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福林
【摘要】 真情永遠是作文創新的靈魂,要讓學生能夠有真情的表露,建立師生真誠情感,真心體驗生活,評語要有真心話。
【關鍵詞】 作文 創新 師生真情誼 生活真體驗 文章抒真情 評語真心話
曾見過一首學生仿《憶江南》的詞:“讀書苦,最苦是語文,閱讀枯燥無味道,寫作呆板假大空,能不厭語文?”短短幾句話,讓語文老師們“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確實,作文中,我們的學生總是重復著別人說過的話,或者說著別人希望他們說的話,常常是“千人一面,千部一腔”。作文教學需要創新,否則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語文教學重任,只會是一句空話。在作文教學實踐中,筆者深刻體會到:作文要創新,有四“真”千萬不能丟。
一、師生要有“真”情誼
大凡語文老師,恐怕都會有一個“經驗”:寫老師,學生定會寫他深夜批改作業,帶病堅持上課;寫媽媽,定會寫她半夜背“我”上醫院,冒雨為我送雨傘;寫同學,定會發生這樣那樣的誤會……一個班級,五六十號人,同一次作文,會有許多人說著同樣的話,是學生不愿寫作文,無話可說了嗎?未必。如果是在記日記,他們可以洋洋灑灑數千言;如果是好友一起在“微信”,他們會悄悄話不斷;即使寫作水平不高,他們也能寫得情真意切。
有人說過,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復雜的世界,在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作為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應時時以真誠的態度,去了解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去傾聽學生內心的苦惱,去分擔學生的委屈和憂愁。放下我們“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者“架子”,平等友善地對待學生,建立一種真誠的師生情誼,我們就能奏響每一個學生的心弦。那時,我們無需再擔心學生不寫真心話。作文要有創新,這是一個前提條件。
二、生活要有“真”體驗
過去人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今這種書齋文化已經受到責難。新的課程標準也對寫作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 “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雖然學生的日子過得好像很單調,仿佛都是千篇一律,但只要引導他們真心地生活,認真地體驗,就會發現生活中并不缺乏美好而又有價值的人、事、物、景。作為語文老師,我們不妨將狹小的課堂與廣闊的生活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打開心靈之門,在作文教學中長期立足于帶領學生走近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借鑒同仁們的做法,我們不妨要學生:1. 眼要多看。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今日說法》、《人與自然》等電視節目;看《中國青年報》、《語文報》、《語文世界》、《讀者》、《小小說》等報刊雜志;看古今中外文學名著;看街市上和校園內的廣告與海報、通知與啟事、墻報與板報、公約與制度等。2. 耳要勤聽。聽廣播節目,聽課文朗讀,聽老師對時事的點評,聽民謠、諺語、笑話,聽相聲、評書,聽商販巧舌如簧地推銷商品。3. 口要常開。評名作,議時政,談得失,析美丑;吟唐詩宋詞,背現代名篇;嘗試即興采訪,練習口頭作文。能夠如此多看、勤聽、常說,作文何愁不創新?
三、文章要有“真”情感
真實是作文的生命,感情是作文的血肉。有一篇學生作文《散步》,寫飯后陪母親散步,回來后由母親的話,想到自己上大學后,誰陪母親散步?再寫自己的心愿,希望能天天陪母親散步。文章簡簡單單,寫的也不過是生活小事。在班上讀過后,全班一片寂靜,那一次的作文,我收到了許多關于母愛、親情的深沉思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無怪乎古人留下這樣的說法:讀《出師表》而不痛哭的人,不是“忠臣”;讀《陳情表》而不流淚的人,不是“孝子”,強烈真摯的情感如何不打動人!
真情永遠是作文創新的靈魂,要讓學生能夠有真情的表露,前面提到的建立師生真誠情感,真心體驗生活當然是一個保證。在此基礎上,作文教學若能給予學生多一些自由,少一些束縛,必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如:
1. 命題方面:不妨下放命題權,改變那種作文教學總是在一個命題下的整齊劃一的議論文寫作或是記敘文寫作。讓學生自己命題寫作,讓他們多記日記、多寫隨筆,以袒露心扉,表達真實的自我。
2. 主題方面:作文要有真情實感,主題就不該受到限制,過分地強調主題的積極性,是“作文呆板假大空”的罪魁禍首之一。作文中應當有屬于學生自己的思想感情,應當有屬于學生自己的個人見解。應當看到:寫社會美好的一面能夠激勵人心,寫陰暗面也能使人頭腦清醒,思辨理智。
3. 形式方面:學生不可能在同樣的寫作方式下表達出真實的自我,不要強加給學生一個公式化、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寫作是情感的自由釋放,對學生個性的表述形式,我們應當予以充分的尊重。
四、評語要有“真”心話
教學是相互的,作文的創新要求學生在作文中飽含深情,還有一點也不可忽視,那就是:批改作文,教師也得用真情,評語也必須是教師的真心話。試想,學生的真情渲泄,教師卻用“書寫是否工整,語句是否流暢,詳略是否得當,立意是否恰當”之類的套話來敷衍應付,學生還會有寫作的熱情嗎?我們有什么資格以一種批語或幾種批語來要求學生作文異彩紛呈、千姿百態、鮮活創新?
批改作文我們應以交流者的身份進行,不管是平常生活的瑣碎記錄還是心里憤懣的無序表露,也不管他所寫的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一一與他們做真誠的對話,不要求學生的思維按照自己規定的路線展開,也不要以真理代言人的口吻發出指令,更不能以權威的姿態進行粗暴的壓制。我們要的是真情,是真心話,是那些隨著學生作文情感變化產生的真實感想。有了評語的真心話學生會發觀:他所寫的東西是被老師重視的,那么他就會樂意把眼中所見、心里所想寫出來。如此,何不讓我們做一個可親的大哥哥、大姐姐,在作文批改中,用真情把話說到學生心坎上呢?
我們步入了一個多元化、追求創新、追求個性的社會,新的形勢對作文教學的創新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但須謹記:作文創新,莫忘四“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