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音樂教育的開展能夠良好展現藝術教育的核心創造價值,隨著當下對高校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以及對藝術類專業教育的重視培養,我國越來越多的綜合大學通過教育改革在專業設置方面增添了藝術類,通過培養學生藝術的專業教育來有效培養學生個人的綜合素質,加強藝術與專業教育的完美融合。
【關鍵詞】大學音樂教育;專業教育;融合和拓展
【中圖分類號】J69?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在社會發展當中,許多領域都與藝術發展息息相關,音樂教育的開展是當下藝術教育的核心內容,以核心為主體加強宣傳,從而為其他藝術素質教育增設更多的發展機會。在當下發展形勢當中,教育的主體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教育不再主要追求課程管理,而是通過以素質提升切入,以提升素質為主體來促動教育推進。學生不能一味地被專業教育所束縛,學生也需根據個人喜好加強自身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但由于各個高校對音樂教育的認知發展存在差異,在培養過程中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音樂教育往往缺乏一定的實踐性,在教育開展過程中一味地重視知識的理論講授,扼殺了學生的自我創新力,無法發揮音樂教育開展的核心價值。
一、大學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和拓展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快速提升,我國逐漸與國際接軌,在社會發展中,各個領域對人才的需求發生根本性的轉變,當下社會發展趨勢主張改革創新,即在社會人才需求當中也以創新能力為主要標準,高校教育不能一味的按照傳統形式進行,高校本身擔負為社會培養綜合型人才的重要責任,在自身發展當中也應跟進社會發展潮流進行相應轉換,在高校教育當中,應適當轉換傳統教育模式,將注重理論的教育方式轉換為培養科學有效的創新型人才的教育方式。加強學生的自主與創新能力,為學生提供較多的實踐時間,達成社會領域人才需求的主要指標。
以發展素質教育的核心根本來看,大學教育在改善傳統教育的教育方式之后,還應加強綜合教育的藝術培養,即在掌握專業教育知識的基礎上,適當地開展其他類型的科目教育,對學生個人知識儲備予以一定的積累,尤其是藝術方面的相關教育。從古至今,科學與藝術的發展就一直息息相關,科學能夠培養學生的敏捷力,藝術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兩者相互配合才能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根本提升。社會本身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創新型人才為今后的創新之路出謀劃策,依照傳統發展的固步自封,我國的經濟能力無法取得當下的成就,高校在培養人才過程中應當重視藝術教育的有效培養,為社會提供更多富有創新精神的綜合型人才。
二、實現大學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和拓展
音樂本身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音樂也能夠通過適當的形式抒發人類此時此刻的心情,音樂本身具有的藝術特質能夠幫助大學教育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以及創新能力。藝術素質教育本身也應當與專業教育相配合,通過不同類型的穿插教育,才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促進大腦思維的有效運動,完成個人能力的綜合效益發展。在當下發展形勢當中,各大高校應當以培養創新能力為主要核心,通過改革日常的課程規劃,促進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相互銜接,從而實現大學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拓展。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我國高校教育的傳統教育理念在于通過理論實現專業技能的提升,并在教學當中主要注重理論傳教,忽視了實踐的重要性,并且當前許多高校在教育過程當中對素質教育的核心意義并未予以呼應,無法促進音樂教育的有效融合,學生個人能力也無法得到良好提升。高校應當充分認識到創新理念對于人才發展的重要性,在課程設置方面也需特別重視音樂教育的核心意義,不要將其比作單一類別的教育,需要認識到音樂教育背后所為學生帶來的核心價值。在音樂教育傳授過程當中,其主要的發展地位在于推動素質教育的開展,因此,高校不能將其與專業教育相提并論,不能依照專業教育的衡量標準進行育人,素質教育在開展當中要完成其本有的核心價值,其發展方向不能偏離。在音樂教育開展過程中,高校應當依照學生的專業需求制定特殊的課程內容,以培養創新能力為前提,同時培養學生的音樂專業素養。
(二)調整和優化學科體系的建設
隨著新課改的有效推進,我國大部分高校都逐漸開始重視素質教育對教育發展的核心推動價值,因此,許多高校都紛紛在當下的專業基礎上設立與藝術相關的專業課程,用于推進藝術教育在高校中的有效發展。音樂作為藝術發展的核心,因此,設置音樂相關課程的高校普遍較多,再加上學生個人能力的啟發,在校園內組織適當的音樂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個人能力,還在一定程度上烘托了校園的發展文化,雖然高校做出了許多層面的改進,但在具體實踐當中還是存在較多的缺陷。
首先,在藝術教育推進音樂課程入駐高校的過程當中,首先應將音樂教育以必修課的形式對待,不僅體現高校對于藝術教育的重視程度,還能夠通過此種形式加強培養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高校在進行學分配比當中,也應為音樂教育分配必要的學分制,使學生自身也能夠重視音樂教育對于自身發展的推動作用。高校應當對學校課程的分配予以優化改革,在專業教育與音樂教育的分配當中,選取適當的分配比例,使音樂教育的課程能夠發揮其自身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有效提升專業音樂素養。
其次,在音樂教育發展推廣的基礎上豐富課程的多樣性。受傳統教育的發展影響,高校即使在推進藝術教育的過程中,也會對學生有明確的限制,即只能選擇一種科目進行學習。高校在實際教學中應當多鼓勵學生接受多樣化的教學課程,完善個人的知識儲備,達到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
最后,高校在開展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教育時間的把控,協調好與專業教育的時間分配,音樂本身自我的特性是自由、是主張,在學習音樂的同時,學生也能感悟到對音樂的理解力,從而客觀地把控學生想象力與思維創新的發展,高校要多加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對音樂教育的積極性。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的同時,也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匹配,以實際生活來進行學習,能夠有效地促進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特殊融合。音樂教育本身的教育課程時間安排,以及間歇時間都需要科學有效地進行規劃管理,為學生帶來有效的教學體驗。
三、總結
綜上所述,大學音樂教育的開展能夠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個人創新能力,藝術本身與科學息息相關,同時音樂作為藝術的核心,充分彰顯了藝術本身能夠給人帶來的想象空間。學生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能夠通過理解音樂來開拓自身發散思維的有效培養,因此,開展大學音樂教育對于高校教育本身具有特殊意義。高校在推廣的同時,也需重視對音樂教育的有效管理,通過學分以及對教學時間的有效把控,改觀學生以及教師對音樂教育的客觀看法,使教師與學生能夠發自內心地將音樂教育比作必修課對待。大學音樂教育在開展過程中,應當有效應用不同的音樂教學啟發學生的個人思維發展能力,從根本上促進學生個人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宋冰.論大學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和拓展[J]. 北方音樂,2014(3)19.
[2]潘軼.大學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和拓展[J].學園,2017(19).
[3]劉洋.論大學音樂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和拓展[J]. 北方音樂,2018(12):116-117.
作者簡介:劉靖華(1981—),女,漢族,遼寧省海城市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