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探索與實踐“初中科學學生自主學習策略”的研究是為了發展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打造初中科學高效課堂。本文將從問題促學、任務促學、提綱促學三種策略對初中科學課堂中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闡述,嘗試讓學生懂得“學習是學習者自己的事情”。
自主學習是學生的一種重要能力,只有親力親為過,才能具備這種能力。作為教師,我們應創設條件,為學生提供“學習”機會,使學生真正具有學的能力。本文擬就如何在科學課堂中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1 “自主學習”中學與教的涵義
“自主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每個重點、難點的設置都讓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實驗后解決。在科學課上,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批判性,關注學生是否理解知識的完整含義,能否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并將所學知識遷移應用到新的情境中,以此作出決策,解決問題。
而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并非無事可做,而是通過引導和點撥,由學生自行決定學習內容和學習進度。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實際情況靈活把握時間,不斷啟迪學生思維,以學定教,使學生的學習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不斷提高。
2 促進“自主學習”的策略研究
2.1 以問題促學
問題意識對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應付教師講授的知識,學生的問題意識非常薄弱。波普爾認為,問題是科學研究的邏輯起點。問題在科學學習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我們可以利用問題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案例1: 在《大氣壓強》教學時,我首先用玻璃杯做一個“覆杯實驗”,演示實驗后問學生:你觀察到了什么?你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嗎?有的學生會提出,因為紙片受到了空氣對它向上的一個托力,所以它不會掉下來。我在肯定他的說法后,又提出疑問:這個向上的力一定就是空氣產生的嗎?還有沒有其它可能?有學生說:紙片不掉下來,可能是被杯口粘住了。我繼續問:誰能證明給大家看?(一同學走上講臺,將杯口用水潤濕后倒扣在紙片上,將杯子拿起,紙片不掉下來)我再問:剛才紙片確實被杯口粘住了,據此,我們能否得出結論——水和紙片不掉下來,是因為杯口將紙片吸住了?如果要證明是空氣托住的,應怎樣設計實驗?學生:將杯子周圍的空氣去掉,如果水和紙片掉下來了,則證明是空氣托住了水和紙片。我接著問:如何才能去掉杯子周圍的空氣?學生:將剛才的玻璃杯倒掛在鐘罩內,用抽氣機將鐘罩內的空氣抽去。
這里一系列的情景問題組成了問題串,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學生逐漸明白了大氣壓的存在,自主建構了有關大氣壓的知識。在用問題促學的過程中,所提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各問題之間的遞進關系、層次關系,會讓學生感受到挑戰,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2.2 以任務促學
任務能讓人產生責任感、挑戰感,任務能不斷激發人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能分清楚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設計不同的任務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案例2:
在學習了電動機這節內容后,學生已明白了電動機的工作原理,也從裝配直流電動機模型這節實驗課上獲得了感性認識,為了能更好地深化知識,課后,我布置了一項任務:自制小電動機。幾天后,學生們信心滿滿地展示了他們的作品。
可有部分同學由于沒有磁鐵,沒有完成任務。此時有的同學愿意提供磁鐵,有的同學提出能否用電磁鐵來代替磁鐵。我感到這是個好主意,于是有了第二個任務,學生能否設計出用電磁鐵的電動機。第二天學生設計出了如圖2所示的簡易電動機,更有甚者通過網絡學習,設計出來圖3所示的世上“最簡電動機”。
通過制作電動機這一挑戰性任務的完成,學生消除了對電動機的神秘感,鞏固了電動機的原理,增強了動手的能力。更可貴的是,學生能創造性地設計出圖2的電動機,能通過網絡的應用,制作出圖3電動機,所有這些都是教師灌輸課堂所無法獲得的。當然在任務設計的同時,必須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注意材料的可獲得性。教師也因適時參與,給予適當鼓勵,以防學生氣餒放棄。
2.3 以提綱促學
在授課前,教師需仔細閱讀教學大綱,將教學重點、難點、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知識點、和教學策略列一提綱,但是在實際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根據提綱來讓學生學習外,還要關注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然后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或者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案例4:
九年級上冊《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中的尿液形成近年來已成為中考的熱點,但學生普遍對這一內容不太明白,做題錯誤率較高,且對書本插圖---腎的過濾過程理解存在困難,于是,為了能促進自主學習,我編寫了如下提綱:
1、腎單位的組成部分。
2、腎動脈中的血液成分分析
3、腎小球的作用及經過腎小球后血液成分發生的變化
4、腎小管的作用及經過腎小管后血液成分發生的變化
5、腎靜脈中血液成分分析
6、比較血漿、原尿、尿液
7、描述尿液的形成過程
8、泌尿系統中有關血尿、蛋白尿、糖尿的分析
提綱就象一個引路人,引導學生逐步的分析教材、讀懂插圖,使原來無所適從的學生在分析問題時有了一個個臺階,使各知識點清晰化、條理化,在學生大腦中構建知識體系,有利于突破重點和難點。提綱的指導性使學生照方抓藥;提綱的層次性使學生循序前進;提綱的系統性使學生梳理知識;提綱的簡潔性學生心中有數。當然提綱還應留有思考的空白,不能過于細化,僅僅留空讓學生填寫,這樣會壓縮學生的思維空間。
教育的美妙就在于它能夠把可能變成現實。作為教師,教給學生的不僅僅只有知識,教會他們的也不僅僅是如何在學習上取得優秀成績,更重要的是促使學生主動去學、自覺去學,激發他們學習科學的潛能,在學習中提升科學素養,成為有效的學習者,成為有主動參與意識的高素質公民。
(作者單位:紹興市元培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