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梳理闡述了達爾克羅茲、奧爾夫、柯達伊及卡巴列夫斯基等西方主要音樂教育學派的基本理念,按照音樂教育的一般過程,將各學派的主旨思想進行了串聯分析,結合我國鋼琴普及教育的實際,在興趣培養、節奏訓練、識譜記譜、即興創作和音樂鑒賞等環節,提出了在教學中應優化改進的有關思考建議。
【關鍵詞】外國音樂教育思想;鋼琴普及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4?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音樂教育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西方傳統音樂大國已經發展形成幾套比較成熟的音樂教育學派,比如瑞士的達爾克羅茲學派、德國的奧爾夫學派、匈牙利的柯達伊學派、以及前蘇聯的卡巴列夫斯基學派等,奠定了西方現代音樂教育的體系框架,對我國音樂基礎教育尤其是鋼琴教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外國音樂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
(一)瑞士達爾克羅茲學派
達爾克羅茲學派是比較早期的音樂教育思想,認為音樂本身離不開律動,而律動和人體本身的運動有密切的聯系,強調通過節奏運動(體態律動)、視唱練耳和即興音樂活動來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啟發學生進入樂曲產生的激情中去,把樂曲的感情轉化為動作、節奏和聲音,建立身心的和諧,激發想象力,從而促進各方面學習的能力,這對后來的音樂教育理論發展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二)德國奧爾夫學派
奧爾夫學派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音樂教育學派。在教育理念上強調音樂的綜合性和原本性,認為歌、舞、樂三位一體的綜合教學才能給學生提供全面豐富的審美體驗。在音樂素材上重視資料選擇的多元化和本土化,那些具有濃厚的本土特色和民族風格的音樂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兒童的興趣和共鳴,從而啟發學生對音樂的主動性創造。在教學方法上突出節奏感的培養,是以節奏為基礎的創造性兒童音樂教育,并研制出一套可以合奏的、以打擊方式為主的小樂隊編制樂器,這套已被人們統稱為奧爾夫樂器的教具現已聞名世界,成為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重要標志之一。
(三)匈牙利柯達伊學派
柯達伊學派明確提出了“要使音樂屬于每個人”的普及音樂教育的思想,讓每個人都能實現社會技能和藝術才能的平衡發展,認為音樂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和語文、數學及社會科學同樣重要;在教育途徑上突出學校的教育作用,重視對音樂教師的培養,廣泛采用游戲、童謠、圣歌、民間音樂、經典音樂等多層次的音樂素材,以合唱為主要音樂教育形式,讓每個孩子看到樂譜就能想到聲音,讀譜和記譜就像說話和寫字一樣,培養出良好的藝術情趣和鑒賞能力。
(四)前蘇聯卡巴列夫斯基學派
卡巴列夫斯基學派以歌曲、舞曲和進行曲三種形式作為課程教育的核心,其核心不是發展學生演奏音樂的實際操作,而是重在開發學生對音樂的感知,提高對音樂的藝術領悟能力和美學鑒賞能力。基于前蘇聯良好的藝術氛圍和大眾音樂素養,卡巴列夫斯基所提出的音樂教育理念起點就比其他學派要高,提出讓學生在領悟和思考古典音樂的基礎上使學生的音樂能力得到基礎性發展,他所制定的音樂教學大綱充分體現了這一思想,著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發展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形成他們的藝術觀和世界觀。
二、外國音樂教育思想綜合對比分析
四大音樂教育學派根據其不同的藝術文化背景和社會條件,結合各自的音樂教育實踐活動,提出了各有特色的教育理念,實踐證明都很成功,這里我們將這些教育思想進行對比和綜合,力求找到一些共性和特色之處。
(一)四大音樂教育學派的理論關鍵詞
通過對外國音樂教育思想的學習研究,我們可以梳理出各音樂教育學派教育理念的關鍵詞,這也是各學派教育思想主旨。達爾克羅茲學派:節奏運動(體態律動),視唱練耳與即興音樂,音樂感知和感情轉化。奧爾夫學派:節奏、歌、舞、樂綜合教學,多元化和本土化音樂素材,音樂的主動性創造。柯達伊學派:普及音樂教育,合唱、讀譜和記譜,藝術情趣和鑒賞能力。卡巴列夫斯基學派:歌曲、舞曲和進行曲,藝術領悟和美學鑒賞,領悟和思考古典音樂。
(二)四大音樂教育學派的綜合分析
我們把這些關鍵詞按照音樂教育的一般過程串聯起來,從音樂素材選擇、音樂魅力感知、韻律節奏表達、音樂旋律記述、演唱合唱練習、演奏技能訓練、伴奏技能訓練、音樂即興創作、音樂美學鑒賞等各個環節來綜合分析外國音樂教育理念。
首先,音樂素材的選擇,一是從兒歌、民謠等簡單的作品入手,逐步豐富和提升作品等級,引導和啟發孩子的興趣;二是是從古典音樂入手,以高層次作品拉高學生的欣賞層次和水平,激發對音樂的熱愛,體會音樂的魅力;其二,開始訓練對韻律節奏的表達,多是通過肢體律動和打擊樂器來實現;其三,進入旋律教育,開始學習識譜記譜、視唱練耳,柯達伊學派特別重視合唱訓練,所以多聲部合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再進一步,就是器樂演奏技能的訓練和培養,多數學派并沒有特別突出這一環節,因為在音樂普及教育中并不需要每個人都必須掌握一門樂器,而更加強調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和審美,但在學習某種樂器的時候,卻都十分強調即興創作能力的培養,創作音樂是外國音樂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最后,是對音樂美學鑒賞能力的培養,這是音樂的最高層次,學生通過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聆聽作品的音樂風格、品味音樂蘊含的情感色彩,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并逐步建立自身的藝術觀、世界觀。
三、將外國音樂教育思想滲透到青少年鋼琴普及教育的全過程
把外國音樂教育思想的核心觀念引入到鋼琴普及教育的全過程中,博采眾長,為我所用,改進和完善我們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是十分有益的。
(一)以多層次優秀的音樂作品培養濃厚興趣
興趣是一切學習動力的根源,每個學生在學琴初期都對鋼琴具有一定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只是原發性的,就是在并不十分了解鋼琴的時候對琴聲的好奇,并通過展示不同層次、不同風格的作品來持續催化,逐步轉變為主動的興趣和愛好。正如奧爾夫、柯達伊學派的主張,可以選擇鋼琴配樂詩朗誦、兒歌彈唱、民族作品、流行鋼琴、爵士鋼琴到古典鋼琴等多種風格的鋼琴音樂作品,讓學生全面了解鋼琴演奏的表現風格,并嘗試著伴著琴聲一起哼唱,產生強烈的參與愿望,從而激發對鋼琴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運用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韻律感和節奏感
按照奧爾夫音樂教育的觀念,節奏感的培養是最重要的音樂基礎教育,可以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著力提高學生的節奏意識,可以綜合采用奧爾夫樂器等教學用具,也可以通過拍手、拍腿、跺腳等體態律動的形式,讓學生建立良好的節奏感覺,能夠熟練地拍出多種常見的節奏形式,并能夠在多小節練習中保持節奏的穩定,從而為后續的旋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單純的節拍訓練是比較枯燥的,應結合配有鋼琴伴奏的兒歌、詩歌朗誦、舞蹈等多種形式一并實施。
(三)通過自彈自唱學習記譜識譜及樂理知識
歌唱是柯達伊音樂教育的核心,其實鋼琴教育也要加入彈唱的內容,歌唱可以更好地讓學生感受和表達音樂的情感和色彩,尤其在自彈自唱的過程中更容易促進對鋼琴演奏理解,所以,在鋼琴教育的每個階段都應該安排相應難度的彈唱曲目。在彈唱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要學習和掌握記譜識譜的有關技能,有些樂理知識通過歌唱和演奏的實際操作也都熟悉起來了,同時伴奏的技能也必然相應得到提升。
(四)鼓勵自創旋律帶動鋼琴演奏技能的提高
西方音樂教育思想都無一例外地將音樂創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培養目標,如果只會演奏少許幾個鋼琴曲目,那么學生的音樂視野就很狹窄,但若能夠進行創作,那么他將擁有音樂的全部。即興創作在西方早就非常普遍,貝多芬在一個貧苦鞋匠家里即興創作了《月光曲》的故事早已寫入我們小學課本,而我們在這方面的努力還遠遠不夠,習慣于照本宣科,嚴重忽視和壓抑了學生自身的創造性,應該鼓勵學生去捕捉腦海中閃現的那些奇妙旋律,并哼唱下來、記錄下來、彈奏出來,積極開展音樂創作,并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豐富和完善音樂作品。
(五)通過豐富的音樂作品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鋼琴普及教育不能單純地只是學習鋼琴彈奏,更要注重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我們很多十級的學生在談論一些鋼琴名曲時,對曲目的作者情況、作曲背景、表達的情感所知甚少,更談不上對作品之間的對比分析,這也是我們在鋼琴教育中值得改進的地方,不但要教給學生彈奏技能,更要傳授每首作品的文化背景,就好比外國人學京劇,如果只會唱幾個段子,卻不知道其中的故事和背景,那還只是玩個熱鬧。此外,鋼琴雖是樂器之王,但我們所接觸的音樂卻不只是鋼琴,我們要通過豐富的音樂作品,比如交響樂、管弦樂、民族樂、現代音樂等來引導學生對不同音樂風格的品鑒,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理解鋼琴的定位和特點,形成自己的音樂審美觀點,能夠對不同樂器、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各種作品形成自己的評價,同時能夠對作品的相關背景知識娓娓道來,這樣,學生學習的將不再局限于鋼琴技能本身,而是一種綜合的音樂素養,從而逐步成長為一個全面發展的音樂文化人。
參考文獻
[1]滕締弦.達爾克羅茲、奧爾夫和柯達依三種音樂教學法的共性[J].人民音樂,2003(12).
[2]孟鑫.淺析達爾克羅茲教學法在中國的發展[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6).
[3]于兆林.視唱練耳及其在幼兒師范鋼琴教學中的應用思路[J].教育現代化,2018(1).
[4]王麗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本土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5]從夢瀅.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中國本土化的發展歷程[D].河南大學,2016.
[6]杜亞雄.柯達伊教學法的理念和實踐[J].美育學刊, 2012(4).
[7]鄭莉.略談外國音樂教育先進思想與教學法的借鑒引進[D].首都師范大學,2002.
[8]丁嫚莉.卡巴列夫斯基音樂教育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9]錢志紅.卡巴列夫斯基音樂教育思想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啟示[D].重慶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張立鴻,女,現任大連大學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講師,2000年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大學鋼琴表演專業,2009年畢業于天津音樂學院演奏藝術理論專業,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