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霞
本篇文章對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構成藝術》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進行了研究,探討了《構成藝術》課程的概念,其次研究了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構成藝術》課程內容,最后研究了《構成藝術》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詳細內容如下所示。
1 《構成藝術》課程的概念
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構成藝術》是建筑設計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也是一門根據專業要求學習建筑造型基本要素的課程。它不僅是建筑設計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專業技能,也是后續課程必備的知識基礎。
2 課程的基本內容
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構成藝術》課程內容中的平面構圖屬于一種視覺形象。從平面圖形和圖像合成要素的研究入手,通過重復合成實驗,進一步研究了圖形和圖像合成的一般規律。再論深入研究了平面建模與材料、工具和技術之間的關系,通過訓練提高了平面建模和創建的能力。色彩合成的主要任務在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構成藝術》課程內容上,讓學生了解色彩構圖藝術的基本原理,有效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規律和要素審美能力和判斷力,為今后的專業設計奠定堅實的基礎。引導學生掌握色彩構成的藝術形式美的規律,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構成藝術》課程內容中三維構成的對象是三維形態和空間形態的創造規律。具體來說,它是研究立體聲的物理定律。立體構成藝術是一種三維實體形態,是空間形態構成的藝術。在構成藝術的過程中材料、技術、美學技能支持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3 《構成藝術》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3.1 專業課程體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相關技術領域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
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構成藝術》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等方面,使培養出的人才能夠符合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工程與技術人才培養的需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出的人才,要具備綜合性建筑裝飾專業能力;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能;具有建筑裝飾工程、建筑裝飾設計、建筑裝飾施工管理、建筑裝飾監理等能力。
在教學體系中,以建筑裝飾設計師為專業崗位最終培養目標,而相關課程體系是將技術教育、藝術設計能力與專業素養知識有效融合。因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構成藝術》課程自身具有較強凝聚力與銜接性,因此在專業課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3.2 本課程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素養養成起重要支撐作用
作為高職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的主要目標,設計人員崗位要求學生掌握抽象造型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建立適用于建筑裝飾設計的設計思維模式,培養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以及較強的建筑裝飾設計能力。此上與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構成藝術》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相一致,它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養的培養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構成藝術》課程中,實驗案例的科學性和大量嚴格按照標準制作的作品,可以使下面的教學產生統一的效果,規范溝通模式與通信語言,以此來滿足未來建筑裝飾設計藝術的需求。同時,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以及較強的藝術技能,提高自身專業綜合性素養。
在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構成藝術》課程中,加強了與后續課程“建筑裝飾與設計”的銜接功能。在實際項目時,使每一個知識點達到相互融合,自然過渡等技能,改善課程的鏈接。在高職院校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構成藝術》課程中實現了無縫連接等成效。
3.3 《構成藝術》同后續課程有機的過渡銜接
高職院校的建筑裝飾工程技術與《構成藝術》課程的有機聯系:在創作藝術課程中尋找建筑裝飾設計與實踐工作的切入點,在課程知識掌握階段,大量增加建筑裝飾設計實例的比例;將案例任務添加到整個課程設計中,以此來完成建筑裝飾設計的綜合案例任務。在制作細節上使用建筑裝飾設計通用的制作軟件,在設計中加強建筑裝飾設計的創新和技巧。
建筑裝飾設計師的素質訓練與《構成藝術》人才培養相一致,在實施案例任務時有較高的操作要求,并且對案例任務的實施以及對案例任務材料的選擇以及創新思維都有著較高的要求。在此期間,質量培訓的要求和職業道德建筑裝飾設計培訓相貫通,并與后續課程的內容相同。
通過對建筑裝飾工程技術與《構成藝術》課程內容的學習,完成了職業基礎課程向職業崗位課程、單體能力向綜合素質的轉化。
結論: 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進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與設計。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應從教師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過程這兩條主線進行分析,參考本專業就業崗位的工作過程, 將教學內容合理定位。
課題:1.2017年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名稱:《高職院校“構成藝術”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以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為例》,項目編號:173244;2.重慶市2017-2018年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立項項目,名稱:高職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專業《構成藝術》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銜接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CQGJ17167B。
(作者單位: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