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勇 溫若聿
一、前言
1. 初三的重要性
初三學生很快就要面臨擇業或繼續求學的人生選擇。面對新的挑戰,何去何從,這對于初三學生來說,實在是個難題。家長對子女過高的期望、社會的多元化價值取向,也使得初三學生經常體驗強烈的內心沖突和壓力。初三學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家長社會的更多關注,同時也需要班主任采用正確的輔導策略予以關心和幫助。
2. 初三待優生的重要性
待優生,作為班級整體中的一部分,既是班級發展必然會出現的現象,同時也是班級管理中需要花大力氣管理的重要環節。這些待優生之所以出現學習上的問題,原因各異,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他們都對班級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待優生發展的好,班級將會是一個良性循環,相反,如果一個待優生發展不好,將使班級的健康發展受到嚴重損失。
二、問題和成因
(一)社會因素及不良環境導向
1. 社會的錯誤導向
社會評價學校的基本是以升學率作為標準,高考中考成績來衡量,錯誤的認為分數高,那他的其它素質就高,導致待優生大量的形成。
2. 不良社會風氣及各種誘惑的影響
(二)學校教育因素
1. 錯誤的教育觀念在制造待優生
由于絕大多數學校灌輸的是應試教育思想,學習成績當然被視為評價學生“能否出息”、“能否成才”的首要標準,很多認為“升學無望”的學生當然要自報自棄,越學越待優了。
2. 教育方法失當“逼”出待優生
作為教育者,不當的教育方法直接帶來的后果是師生的對立,把站在待優生邊緣的學生“逼”進了待優生的群體。
(三)家庭因素
1. 學習目的導向原因
部分家長多以個人經驗和體會去教育子女賺錢。在這種教育下,有的學生埋頭苦學而不思品德端正,有的苦學不成便自暴自棄。
2. 家長素質水平原因。
(1) 溺愛型
讓孩子從小就在百依百順的“溫柔”中習慣于自己就是中心:粗暴型,使孩子在呵斥和打罵中學會仇視教育:放任自流型,讓孩子在“自由”中疏遠了打罵也疏遠了感情,養成了懶惰也養成散漫。
(2) 家長自身行為不正確
為數不少的“第一任老師”卻不知不覺以自身錯誤的言行影響著孩子,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品德與學習。
3. 單親或再婚家庭
真誠和睦的家庭,不但是孩子生活的溫馨港灣,而且從教育的角度看,更是他們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良好環境。相反,由于父母離異而造成的家庭破裂,使孩子缺乏親情,沒有家庭溫暖,性情孤僻,沒有學習興趣,情緒消極,行為散慢,漸漸地成為學校的“待優生”。
(四)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1. 教師教學水平與風格差導致的興趣離異與興趣轉移。
2. 對主觀不良情緒或外來刺激抑制能力低下。
3. 學習目的不明確,淡漠學習、放縱行為、成為待優生。
4. 結交不正當的朋友,因而染上社會惡習,是一些學生成為待優生的重要原因。
三、待優生的輔導策略與實踐
我們要真正做到正確理解并尊重待優生,使其能感到溫暖,切實得到關心,真正建立起感情的聯系,那么師生之間的距離才會縮短,高豎的墻才會被推倒變成溝通的橋,深深的溝才會逐漸填平,變成寬廣的路,也為進一步做好待優生的工作創造條件。
(一)心理溝通,付出更多的愛
用心愛戴待優生是對其進行教育的必要條件。教師的愛,是與待優生相互信任并進行教育的基礎。對待優生既不能夠進行諷刺、挖苦,也不能夠遷就放縱、聽之任之。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尊重他們的人格、個性和自尊心,在他們身上加倍傾注真誠的愛。應該讓待優生產生一種“老師眼里還有我”的思想,從而能夠親近老師,聽從老師對他們的教導。
(二)形成平等的班級氛圍
良好的集體塑造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活在一個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集體中,易使人成長,所以應該讓“待優生”在正確的輿論導向下和充滿熱情的關懷中,克服自卑,去掉舊習,融于“大家庭”中。使他們樹立自信心,產生熱愛集體、關心他人、增強學習的動力。
(三)積極開展“互幫”的活動
應有意識地在安排座位時,讓優秀生與待優生坐在一起,開展“一幫一”活動,讓優秀生與待優生結成對子,如我校進行的“和師樂友”,相互幫助、相互勉勵。待優生的認知能力和分辨能力較差,意志力還相當薄弱,可塑性大,反復性也大。
(四)學校、社會、家庭教育三結合的原則通過努力做好待優生的轉化工作一部分同學成為待優生原困是多方面的,在眾多原因中家庭、社會是兩個重要原因,教師在做待優生的轉化工作時,不僅要做好學生本身的工作,而且還要花時間、花精力研究、分析、了解學生的家庭及其周圍的環境,努力做好家長工作,特別是學生的家庭發生不幸或出現危機時,教師的工作一定要注意工作方法,教師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和家長交流學生在家和學校的表現。交流情況時本著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原則,和家長一道共商教育的內容和方式,步調一致地做好學生的轉化工作。眾所周知,環境在人的成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客觀條件。我們要及時把學生情況的好與壞,反映給家長,請家長配合班主任協助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待優生幫助也是很重要的。
四、結語
待優生的輔導和轉化工作是十分復雜和艱巨的。要做好待優生的轉化工作需要我們長期不懈地努力和探索。我們應該始終堅信只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真正地落實到行動中去,把愛撒進孩子們的心靈深處,待優生的轉變工作一定能做好。同時我們要始終信任學生,相信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一定會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工作、事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我校“和樂”教育所倡導的另一種成功的收獲!
得初中者,得人生,得初三者,得人生。初三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我們作為師者,理應讓學生,尤其是待優生明確方向,找到人生的正軌,實現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