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摘 要】目的:觀察自由體位分娩過程中采用新的產程管理對分娩結局的影響。方法:選取在本院分娩的100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排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0例,對照組予舊產程管理,觀察組予新產程管理,對比兩組產婦分娩方式、產程時間和產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剖宮產率為20.8%,因活躍期停滯行剖宮產手術概率為6.7%,分別低于對照組的33.6%、16.7%,且觀察組第一產程和總產程時間均比對照組長,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長、第三產程時長不相上下,且觀察組和對照組產婦產后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16.6%、17.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新產程管理可以延長試產時間,降低剖宮產率,對母嬰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自由體位;新產程管理;分娩結局
如何正確觀察產程、對產程進行管理、處理分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每位產科工作者關注的問題。正確觀察產程、管理產程能夠減少母嬰并發癥、降低剖宮產率、有利于優生優育。隨著高齡產婦的增多、引產及無痛分娩的增加和體力勞動的減少,新的產程概念逐漸被提出[1]。故本院對自由體位分娩過程中采用新的產程管理對分娩結局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分娩的100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排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0例,對照組予舊產程管理,觀察組予新產程管理。對照組:初產婦380例,經產婦120例;年齡19~37歲,平均(28.26±2.32)歲;孕周37~41周,平均(39.32±0.34)周;觀察組:初產婦378例,經產婦122例;年齡20~38歲,平均(29.16±2.29)歲;孕周37~41周,平均(39.52±0.35)周。兩組產婦均為自由體位分娩且為單胎活產產婦,組間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舊產程管理[2]:初產婦第一產程為11~12h;第二產程為1~2h;第三產程為5~10min;經產婦第一產程為6~8h;第二產程小于1h;第三產程5~10min;潛伏期正常8h,最大16h;活躍期正常4h,最大8h;根據產程時間監測異常情況并處理。
觀察組予新產程管理[3]:活躍期的標志為宮口擴張6cm。第一產程中,潛伏期延長不作為剖宮產指征;破膜后給予縮宮素超過12~18h,方可診斷引產失敗;在除外頭盆不稱及可疑胎兒窘迫的前提下,緩慢但有進展的第一產程不作為剖宮產指征;當破膜且宮口擴張≥6cm后,宮縮正常,宮口擴張停止≥4h可診斷為活躍期停滯,當破膜且宮口擴張≥6cm后,宮縮欠佳,宮口擴張停止≥6h也可診斷為活躍期停滯,活躍期停滯可作為剖宮產指征;第二產程中,初產婦行硬脊膜外麻醉>4h或無硬脊膜外麻醉>3h,而產程未進展,可診斷為第二產程延長;經產婦行硬脊膜外麻醉>3h或無硬脊膜外麻醉>2h,而產程未進展,可診斷為第二產程延長。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產婦分娩方式、產程時間和產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比較
觀察組中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104例,其中因活躍期停滯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7例;對照組中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168例,其中因活躍期停滯行剖宮產手術的產婦28例。觀察組剖宮產率為20.8%,因活躍期停滯行剖宮產手術概率為6.7%,分別低于對照組的33.6%、1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比較
兩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長、第三產程時長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第一產程和總產程時間均比對照組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產婦產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產婦產后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16.6%、17.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產程是指婦女生產分娩嬰兒的全過程,而良好的產程管理可以保證母嬰安全,保護支持和促進自然分娩,幫助母親安全地將一個新生命帶到世界上來。所以在產婦產程中,要做好對異常產程的識別與處理,防止產程停滯、防止出血、感染和窒息等。
目前臨床上常用Friedman產程進行產程觀察和管理[4],但是在臨床實踐中發現,由于各種因素影響,導致個別孕婦選擇剖宮產妊娠,而自然分娩是比較自然的分娩方式,更利于母嬰的健康。所以,為了降低剖宮產率,本文對自由體位分娩過程中采用新的產程管理對分娩結局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新產程管理的剖宮產率為20.8%,因活躍期停滯行剖宮產手術概率為6.7%,分別低于舊產程管理的33.6%、16.7%,這與危玲等人研究結果一致,原因可能是新產程圖主要描述了分娩時限與宮口的變化關系,延長了產程觀察時間,給產婦留足了試產時間,從而降低了剖宮產率。但是本研究還發現新產程管理的產婦的第一產程和總產程時間均比舊產程管理的產婦的產程時間長,從遠期看,可能會增加尿潴留的發生,所以臨床上應注意鼓勵產婦排尿。
綜上所述,對產婦進行新的產程管理,可以降低剖宮產率,利于產婦產后恢復和母嬰健康,不需要增加特殊的器械設備,易于推廣,特別適用于基層醫院。
參考文獻
[1] 尹迎輝,王玫.新產程管理下第二產程時長對慢性HBV感染孕婦母嬰阻斷及母兒結局的影響[J].傳染病信息,2017,30(04):216219.
[2] 趙瑞芬,周莉,范玲等.新產程管理下第二產程時長對母兒結局的影響[J].北京醫學,2015,37(07):633636.
[3] 劉銘,段濤.新產程下的積極產程管理[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7,33(03):165168.
[4] 胡剛.湖州地區新產程分娩管理的可行性分析[J].浙江臨床醫學,2018,20(04):674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