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所有的音樂類別中,民族音樂是作為最能代表我國本土風格的音樂類型被大眾所認同,在流行音樂進入我國后,一度與民族音樂不能共存而沖突不斷,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兩種音樂風格逐漸開始進行融合,尤其是流行音樂中加入了多種民族音樂的特色,讓流行音樂更加被大眾所接受。本文從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的概念談起,以及分析民族音樂對流行音樂的影響,進而詳細闡述我國流行音樂中民族音樂風格的具體體現。
【關鍵詞】流行音樂;民族音樂;民族音樂風格
【中圖分類號】J613?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大放異彩,具有中國特色一些文化或者具體事物逐漸被世界上其它國家的人民所關注,尤其是中國音樂的獨特魅力吸引了一大波音樂愛好者的追捧。在我國的音樂中,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的結合成為一大亮點,比如我國內地音樂組合“鳳凰傳奇”的許多作品中就把這一風格進行了完美地演繹,作品除了在風靡于我國內地成為民間“神曲”之外,還流傳到了國外一些國家中。我國的音樂界對這樣的音樂發展趨勢也是十分關注,許多音樂作品也開始了類似的模仿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創新。面對這樣的音樂發展形式,完全有必要對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之間的一些聯系進行探討,進而更加促進這種融合風格的快速發展。
一、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的概述
流行音樂自出現起就與商業性有著緊密的聯系,它的創作目的主要是為了獲取利益,而其利益主體是廣大的音樂聽眾,因而流行音樂也被稱為“大眾音樂”。流行音樂之所以能受到大眾的歡迎是與其音樂風格有著直接的聯系,流行音樂的內容與人們當前的生活狀況以及情感體驗等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流行音樂在創作時會將當前的時尚元素融合其中。流行音樂具有明顯的時效性,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行不斷地更新。
民族音樂是以民族特色、民間特色等為基礎通過民族的表現手法和創作方法來展現人們日常生活真實狀態的音樂類型。我國的民族音樂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而且有許多民族音樂作品流傳下來,這些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民族元素和文化內涵。當然我國的民族音樂并不只停留在過去的發展階段,在當代仍然有許多音樂創作者根據現在的民族特色和風格來創作民族音樂作品。
二、我國民族音樂對流行音樂的影響
從存在時間來看,民族音樂比流行音樂有更長的發展歷史,那我國流行音樂發展必定會受到民族音樂的影響,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民族音樂對流行音樂調式的影響
音樂調式是音樂作品創作中的必須考慮的內容,在我國的流行音樂作品中大部分會采用“五聲調式”。這種“五聲調式”是極具我國民族特色的一種音樂調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這五個音分別為宮、商、角、徵、羽,在音樂創作中通過不同的搭配以及節拍掌控來展現出多樣的音樂特色[1]。比如在周杰倫的《青花瓷》中,除了作詞方面與我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刻的聯系,最重要的是音樂旋律是通過五聲調式來實現的,再加上民族樂器的演奏,將中國特色的音樂文化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民族音樂對流行音樂配樂的影響
在欣賞音樂作品時,除了音樂的中心內容外,其配樂也是影響最終效果的關鍵因素。配樂內容需要對應的音樂配器來進行體現,在我國的民族音樂中有許多作品都是通過傳統的民族樂器進行演奏的,并且逐漸形成了特有的風格。在流行音樂創作中,經常會利用民族樂器來為流行音樂進行配樂,這樣可以更豐富地展現流行音樂的主題和內涵。比如在歌曲《信天游》中,音樂前奏通過笛子悠揚的配樂展現出一幅小河流淌的畫面,通過揚琴轉為了滄桑之境,立刻勾起了人們的回憶。民族音樂讓流行音樂在進行情感表達時更加豐滿,更加富有韻味。
(三)民族音樂對流行音樂創作基礎的影響
流行音樂的創作目的是為了引起大眾的興趣而后能夠從中獲取利益,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不再局限于以前膚淺的情感交流,比如過去遲志強的《打工十二月》風靡一時,因為其中抒發的情感與當時的打工人員有著密切的聯系,打工人員會通過這首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思鄉之情,但是現在的打工人員因為信息交流技術的發達而導致思鄉之情沒有那么濃烈,于是這首歌便不再流行[2]。現在的流行音樂在創作時會從具有民族特色的內容入手,通過這種方式創作出的作品不僅能夠引起大眾的歡迎,而且持續時間也會更長,比如《青花瓷》《新貴妃醉酒》等流行音樂一直是大眾所欣賞的音樂內容。
三、我國流行音樂中民族音樂風格的體現
我國的流行音樂在民族音樂的影響下,逐漸展現出多種民族音樂的風格,使我國流行音樂的發展更加豐富多樣。
(一)流行音樂中戲曲風格的體現
戲曲風格是我國民族音樂中獨有的內容,也是世界上無出其二的存在,在我國,戲曲的種類有很多,包括京劇、豫劇、昆劇等風格迥異的戲曲品種。我國的流行音樂在創作中經常以戲曲為題材來進行創作,有的是直接利用原版題材,比如《新貴妃醉酒》《女駙馬》等,這些流行歌曲中除了一般的流行唱法外,也加入了使用戲曲演唱的內容,《女駙馬》中“為救李郎離家園……”就使用了黃梅戲的唱法;還有的是只是運用戲曲唱法,比如《悟空》中使用了京劇唱腔,讓這首歌聽起來雖然高亢卻充斥著憂傷的情懷。“戲曲風”的流行也說明了我國民眾對這種風格的認同,這也是將戲曲文化進行流傳的一種方式。
(二)流行音樂中詩詞元素的體現
我國古代的詩詞在創作時并不是如我們今天一樣進行朗讀,而是會遵從一定的韻律,
通過演唱的方式來進行表現,于是詩詞從出現時就與音樂有著不可切割的聯系,從這方面講,詩詞也是我國民族音樂的一部分[3]。后來與詩詞相關聯的樂曲在歷史的發展中逐漸流失,但是詩詞中所表現出的音樂元素卻是抹殺不掉的,在我國的多首流行歌曲中,都以詩詞為題材進行音樂的創作,比如《但愿人長久》就是引用了蘇軾的《水調歌頭》,而李煜的《虞美人》也被加入了音樂而成為一首催人淚下的音樂作品。
(三)流行音樂中原生態風格的體現
原生態風格是民族音樂中經常采用的風格類型,因為這種風格能夠更加真實地展現人們的生活以及淳樸的情感。原生態唱法一度被認為是一種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唱法,但是在經過研究后發現這種唱法能夠通過簡單高亢的演唱風格來展現出更加深刻的人生哲理[4]。流行音樂中可以通過加入原生態內容來讓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比如《山路十八彎》中,人們可以通過音樂內容以及演唱風格來感受川妹子的熱情以及四川地區的地理特點。原生態風格的魅力除此之外還表現在創作題材的可選度方面,流行音樂制作人可以根據生活中常見的景物進行聯想,通過原生態要求來拓寬創作的方向。
四、結語
在多元文化交融的社會發展大趨勢下,音樂的發展也會逐漸互相借鑒,通過吸收其它音樂風格的特色來進行自我的改良,這是一種良性的發展態勢。我國的音樂發展也應該遵循這樣的發展規律,除了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外,也可以通過與其它音樂類型進行融合來展現更加豐富多彩的音樂世界,這樣可以讓我國音樂的發展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馬莉.探究中國當代流行音樂中的民族元素[J].音樂生活,2016(2):68-70.
[2]蒙玲玲.探究民族音樂與流行音樂之間的關系[J].大舞臺,2012(9):61-62.
[3]顏曉輝.淺談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與流行音樂的關系[J].音樂創作,2011(4):112-114.
[4]程陳.我國流行音樂中的民族文化元素[J].安順學院學報,2016(3):32-34.
作者簡介:楊向麗(1980—),女,漢族,河南平頂山人,本科,魯山縣實驗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