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樂
【摘要】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分期問題現已成為學者探究的重點,這不僅能為人們對近現代音樂史宏觀把握提供依據,而且還能間接反映學者的歷史觀,從中能夠看出,音樂史分期這一問題十分關鍵。本文在發展歷程介紹的基礎上,重點探究音樂史分期問題。
【關鍵詞】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分期;問題
【中圖分類號】J609?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近現代音樂史分期對學科建設、作品評判、音樂發展有重要影響,近現代音樂與主流意識緊密、現實生活緊密聯系,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歷史分期問題的難度。對此,應有序梳理音樂史分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音樂史研究提供動力支持。
一、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發展歷程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后期,研究學者關注音樂發展,并得出了大量研究成果,研究學者總結、積累了相對多的研究經驗,下文從上世紀三十年代后期初始階段、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階段、改革開放后梳理近現代音樂史發展歷程。
(一)上世紀三十年代后期初始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流思想主要為“救亡”“革命”,音樂發展的過程中渴望走創新之路,冼星海對音樂史如是分期,即1840——1937年細分四階段;呂驥則對音樂史如是分期,即蘇維埃土地革命時期到我國新中國成立,細分三個階段,重點研究音樂與政治間的關系,準確確定音樂社會功能;李樹化研究音樂史的過程中滲透現代化思想。
(二)1949年到改革開放
這一階段的音樂史分期具有劃時代意義,主要代表人物有汪毓和、李慶元,音樂史時期劃分時,以1919年為分界線劃分兩階段,階段一即1840——1919年,階段二即1919——1949年,分別稱為近代和現代。從中能夠看出,音樂史發展歷程與社會發展形態緊密聯系,這對今后研究工作有重要影響[1]。
(三)改革開放后
改革開放后,音樂史研究工作向前邁進一大步,以新中國成立為分界,之前被稱為近代,之后被稱為現代。研究學者運用斷代分期法進行音樂史分期,民國時期被稱為現代。
總結近現代音樂史發展進程,能夠看出音樂文化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音樂具有多樣性特點。音樂史研究者在階段劃分方面存在爭議,并未在分期方面達成一致認可,因此,這一問題成為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二、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分期問題分析
(一)前提及依據
音樂史分期之前,務必掌握分期依據,這對引導研究者在分期方面達成共識的基本要求,具體陳述音樂史分期依據,說明分期原因,能為接下來分期問題分析奠定基礎,有利于提高音樂史分期問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其中,近現代音樂史分期注重階段劃分,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這一階段,分期依據主要為社會政治形態,思想方面的劃分依據即馬克思主義觀,這為分期問題探究起到了理論鋪墊作用,與此同時,音樂功能優勢以及社會地位逐漸突顯。
基于唯物史理論完成音樂史分期任務,在此期間,歷史與現實間的矛盾得以緩解,并且音樂史分期思想與時俱進的完善,間接分析可知,音樂創新發展得以實踐得到。如果關鍵性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處理,那么音樂史分期分歧會持續存在,再加上,社會不斷發展、觀念隨之創新,已有問題會越來越復雜,導致音樂史研究意義降低,實際研究阻力相應增加。因此,應全面梳理、總結音樂史分期問題,具體探究如下。
(二)問題總結
1.主體自覺性問題
音樂史分期研究工作推進的過程中,主體自覺性較明確,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主體自覺性目標并未受到較大影響。主體自覺性的前提以史學為視角,這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歷史哲學領域整體自學,換言之,研究工作僅停留于形式,所得到的研究結果并未真正起到指導作用,研究結果過于片面。從中能夠看出,單一的理論支撐系統,不能更好地為音樂分期提供依據,這也是導致音樂分期存在爭議的主要原因。
針對這一問題處理時,務必首先調動主體自覺意識,之后對主體自覺行為正向引導,在此之前,細化層級理論,完善層級理論系統,以便為主體自覺性提供依據支持,為其奠定良好基礎。現如今,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角度剖析問題、處理問題,從整體出發,全面考慮社會經濟、政治等因素的變化情況以及具體影響,最終能為問題處理、音樂史分期提供依據,提高主體自覺性問題定位準確性[2]。
2.依據多元性問題
依據多元性問題較棘手,只有高效處理這一問題,才能統一研究觀點,研究學者針對多元性問題各執己見,其中,羅素提出這樣的觀點,即音樂史分期前提呈現多元化特點,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多元空間,這為音樂事業發展提供了推動力。
針對多元問題解決時,應主要從兩方面入手,第一方面即借助學術爭鳴形成新的研究局面,學術研究者針對某一觀點提出自我觀點,這對多元文化發展有重要意義。第二方面即全面總結實踐經驗,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以便為多元問題處理提供實踐支持。
3.共識一致性問題
為了加快音樂史分期研究速度,務必為其提供完善的理論體系,以及可靠的研究成果,在此期間,針對分期依據共識這一現實問題具體確定,如果共識長時間達不成一致,那么音樂史分期研究進程相應減緩,并且分期問題處理難度相應增加,長此以往,會降低研究學者自信心,這對音樂發展、音樂文化傳播有消極影響。從中能夠看出,采取有效措施處理共識一致性問題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處理共識一致性問題時,研究視角投放于歷史發展整體過程,全面整理影響因素,并對影響因素統一處理,以便為共識一致性奠定良好基礎,進而研究學者能夠集中精力處理音樂學分期問題,在協商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處理意見。站在宏觀角度分析現實問題,應首先探究價值追究問題處理路徑,并有序梳理音樂影響因素,針對關系問題探究有效的處理措施。從微觀角度來分析,主要研究音樂傳承以及音樂發展問題,分析期間,全面觀察音樂現象,深入追究音樂本質以及發展規律,推動學術研究活動順利進行,最終能為共識一致性問題處理奠定理論基礎。
4.名稱術語問題
近現代音樂史名稱術語問題在音樂史分期中較常見,究其原因,這一問題即音樂史分期觀念問題,總結研究內容,音樂史名稱術語分類包括如下幾類,如觀念類、時期類、斷代類等,這在學術研究成果以及學術研究理念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由于不同史學分期名稱術語并不能真正為音樂史分期問題提供支持,僅肩負自身職責,因此,實際研究過程中,務必考慮歷史背景、時代變化,借助于有力的學理支撐。再加上音樂史分期問題動態變化,問題具有發展性和復雜性,對此應基于現有理論體系以及研究成果,利用一致性共識理論來研究音樂史分期,這對音樂事業持續進步有重要意義[3]。
三、結論
綜上所述,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分期問題處理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這關系到音樂學科發展以及音樂體系建設,通過總結音樂史分期主體自覺性問題、依據多元性問題、共識一致性問題、名稱術語問題來客觀認識音樂史分期。與此同時,掌握音樂史分期前提和依據,針對性制定問題處理措施,這不僅能為研究人員提供思路,而且還能為音樂事業發展提供可靠支持。保證音樂發展能夠有方向、有目的的進行。
參考文獻
[1]丁冬.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分期的若干問題分析[J].藝術評鑒,2017(17):49-50,90.
[2]居其宏.中國當代音樂史的歷史分期及其依據[J].當代音樂,2015(1):3-6.
[3]程興旺.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分期的若干問題[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3(1):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