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華
【摘要】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歸納了經典詠流傳在音樂教學中的一些可行性,我歸納了經典詠流傳這一專欄節目中的經典詠流傳中的演唱形式、舞蹈、京劇、說唱音樂、方言音樂,因個人能力有限,還有一些內容并未能完美地展現,我繼續努力探尋教學中的經典詠流傳引入的可行性。
【關鍵詞】經典詠流傳;文以載道;歌以詠志;古詩詞
【中圖分類號】G933.951?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我們學校教語文的顏老師找我。她給我介紹了一首歌《苔》,并讓我教會她所在的班級學唱?!短Α愤@首歌出現在中央電視節目“經典詠流傳”中,它來自清代詩人袁枚的一首《苔》,它通過烏蒙山支教老師梁俊以及他的學生們用他們那優美的歌聲傳遞到我的耳朵里,它唱哭了我!同時,也讓我看清了一個教育者最美的靈魂。這首也成了我最喜歡的一首歌,也讓我深深喜歡上了這個節目“經典詠流傳”,特別是這節目的宗旨“文以載道,歌以詠志”。經典詠流傳它把古詩詞和部分近代詩詞再配以現代流行音樂,讓我們的觀眾在一眾唱作歌手的演繹中領略詩詞之美,發現傳統文化的深層價值。它讓我記憶倍加深刻!
古詩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大瑰寶,學生通過學習古詩詞可以規范自己的行為、培養自己的人格、個人的文化素養、學習興趣都有著非常顯著的作用。我不能拒絕我在音樂課中與古詩詞經典詠流傳的碰撞,因個人能力有限,還有一些內容并未能完美地展現,我繼續努力探尋教學中的經典詠流傳引入的可行性。在此,我作以下自己的一些認識與體會供大家參考:
一、個人認為古詩詞進入校園音樂課是必然
古詩詞它來自于詩,而詩按音律分,可以分成古體詩與近體詩這二大類。古詩形式自由,不受格律的限制與束縛。我們常聽到的三言絕句,就是古詩詞中的一種。而我們為什么要學古詩詞呢,從小開始,我們的父母親都會在幼兒時期,讓我們拿出讀兒歌的感覺來讀古詩;雖然并不知道里面書寫的是什么內容,更加體會不到里面的美感。父母還不計較地讓我們一首一首的背會多少首,我相信當時父母親只是想讓我們開發智力,才讓我們一遍一遍地頌讀,一遍一遍地背誦,美其名曰:“熟讀朗讀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然后再潛移默化地記在心靈上,最后久而久之,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從最初的不懂到理解,做到了自通。也只有到了學校后,我們才明白詩詞中的意境與精神。而我們的課本大量運用了古詩詞。那么以唱歌的方式傳承詩歌,發揚中華文化,加上我們的經典詠流傳的節目形式新穎,將古典文化和現代歌曲相結合,以更加膾炙人口的方式弘揚詩詞文化。這種節目形式能夠使詩詞換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我喜歡它,為它點贊。
二、古詩詞經典詠流傳進入校園音樂課是可行的
現行的很多音樂教學歌曲并不是曲子寫的不好,而是當今社會的風氣影響下,學生們認為太過老舊,沒有新意,而且節奏不夠明快。如果把古詩詞譜上曲子放在音樂讓教學上,再結合現代音樂元素進行改編后,朗朗上口的歌詞,通俗易懂,流行的音樂旋律,明快的節奏最能讓學生喜歡。學生只有喜歡了才會更加關注,只有喜歡了才會哼唱,才會記住詩詞,才會理解其含義。只有這樣的曲子才會深受學生們的歡迎。我堅信,所有語言學習關鍵就在于培養“語感”,通過合乎節奏的朗讀、寫作形成潛在的語言感受,才能逐步接近“下筆如有神”的境界。詩歌必然是用來唱的,而不是死記硬背的!古詩詞經典詠流傳進入校園音樂課是可行的!
(一)經典詠流傳的流行音樂
經典詠流傳中作為流行音樂可以引入音樂課堂,以流行音樂為形式引入音樂課堂并加以啟發和帶動,學生上課就會興趣多多。當然,我們老師一定要通過縝密的資料查詢并進行查閱后,細致的篩選、通過老師嚴謹客觀的講解,及獨特的見解來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從聽簡單的流行音樂、哼唱起,到分析曲子的發展過程,讓學生多角度的評價及客觀的評價,這才是我們現行音樂課如何解決學生喜歡流行音樂的關鍵所在。只有認真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意識,才于讓我們的學生對美的主觀反映、表達自己的感受、對曲子進行欣賞及對曲子的評價。我們老師應該有計劃、一步一步地加強學生的音樂基礎教育,掌握好正確的演唱方法,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選擇出思想性與藝術性較強的流行音樂作品,而流行音樂歌曲是我們當今社會的一種文化現象并長期存在,我們只有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當他們達到一定的程度后,就會有意識地選擇并對歌曲進行鑒別。
(二)經典詠流傳的演唱形式
我們都知道,演唱形式包括以下幾種:①獨唱;②男女聲對唱;③合唱;④小組唱。(1)在經典詠流傳中大部分的曲子為獨唱形式。如潭維維的《墨梅》、吉克雋逸的《故鄉》等。(2)男女聲對唱有鳳凰傳奇的《將進酒》、毛不易、廖俊濤的《月下獨酌》等。(3)合唱的有維也納莫扎特童聲合唱團《登鸛雀樓》、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合唱團、北京師范大學雪花合唱團-《梁祝》等。(4)合唱中又有領唱加合唱,如梁俊唱古詩、梁越群的《苔》、雷佳的《靜夜思》等。(5)小組唱的有《新學堂樂歌》。在曲中借用古詩([唐]孟郊)唱出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偉大母愛。又如(北朝民歌)唱出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好場景。再又如([唐]孟浩然)也唱出了“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自然之美,這些都讓我們更加明白古詩詞的詞意。
(三)經典詠流傳的京劇
李勝素、王泓翔《詠梅》,我們的學生在音樂課堂中最不喜歡上京劇課。因為我們平時接觸的時間不是很多,再加上我們的音樂老師大都不是戲曲科班出身,演繹的也不是很好??墒巧磉呌羞@么一位同齡人在唱京劇,學生的眼睛立馬就亮了。原來他們早就有了一個新的榜樣也可以把京劇唱好,唱響!于是他們跟著學,小聲的哼唱著,最后學會了。
(四)經典詠流傳的說唱音樂
如王力宏《三字經》。聽說王力宏在錄制《三字經》時,他的女兒一直在錄音室中乖乖地、安靜地聽著她爸爸在唱歌,可是沒想到當王力宏唱完,她也就聽會了,朗朗上口的語言加上有音樂韻味的節奏,讓人耳目一新。這不就是中華古詩詞的經典魅力所在么?
(五)經典詠流傳的方言音樂
最近的陜西話火了,曹軒賓的《別君嘆》火了,他的“渭城朝雨浥輕塵”獨特的陜西味道仍猶如在我的耳邊。又如黑撒樂隊用言唱了《醉長安》,還加入了王維的一首唐詩《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有記者采訪過這支樂隊,他們說在選曲中,他們解讀了從陣孟郊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到杜牧的“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再到韋莊的“憶來惟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也只有《醉長安》這首最接近人們心目中的大唐盛世。
三、總結
經曲詠流傳中的歌曲是流行音樂的曲范。好的詞曲從哪里來,就是從我們的古詩詞來,這是最直接的形式。因為我們的古詩詞中的“經典詠流傳”,它不僅要在大眾節目中去弘揚中國的詩詞文化,同時關于各個民族、地方的音樂也能夠讓我們大開眼界。當時的古詞今天用,今天的詞又活用。再次演繹并領略詩詞之美,發現傳統文化深層價值。我們有必要去繼承和傳揚!
“文以載道,歌以詠志?!边@次的經典詠流傳把古詩詞和部分近代詩詞配以現代流行音樂,讓我們的觀眾在一眾唱作歌手的演繹中領略詩詞之美,發現傳統文化的深層價值。今后還會有更多的、好的、貼近情感的好作品出現,我仍會為我們的學生推薦欣賞。除此之外,藝術表現、原曲原詞出處、是否政治正確等其他專業領域因素,均不在我考慮范圍內,我只想讓我們的學生眼界更為寬闊、更為貼近生活。我將繼續不斷地學習,提高個人的教學能力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