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鴻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許多小學教師都意識到應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性,特別是對于農村地區的教學工作來講,必須緊跟時代的發展形勢,盡可能滿足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要求,對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再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認知層次,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因此,本文主要針對農村小學數學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整合相關問題進行探討,而后提出了相應的見解與思考,希望給有關的小學數學教師帶來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 整合 信息技術 農村 小學數學課堂
自從進入到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中越發意識到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體會到信息技術所帶來的便捷。而教育領域同樣要發揮信息技術的價值,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打造高質量課堂。要求教師應當一改傳統的教學理念,并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體現其作用,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特別是農村地域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環節,有必要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保證教學水平,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水平。
一、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現狀
1. 基礎設施仍舊不完善。
農村地域內的教學工作開展環節,容易受各類因素的影響,難以提高學習質量,也無法保證教學活動高效落實。其中的原因是由于資金不充足,物資供應不完善,導致最終的基礎設施不健全。農村教學工作的開展對于基礎設施的要求不高,很多時候教師也難以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學習需求,向學校領導要求完善基礎設施,這就導致許多農村小學都不具備專門的計算機教室,尤其是課堂教學環節,更加難以配備專門的投影儀以及計算機設備;就是若想利用計算機完成教學任務也將遇到諸多的困難,這就使得小學數學教學環節應用計算機完成教學任務重重受阻;加之大多數教師仍舊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轉變教學理念,導致最終的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很難得到保證。
2. 教師未能意識到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
在此新課改不斷深入的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識到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發現了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但是,農村地域內的小學教師很難將信息技術擺在重要位置,甚至在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僅僅做做表面功夫,使得信息技術的應用流于形式,難以發揮其應用價值。這樣的情況無疑會導致素質教育的成效不顯著,也無法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值得一提的是,許多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的思維受限,存在許多誤區,更多地沿襲以往的應試教育理念,未能重視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更多地強調學校聲譽及學生的升學率。除此之外,也有許多學校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時,會隨意占用美術課、體育課以及信息技術課程等等,導致學生無法接觸信息技術,很難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甚至面臨著被時代拋棄的危險,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有所降低,無法實現長遠化、全面性的發展。
二、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提高教學質量
1. 設計創新新課堂,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
農學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此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重視信息技術的作用,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并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和改良,利用多媒體技術,事先對將要開展的教學活動進行設計,體現其輔助性功能,將科學科與信息技術有效結合,使得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再將抽象化的數學知識簡潔化、具體化,使繁雜的數學結構形象化,引導學生高效掌握并消化相關的數學要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將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還會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習積極性,最終提高學習效率。而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技術時則要體現自身的主導性作用,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引導,提供方向上的指引,引導學生意識到信息技術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在觀看形象化、生動化的情景及畫面時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而后通過學生自身的探討與分析,自行解決問題,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后也將增強學習信心,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可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實現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營造開放化的課堂氛圍,學生在輕松、愉快、自由的環境中高效學習,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學習樂趣,在知識的掌握以及消化過程中發現,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最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知,在農村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求知欲,還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悅的情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加強與同學、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通過不斷的研究與探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啟發學生智慧,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有利于打造高質量數學課堂,為學生日后數學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2. 對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只是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農村地域內的小學校必須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要求學校領導意識到信息技術應用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然后對相關的基礎設施進行完善,不僅要提供專門的計算機教室,為學生掌握計算機技術提供有力的平臺,還要為小學數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提供便捷,使更多的數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并發揮其價值,提高教學質量。在完善基礎設施的過程中,必須保證資金供應過程相對充足,而后配備完整的屏幕、計算機設備以及投影儀設備,為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帶來專業的輔助工具,加快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步伐,有利于轉變小學數學教師的教育理念。在配備完善基礎設施的基礎上,就是可以邊講邊做,為學生展現形象化、生動化的畫面與情景,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內容中,及時掌握并消化數學要點與重點,這對學生的學習極其有利,還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部分小學學校會由于經費不足導致無法配備完善的基礎設施,此時必須加強與政府之間的交流,并積極與教育部門溝通,為小學校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資金的利用過程也要全面監督,將資金用于重要環節,而其中完善基礎設施可謂是重中之重,安排專業人員購買相關的教學器材,保證設備的性能,最終將設備應用于計算機教學以及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發揮其應用優勢,逐步提高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質量。
3. 根據教材中的內容,制定針對性的課堂課件。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要求教師必須對以往的教學理念進行更新,而后制定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再結合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并根據數學教材中的內容,圍繞數學知識點,對學生進行引導;而后再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數學中的重點知識融入其中,經過有效的設計,使知識點更加明確、突出,學生可以根據多媒體設備掌握并消化相關的要點,最終提高學習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在應用多媒體技術的過程中,要求教師提前制作針對性的課件,保證課件內容的實用性以及完善性,避免使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流于形式,還要在課件制作的過程中盡可能豐富其形式與內容,結合學生的特點與認知層次,使得課件內容更能為學生所接受,還需有效設置問題,要求學生結合其中的問題自行探討和分析,并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應用這一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偠灾W數學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技術的過程中,需要提前制作系統化的課件,保證內容的豐富性,還要突出重點,避免時課件制作過程形式化,而是要盡可能做到精益求精,對其中的每個細節進行把握,結合教材內容,使兩者有效結合,然后再針對課件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促使學生理解并消化其中的重點知識,有利于把控教學進度,確保教學任務高效落實,最終提高教學水平。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相關問題,提出了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之間的有效整合方案,首先要求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明確當前信息技術的應用現狀,在此基礎上,發揮信息技術的應用優勢,將其與課堂教學有效結合,不僅要完善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基礎設施,還要求教師必須靈活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在數學課程教學前設計針對性的課件內容,使之更能為學生所接受,幫助學生消化并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除此之外,也要結合教材中的內容,總結學生的個性特點與認知層次,使得信息技術的應用更加適宜,體現應用過程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最終保證農村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為學生日后的成長以及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白全梅.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活動中的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與實踐[J].才智,2015,13(30):9.
[2] 蘇麗.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6,14(14):78-79.
[3] 吳秋玉.信息技術與農村小學數學融合的教學課堂[J].未來英才,2018,15(1):68.
[4] 扈靜.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中文信息,2016,10(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