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李源 羅琪 姜冠麟 劉清明
【摘要】音樂教學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它能夠在教學中使學生逐漸理解音樂、愛上音樂,也是培養情操的一門特殊學科,能夠讓孩子們從小就能夠培養出善良的性格和高尚的藝術情懷。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必須重視音樂教育。本文將從幾方面談一談當前音樂教育給我帶來的思考,以小學課本中的“愛我中華”為例來淺析音樂課堂教學的真諦。
【關鍵詞】小學教育;音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一、小學音樂課堂的現狀
大部分的音樂科目,目的并不是傳遞知識,而是掌握技能。然而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方法完全不同,例如演奏,就需要在不斷的重復練習中強化正確姿勢、糾正錯誤方法,才能逐漸掌握。從目前來看,現在學校音樂課堂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有三個方面:
(一)傳統教學方式陳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很多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都有這樣的問題:上課十分無聊,音樂課沒有想象中的有趣,老師講的內容好枯燥等諸如此類,這些現象的產生不但會大大降低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還降低了音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所以,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也不能夠達到音樂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完成新的教學任務。沒有真正的音樂課實際的操作與練習很難達到培育音樂興趣的目的,甚至還可能造成反面影響。
(二)教學資源匱乏,輕視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性
由于音樂課的特殊性導致此類教學資源十分缺乏,大多數學校根本不夠重視,所以不會給予一定的支持;傳統的音樂教學理念是為了完成教育局的任務,而不是從學生的成長角度出發,學校本著數理化是根本的思想,完全不注重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這是十分可悲的現象,導致整個學校甚至就只有一個音樂老師,老師有可能只會教學生們唱歌,并且自身的音樂素養不夠,不能夠很好地起到帶頭作用,這也是傳統小學音樂課堂的一個弊病。
(三)教學設備不齊全
對于音樂教育來說,很多學校音樂設備不全,虛設音樂課,對音樂投入的經費太少,對音樂教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小學生本身對音樂課的認識也不夠正確,有很多小學生認為他們之所以上音樂課只是發泄一下情緒,調節一下自身的壓力。教師對音樂課堂控制的不到位,教學和培訓的內容太片面,也是小學音樂教育的弊端。
二、以“愛我中華”為例淺談課堂教學的改變以及意義
前面談到了現如今小學課堂的現狀,接下來筆者將就小學音樂課堂中的一個歌曲“愛我中華”,談談如何在實際課堂教學中來改變枯燥的現狀以及音樂教學的實際意義。
(一)“愛我中華”的背景以及教育意義
“愛我中華”是一首在中國廣為流傳家喻戶曉的優秀作品,是1991年由喬羽作詞和徐沛東作曲,為廣西舉行的第四屆少數民族運動會開幕式大型文藝表演而創作的主題曲。歌詞內容朗朗上口卻又鏗鏘有力,十分富有教育意義和愛國主義情懷。歌詞把五十六個民族比喻成五十六個花朵,把各個民族之間的情誼比作兄弟姐妹,并迸發出中華兒女共同的心聲——愛我中華。簡單的音符,樸實又不失激昂的慷慨樂章十分能夠體現得出家國情懷的恢弘壯闊之氣。
愛我中華的歌詞,表達了強烈的民族情、愛國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民族眾多的的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的是民族自治制度,大雜居、小聚居是我國少數民族分布的特點,具有眾多人口的我國是一個十分團結的國家,各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設社會主義,各民族團結起來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愛我中華”深刻地體現了中華民族崛起與中國人民對祖國強烈的熱愛和贊美之情,也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心。所以,這首歌對于小學生來說十分具有教育意義,它不單單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種情感的號召。
(二)新穎的教學模式
對于“愛我中華”這種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的歌曲,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活躍課堂氣氛的,改變學生對于傳統音樂學習的厭煩,采取多種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1.課前準備
教師在實際教學的正課之前,需要給學生們布置任務,讓學生們私下里預習歌曲的背景以及相關的故事,可以采取多個人組成一個小組的形式來完成任務并進行綜合評分。在上課的時候,學生們暢所欲言,也可以進行演唱,讓各組交叉互評,老師再進行點評。最后評出小組的得分并記入期末成績之中。
老師在課前也需要大量預習,可以通過幻燈片的形式,給學生們做一些愛國主義的教育,讓學生們知道和了解多個民族的文化和習俗,也可以單獨請少數民族的同學進行自我介紹,這樣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容易接受的方式。此外,老師還可以找到一些電影和課外歌曲,給予學生充分的課堂準備。
2.課上互動
課堂上的時間對于任何的科目來說都是十分寶貴的,當然音樂課堂也沒有例外。老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音樂曲庫來對學生的唱法進行校正,并要求學生們進行反復練習,因為對于歌曲來說,練習是十分重要的。這個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能夠糾正自己的發音問題,和歌詞不懂的問題,使學生愛上音樂課。
老師也可以利用一些樂器來幫助學生學習,比如鋼琴,吉他等,為學生進行伴奏,并進行各個班級之間的評比。學生們都想讓自己的班級獲得好的成績所以自然會用心地對待每一次的練習,這是十分重要的一點。此外,老師可以選出幾個唱的好的學生代表進行領唱和指揮,這也是能夠使全班共同進步的一個十分快速的方法。
3.學校舉辦合唱比賽
對于這首歌曲來說,學校需要大力支持學生深刻理解歌曲內容,所以,學校可以組織全校的合唱比賽,以班級為單位,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從繁重的日常學習中脫離出來,同時也能夠大規模、有針對性地對歌曲進行練習,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組織能力,將比賽的一切事宜都放手交給學生去做,全方位、多角度地培養人才,開發智力。
三、小結
孩子是一個家庭、一個國家的未來,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每個人都需要全面發展。音樂是人類的精神良藥,音樂的發展是潛移默化的,喜歡聽音樂的人會變得有內涵、有情感。西方國家很多上層社會的人士會經常去聽音樂會,所以他們顯得高貴優雅。所以,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對于孩子在音樂的理解上有著很明顯的作用和效果。培養孩子的音樂修養,不僅僅是讓孩子有一技之長,而是更多地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性格。音樂培養了孩子熱情、開朗、自信的性格,遇到生人的時候從不怯場。音樂修養的養成,會造就孩子開朗的性格,受到周圍人的歡迎。所以,音樂老師一定要給孩子發展的空間,給他們足夠的自由,才能全方位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郝拓德.安德魯·羅斯.情感轉向:情感的類型及其國際關系影響[J].外文評論(外文學院學報),2011(4):40-56.
[2]藍智敏.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2(3):57.
作者簡介:陳李源(1995—),女,漢族,湖南省益陽市人,長春師范大學201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