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會 徐曼莉

【摘 要】目的:研究子宮內膜息肉治療中應用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與孕激素治療的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2例行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的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做為數據研究對象,參考不同的治療方法對樣本實施分組研究,每組各16例,對照組應用常規宮腔鏡下刮宮術治療,研究組應用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手術后3個月、6個月與12個月的月經周期情況、子宮功能內膜厚度與月經量。結果:研究組行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的子宮內膜息肉患者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術后12個月的月經量、排卵期子宮內膜厚度與對照組進行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聯合療孕激素治應用于子宮內膜息肉存在明顯的作用,能夠有效縮短月經量,減少子宮內膜厚度,值得臨床進一步探索。
【關鍵詞】 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孕激素;子宮內膜息肉;子宮內膜厚度;復方醋酸環丙孕酮片
子宮內膜息肉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月經量過多或是陰道規則性出血等[1],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2]。為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文作者對本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2例行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的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分別采取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結合孕激素治療和常規宮腔鏡下刮宮術治療,并將治療效果進行如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32例行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的子宮內膜息肉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病例選取時間為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研究組(n=16)以及對照組(n=16)。32例患者在了解本院知情同意書有關內容后自愿簽字,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患者中年齡最大46歲,最小21歲,平均年齡(30.25±2.31)歲;大專及以上學歷8例,高中學歷5例,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歷3例;病程最長2年,最短3個月,平均病程(10.21±1.58)個月。研究組患者中,年齡最大48歲,最小24歲,平均年齡(31.62±2.97)歲;大專及以上學歷7例,高中學歷4例,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歷5例;病程最長1.8年,最短2個月,平均病程(8.74±1.27)個月。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可進行組間比較。
1.2 方法
本次研究選用等離子雙極宮腔電切鏡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檢查器械主要有宮腔鏡、冷光源以及自動液體膨宮器。
研究組患者于術前1d開展腸道清潔處理,手術當天清晨不能進食,不能排尿,且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進行擴張。研究組應用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治療,采取患者膀胱截石位姿勢,予以患常規消毒鋪巾以及導尿處理,通過超聲儀監護患者的手術全過程,通過宮頸鉗對宮頸前唇進行鉗夾,將宮腔電切鏡置入檢查患者宮腔,視野清晰時密切觀察患者子宮內膜息肉以及底部情況,同時對息肉的大小、數目以及位置進行確定。采取環形電極將息肉基底部超過蒂根下的2~3cm深度的淺肌層組織進行切除,控制電凝功率為40~60W,給予患者6次/d,共計3周的治療,術后開展常規抗感染治療,并且定期進行隨訪處理,手術后3個月實施宮腔鏡復查。
對照組應用常規宮腔鏡下刮宮術治療,應用擴宮棒擴張患者宮頸至10號,將宮腔電切鏡置入,于宮腔鏡直視作用下觀察患者內膜息肉大小以及位置,使用刮匙刮除息肉。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后3個月、6個月與12個月的月經周期情況、子宮功能內膜厚度與月經量。
1.4 統計學分析
對本次所研究患者的臨床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 17.0軟件,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通過率(%)的形式進行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通過均數±標準差的形式進行表示。以P<0.05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月經量對比分析
研究組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術后2個月月經量對比對照組數據指標,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月經期比較
患者手術后3個月、6個月與12個月的月經期分別為:研究組(3.11±1.08)d,(2.34±1.33)d,(2.29±1.35)d,對照組:(6.92±3.57)d,(5.99±3.12)d,(6.11±3.58)d,對照組研究組月經期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手術后排卵期子宮內膜厚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術后12個月排卵期子宮內膜厚度與對照組數據指標進行比較,P<0.05,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子宮內膜息肉屬于婦科臨床中最為常見的病癥[3],該病會導致患者子宮出血或是不孕,可發生在青春期后任何年齡段[4],更年期前后和生育期女性存在最高發病率,若不及時治療,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術后3個月、術后6個月、術后12個月的月經量、排卵期子宮內膜厚度與對照組比較存在顯著差異。由此可見,基于宮腔鏡下開展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患者存在更具優勢的效果,可顯著改善患者術后月經周期和月經量評分改善。
參考文獻
[1] 段金提,李萍.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效果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7,(12):30,33.
[2] 韓正枝.孕激素輔助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療效及對子宮內膜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的影響[J].貴州醫藥,2017,(03):294296.
[3] 李立麗,蔣維,韓煒.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聯合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效果評價[J].中國性科學,2017,(05):4649.
[4] 鄭疆,陸瑩.不同孕激素預防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后復發的臨床觀察[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6,(10):707709.
[5] 高慧.宮腔鏡電切除子宮內膜息肉術后孕激素補充治療[J].臨床醫學,2016,(07):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