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 王愛紅 劉斌
【摘要】 2006年5月20日,侗族儺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此同時,在中國的學術界掀起了研究“儺文化”的熱潮。研究小組在前人成果基礎上,通過對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區的地方儺戲“咚咚推”所用音樂道具的基本種類、制作材料等基本情況的掌握,對其象征意義、藝術風格、傳承發展等方面進行簡要剖析,這將有助于我們對儺戲的了解,并將促進儺戲“咚咚推”的發展,為儺戲“咚咚推”的傳承提供保障,能夠起到有效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作用,同時帶動湖南新晃旅游業的開發,真正為其傳承與發揚做出一點貢獻。
【關鍵詞】新晃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
【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被譽為“南楚明珠,天上人間”的新晃縣侗族自治縣位于湖南省西部邊陲,處于湘、黔交界。這里悠久的人文歷史和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養育著一輩又一輩的侗族人民,孕育著一代又一代的侗族文化。其中“咚咚推”是具有當地特色的民間戲曲,因其演唱是在“咚咚”(鼓聲)、“推”(一種中間有凸出的小鑼聲)的鑼鼓聲中跳躍進行而得名。據資料考證,這種表演形式萌發于侗族的農耕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又被添上了一些宗教色彩。與其他巫儺音樂不同的是它不止由巫師演唱,甚至絕大多數是村民演唱,可以說這是一種親民藝術,這也就使當地“咚咚推”的民族風味更為濃郁。本文主要從“咚咚推”使用的音樂道具視角對其做考察分析。
一、新晃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的基本種類及制作材料
目前,對于“咚咚推”使用的音樂道具經過整理與分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音樂道具,主要有打擊樂器、吹管樂器和搖擊體鳴樂器三類。
(一)打擊樂器
鑼、鼓、鈸三大打擊樂器是新晃儺戲“咚咚推”中最重要的音樂道具,因演出時在“咚咚”(鼓聲)、“推”(一種中間有凸出的小鑼聲)的鑼鼓聲中跳躍進行,“咚咚推”由此而得名。其中鑼在儺戲表演時常用小鑼和中鑼,多用青銅鑄成,外形如盤,大小不一,四周用邊框固定,鑼錘一般為木質錘。演奏時需左手提鑼繩,右手執鑼錘擊奏,發音清脆,音色高亢,尖銳,表現一種熱烈、激動、緊張的情緒,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鼓在儺戲表演中常用板鼓、單皮鼓。單面蒙皮,多用牛皮和羊皮。鼓面中間凸起,置于木架上。演奏時手執紅木或竹棍擊奏,聲音高亢激越,具有極強的節奏感。鈸在儺戲表演時常用鈸小釵,是銅質圓形的打擊樂器,圓形外凸內凹。演奏時雙手執握,兩片相擊作聲,聲音激昂,鏗鏘有力,極具震感力。在儺戲開始時,首先都要先發神鑼、擊鼓敲鈸,請來玉皇大帝和各路神仙。鑼、鼓、鈸是指揮、增強戲舞節拍、突出人物性格和渲染儺堂氣氛必備音樂道具,也是新晃儺戲“咚咚推”的標志性音樂道具。
(二)吹管樂器
新晃儺戲“咚咚推”使用的吹管樂器主要有牛角號和嗩吶。牛角號在儺戲“咚咚推”中是人神交流、陰陽相通的工具。牛角多用天然生長的黃牛角或水牛角制作,將末端鋸斷鑿空,安上合適的木制口哨而成。吹奏時,左手持吹嘴木管,喇叭口朝向身后,吹氣發音,音色低沉深厚,音量較為洪大。具有強烈的儀式感。在儺堂法事中牛角是儺戲掌壇師的最主要道具。牛角可以說是儺的象征,只要一聽到牛角吹響,就能想到儺戲。除了牛角號,嗩吶也是儺戲“咚咚推”中伴奏樂器的一種。其管身用木制成,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制的喇叭口,所以也稱喇叭。嗩吶音色明亮,音量大,發音高亢、嘹亮。
(三)搖擊體鳴樂器
師刀是儺戲“咚咚推”中最重要的搖擊體鳴樂器,在儺戲“咚咚推”中是作法、驅鬼的法器。一般用鋼或鐵制,在刀柄上裝飾若干個大圈,并在大圈上穿上銅錢,每個銅錢穿上幾個小環,刀刃部兩面刻上祭祀圖騰或特殊符號。演奏時,奏者可執一刀或雙刀,手握刀柄上下,左右晃動,使小環碰擊刀背、大圈、銅錢或相互碰撞而嘩嘩作響,音色清脆響亮,即有“師刀一響,邪魔鬼怪胡亂跑”,儺戲也就開始了的說法。
二、新晃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的民族特點、象征意義、藝術風格
(一)民族特點
新晃侗族的獨特地理環境和文化背景,使其民族特點的表現在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等方面。首先,新晃儺戲“咚咚推”中的鑼、鼓、鈸在演唱儀式中主要承擔的是伴奏功能,起到為演唱者提示速度節奏節拍等作用,集中反映了其在音樂功能上的實用性。其次,以吹管樂器牛角號為切入點。牛角號是瑤族人最喜愛的樂器之一,每逢佳節喜慶豐收場合,瑤家人便歡聚在一起吹奏助興,還常與銅鼓、瑤族大鼓、拉篥等樂器合奏。我們研究小組發現新晃儺戲“咚咚推”的演唱期為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用于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人物康阜,村寨中若遭遇自然災害則視情況進行演唱。演出時有時用到牛角號,吹奏時,左手持吹嘴木管,喇叭口朝向身后,吹氣發音,音色低沉深厚,音量較為洪大,具有強烈的儀式感。牛角號不僅運用在節慶儀式上,在平時的婚嫁喪娶中也能使用,體現出牛角號在表演中的的實用性。在侗族“咚咚推”的表演形式中,牛角號是人神交流的橋梁。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新晃儺戲“咚咚推”使用的音樂道具發展成為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模樣,是由長久的歷史文化洗禮(其中不乏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以及受當地農耕文化的深厚影響而形成,因此,研究小組將新晃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的民族特點概括為儀式性和實用性。
(二)象征意義
前文提到,是侗族的農耕文化孕育了“咚咚推”,它是巫儺文化的早期產物。作為一種親民藝術,“咚咚推”的發展離不開當地人民的生活與信仰。因此,新晃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不僅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悠久深遠的歷史長河之中更是不可避免地穿上染了宗教色彩的紗衣。研究小組通過對“咚咚推”音樂道具——木魚、師刀的研究,以小窺大揭開了這層紗衣下新晃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的象征意義:木魚是用桃木刻空心而制成,原為佛教“梵吹”(宗教歌曲)的伴奏樂器,在儺戲中常為掌壇師請神下馬而用。而師刀是儺戲“咚咚推”中最重要的搖擊體鳴樂器,在儺戲“咚咚推”中是作法、驅鬼的法器。師刀音色清脆響亮,更有師刀一響,邪魔鬼怪胡亂跑,儺戲也就開始了的說法。二者皆是用于儀式中祈求美好生活的。由此可見,新晃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至少受到佛道二教的影響,具有鮮明的宗教色彩,它們象征著百余年來侗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藝術風格
為了提煉出新晃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的藝術風格,研究小組從“咚咚推”具體使用的音樂道具鑼、鼓、鈸進行深入了解。 “咚咚推”中鑼、鼓、鈸三種打擊樂器則主要為儺戲表演時演員“走位”敲擊節奏,據研究小組考證,其節奏型大致如下圖所示,具有穩定節奏的功能。
如圖所示,“咚咚推”進行中的節奏型簡單,甚至基本沒有復雜節奏。因此可得出新晃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具有沉穩、樸素的藝術風格。
三、新晃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的傳承危機以及對其保護措施的建議
(一)新晃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的傳承危機
由于歷史、經濟、社會、環境等因素的變化,代表著侗族傳統文化——新晃儺戲“咚咚推”的音樂道具逐步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環境和條件。研究小組通過調查發現,新晃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正面臨著傳承危機:第一,遺存古老的道具和珍貴資料大部分流失。第二,新晃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制作工藝面臨失傳。第三,新晃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傳承后繼無人。
(二)對新晃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保護措施的建議
第一,政府制定科學的保護措施。根據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保護的指導方針,建立相關部門,并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保護措施,號召藝術家和地方創作人員參與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的復興,做好傳承和發展新晃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的工作。
第二,培養新晃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表演與制作的傳承人。我們可以請從事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士學習記錄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的演奏和制作。鼓勵和引導年輕人學習這一門技藝,積極肩負起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的傳承、發展重任。
第三,建造儺戲音樂道具博物館。面對古老的民族藝術,許多人都不甚了解,自然不感興趣。可以借助博物館將新晃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獨特的魅力直觀地展示在人們面前,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觀,讓更多的人了解儺戲“咚咚推”的音樂道具,提高人們對儺戲的興趣和關注度。
第四,開發人文旅游資源。利用新晃得天獨厚的自然與人文資源發展旅游業,將儺戲“咚咚推”的音樂道具與旅游產業相結合,一些小巧精致的樂器可以作為旅游紀念品,既可以促進音樂道具制作業的發展,又可以拉近與群眾距離,使新晃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得到進一步發展。
四、結論
我國擁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眾多,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城市工業化的影響,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正瀕臨消亡。湖南新晃侗族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是我們探索儺文化的重要橋梁,所以我們不能忽略它的價值。在此,研究小組呼吁更多的學者們重視并參與到對湖南新晃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的各方面研究中來,以此更好地促進湖南新晃儺戲“咚咚推”音樂道具的發展,并進一步開發其音樂文化價值。
參考文獻
[1]宋運超.儺腔與世俗音樂[M].長沙:湖南省戲曲研究所,1982:16-18.
[2]林思洋.湘西(南)少數民族聚居村落儺戲研究——以湖南省武岡市龍溪鎮村落集群為例[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4,33(4):55-58.
[3]劉沛林.古村落文化景觀的基因表達與景觀識別[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8):14-16.
[4]陳建雄.試探湘西儺戲音樂的可塑性[M].長沙:湖南省戲曲研究所,1982:46-48.
[5]高潔,周箐.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以土家族儺戲為例[J].理論月刊,2013(3):8-11.
[6]蘇珂.淺談儺戲藝術及象征性對其傳承演化的影響[J].學術探索,2012(9):22-24.
作者簡介:文雅,衡陽師范學院2015級音樂表演專業學生;王愛紅(1974—),文學碩士,衡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聲樂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聲樂教學與研究、民族音樂學研究;劉斌:衡陽師范學院2015級音樂學專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