,最終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相關的故事原文。例如,有一次,我給學生們講了《猜猜我有多愛你》這個故事:在遙遠的愛爾蘭島上,有兩只可愛的兔子——小栗色兔子和大栗色兔子。到了該睡覺的時間,小兔子要大兔子好好聽聽他說話:“猜猜我有多愛你”。為了證明自己對大兔子的愛,小兔子努力張開自己的手臂,張開到再也不能再開了。可是大兔子也照著小兔子的姿勢張開手臂大到無法再開了。小兔子不服氣,接著將自己的手舉起來,說:“我的手有多高,我就有多愛你。”這時大兔子也照著小兔子的樣子把手舉起來,說:“我的手舉得有多高,我就有多愛你。”小兔子為了證明自己的愛多一點,依然不服氣,后來,他想到了別的辦法……講到這里,我戛然而止,學生們個個抬起自己的小腦袋望著我,央求我接著講下去。我說:“要想知道后來發生了什么,有一本書里能找到答案,你們想不想知道這本書是什么?”在得到學生的急切認可后,我便出示《一千零一夜》這本書,這樣以來,每個學生都對這本書充滿了期待,開始幻想剛才故事的最終結果。于是,在課下,他們有的找我主動借閱這本書,有的要求爸媽給自己買那本書,這樣的課前幾分鐘的啟發閱讀效果要比教師的說教指導更有意義和效果。
此外,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的童真童趣故事,在講解這些文章的時候,教師也可以采用一定的懸念,激發小學生思考,進而帶動和影響學生閱讀教材中的文章,對教材內容起到提醒或點撥的作用。例如,在講《狐貍和烏鴉》這一課時,在課堂的開始前三分鐘,我給學生設置了這樣的懸念:一只烏鴉找到了一塊肉,別提有多開心了,但這塊肉在他嘴里不到幾分鐘的時間就被騙走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帶著這樣的好奇心,學生們的心立馬揪起來,繼而轉向對文章的閱讀中。這樣的懸念教學形式,不僅很容易將學生的注意力收回來,還調動了學生閱讀文章的積極性,從而激發他們主動閱讀《狐貍和烏鴉》這則故事。
2 開展推薦活動,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當學生積累了一定量的閱讀讀物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展一定的分享、推薦互動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們可以將自己閱讀到的精美書籍、完美句子、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等分享給自己的同伴。這樣的分享不僅能增進學生之間的情意,還能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首先,學生可以給自己的同學推薦圖文并茂的書籍。由于低年級學生年齡較低,他們對童話讀物比較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讀過的書籍分享給班級中的其他同學。低年級學生非常喜歡讀繪本,在學生分享了繪本的有趣情節后,部分學生的胃口就會調動起來,大大增加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機會,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其次,讓學生分享自己積累到的優美詞句。由于之前教學中,教師已經教給學生要懂得將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優美詞、句子等摘抄下來,這樣不僅可以為學生作文積累諸多的素材,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學功底,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但是一個人的經驗分給多個人,多個人就增長了經驗。所以,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平時閱讀中積累到的優美詞、句等分享給大家,便于大家積累更多的知識儲備。在我所帶的班級中,那些擅長摘抄與積累的學生,專門為自己的摘抄本起了特別的名字,有的學生將自己的摘抄本起名為《采花集》,有的學生命名為《精美句型100句》《隨手摘》等。在學生摘抄并推薦的句子中,有部分心細的學生還進行了相關的分類積累:寫景的、寫人的、寫事的、寫動物的等等。
再次,小學生還可以推薦同一作家的作品。比如班上某個學生閱讀了《一千零一夜》中的“猜猜我有多愛你”這個故事后,可能會被整本書的故事都產生濃厚的興趣,繼而閱讀其中的“”“漁翁、魔鬼和四色魚的故事”“駝背的故事”“烏木馬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燈的故事”等,通過閱讀此類故事,學生的故事積累到了一定的數量,其頭腦中會形成自己的“故事集”。所以,這時候教師如果鼓勵他們分享自己閱讀過的作品,他們是非常樂意的,不僅可以提升小學生的分享意識,還能拓展其他學生的知識積累,提高其他學生的閱讀興趣。
3 開展多元評價,持久學生閱讀興趣
人是獨特的生命個體,是有靈性的獨特物種,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交流、互動和評價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重視,并產生向上的動力。在課堂前三分鐘的閱讀、推薦活動中,教師不能徹底將自己撇開,要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評價,讓他們知道教師對自己閱讀或推薦的態度。由此,教師可以采用的課堂評價分為教師評價、學生互相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等幾種,評價的形式多樣化為學生的閱讀行動注入了新的動力。
3.1 學生自評、互評,取長補短
低年級的學生最喜歡的就是別人的幫助與鼓勵,我緊緊抓住他們的這一特征,在每一次的推薦后,都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生生之間互相評價,評價的方式可以是一個動作、一句話或者自己動手制作的小禮物。并且要求學生不僅要充分肯定同學的推薦,還要幫助同學找出存在的問題,讓他(她)在今后的閱讀中有更大的進步。
3.2 發揮老師評價的力量,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
在課前三分鐘的推薦結束后,我會毫不吝嗇自己的表揚方式,對推薦精彩的學生,我會這樣說:“你的推薦把老師也吸引住了,你真會讀書!”“你讀得好認真,我相信你會越讀越厲害的!”對在推薦中表現一般的學生,我會說:“你是個愛讀書的孩子,如果你剛才推薦的聲音更響亮一點(推薦的話說得更流利一點,讀書時把腰挺直一點……)”等等,讓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在活動中受到不一樣的評價,有效地促進推薦的可持續發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前三分鐘這項活動中均習得知識,得到發展。
總之,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知識儲備較少,在語文學習中,教師要采用多種形式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綜合小學生上課注意力世間比較短和他們愛挑戰的性格,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的前三分鐘,通過設置故事懸念、開展有趣的推薦活動等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并且給予推薦學生科學、合理的評價,讓他們在閱讀中積累,在積累中成長,從而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與能力。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江埔街和睦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