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蘋
摘 要:近年來,隨著《政府采購法》配套法律法規的相繼出臺,我國政府采購范圍逐漸擴大,體制機制日趨完善,采購功能日漸豐富,政府采購工作逐漸規范化和制度化。但是我國縣級政府采購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本文結合工作實際,對當前縣級政府采購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并提出相應對策和建議,以期為基層政府采購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政府采購;問題;對策;建議
自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頒布實施十多年來,我國政府采購的范圍從單一的政府采購貨物逐步擴大到政府采購工程、政府購買服務采購等方面。按照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要求,縣級財政部門積極開展政府采購工作,不斷建立健全體制機制,政府采購規模不斷擴大,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逐步加強,在推進公共財政支出改革、提高采購資金使用效益、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由于縣級政府采購活動起步較晚,隨著政府采購業務的深入發展,暴露出一些突出問題,影響了政府采購發揮作用,亟需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本文結合縣級政府采購工作實際,探索和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
一、縣級政府采購現狀分析
(1)預算編制不夠合理。政府采購預算是財政支出領域的三項重點改革之一。近年來,基層財政部門始終都在強化落實采購預算,以期做到“無預算則無采購”。但在實踐中,由于受縣級可用財力制約,采購預算安排縮減較大,導致采購人不重視采購預算,僅對辦公設備、辦公家具等貨物類的采購編制預算,沒有把政府采購預算細化到具體項目上。此外,部分單位根據需要臨時申報采購計劃的情況屢見不鮮,采購預算編制不合理、不規范、不全面,約束性不強。預算編制過于粗糙、隨意性較大,沒有真正實現預算編制規范透明和標準科學。
(2)采購程序不夠規范。一是政府采購信息發布不規范,透明度不高。部分單位的采購項目采用全權委托代理機構的方式進行采購,未對代理機構信息發布進行監督,未能采取多種方式公布采購信息,致使潛在供應商過少造成流標,增加了采購成本,延長了采購周期,導致采購效率的下降。二是個別采購單位規避集中采購和招標采購。少數單位和部門對政府采購政策不理解,認為實行政府采購是收權,受既得利益的影響,不愿納入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支持和配合程度不夠積極和主動。采購單位大多以“質次價高、惡性競爭、效率低下”為由拒絕、回避執行招投標政策,千方百計尋找各種理由、各種途徑以期把原來在政府集中采購目錄范圍內的采購項目說成是部門采購或分散采購,以部門工作時限為借口要求采用非招標方式采購,從而達到規避集中采購和招標采購的目的。
(3)人員能力有待提高。一是監管部門和采購中心的工作人員業務水平有所欠缺。個別地方由于機關體制不順或人員編制問題未成立采購中心,政府采購日常業務和監督工作仍由財政部門業務科室人員兼職辦理。近年來國家出臺的政府采購方面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較多,上級主管部門針對政府采購的各項業務培訓不到位,導致工作人員知識結構單一,素質不高、能力有限。同時由于日常事務性工作較多,處理政府采購方面的事務大部分依靠以前工作積累的經驗,業務工作水平得不到提升,難以適應政府采購規范化管理的需要,也無法滿足監管工作的要求。二是各采購單位政府采購項目的經辦人員能力有待提高。由于大部分單位采購項目的經辦人員不固定、不專業,加之單位負責人對政府采購的認識較為狹隘,經辦人員對政府采購相關法律法規不了解、不熟悉,只站在采購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對采購程序把握不準,細節不清,導致辦理采購業務時效率低下。三是政府采購代理機構從業人員業務水平不高。縣級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較少,且大部分代理機構僅在當地設立分支機構或辦事處,人員流動性較強,難以形成長期、穩定的從業人員隊伍,人員素質難以保障,對規范代理政府采購業務,依法合規實施采購較為不利。
(4)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由于預算編制不夠精細,財政資金對口管理部門對采購單位具體的采購資金額度很難把握,只能實施總體控制,不能細分到具體的采購計劃和項目上,導致財政部門對政府采購資金的監管失去應有的約束力。同時,縣級政府在政府采購領域的績效管理暫未全面實施,對政府采購預算的績效評估、采購人采購的績效評價、采購結果的績效評價等方面沒有細化成一些可操作的具體指標,難以對采購單位的采購活動進行績效評價,給部門和單位有機可乘,重復采購現象時有發生。此外,縣級國庫支付采購資金時仍存在撥付到采購單位而未直接支付到供應商的情況,財政采購資金的具體用途缺乏監管,采購單位擁有較大的自主支出權,從而無法從根本上杜絕盲目、重復采購現象,造成資金使用效益低下,浪費嚴重。
(5)采購監督力度不夠。一方面政策采購監督體制不健全。由于縣級還存在政府采購監督機構和實施機構未分離的情況,既承擔監督職能又直接負責集中采購活動,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執法不嚴,造成監督管理主體不明確,責任落實不到位。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缺位,不利于采購政策的落實。另一方面政府采購全過程監督不到位。政府采購活動涉及采購當事人的方方面面,對采購行為的監督是全過程、全方位、無死角的監督。實際工作中,由于縣級政府采購規模快速增長,受財政部門監督檢查人員素質、資源限制,不可能做到采購活動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管,僅能在較小范圍內實施,不利于政府采購活動的長足發展。
二、對策建議
(1)強化采購預算管理。提高采購單位對政府采購預算內涵的認識,增強預算編制意識,督促單位將政府采購預算落到實處。政府采購項目必須列入財政預算,必須符合科學性、政策性、全面性和透明性的原則,預算編制必須以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各項財務制度為依據,細化到具體采購項目,做到“應編盡編”,確保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要加強政府采購預算的審批管理,強化采購預算執行監督管理,確保政府采購嚴格按批準的預算執行,超預算或預算外的政府采購項目必須嚴格控制,要保持政府采購預算執行的嚴肅性、公開性,提高政府采購預算執行的透明度。
(2)規范政府采購程序。一是加大政府采購業務培訓力度。逐級加大對政府工作人員采購法律法規、采購流程、監管制度等方面的培訓。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只有在深入全面準確把握政策和采購流程規范化、專業化操作的基礎上才能對相關方進行深入細致的政策宣傳解釋和政策說服,減少部分單位對政策和工作的誤解,幫助采購單位依法、規范、高效開展采購工作。讓各方特別是領導干部深刻認識到規避招投標、規避集中采購的嚴重后果,杜絕僥幸心理,從思想上樹立嚴格依法依規參加采購活動的意識,切實把規范采購工作層層落實。二是規范政府采購實施程序。督促采購單位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規范的政府采購流程組織采購活動。指導和督促采購單位從預算編制、采購信息發布、項目招投標全過程和標后管理方面規范采購活動,嚴禁編造各種借口規避采購信息發布,對招投標全過程實時錄像、實時監控,杜絕暗箱操作和違規行為。
(3)加強采購隊伍建設。一是制定從業人員崗位標準,加強政府采購從業人員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不斷提高集中采購機構專業化操作水平和業務能力。二是實行采購單位政府采購負責人制度。要求采購單位明確專人負責政府采購事項,嚴格主動履行和全面落實主體責任,加大對政府采購負責人的培訓力度和考核。三是建立代理機構及從業人員考核辦法,從源頭上督促代理機構規范代理政府采購項目。引進實力強、業務水平高的代理機構進行競爭,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競爭機制,促使代理機構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促進代理機構專業化建設。
(4)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完善政府采購預算執行制度,建立政府采購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選取部分“資金量較大、代表性較強、社會關注度高、資金分配覆蓋全縣且連續實施”的采購項目開展績效評價。績效評價結果作為下一年度采購預算資金安排的重要參考。同時,規范政府采購國庫支付程序,嚴把采購資金支出關口,實行采購資金由國庫單一賬戶直接撥付給供應商,減少資金流轉中間環節,縮小采購單位資金支出權限,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5)加大監督處罰力度。一是理順政府采購體制機制,實行管采分離。嚴格按照《政府采購法》的要求,實現財政部門政府采購監管職能與集中采購職能相分離,對縣級政府采購監管部門和采購中心進行職能歸位,進一步明確各自的職責范圍,不越權、不缺位,避免政府采購行政監督主體多元化帶來的工作低效率。二是要建立科學規范的政府采購監管體系。要逐步建立財政、審計、監察的長期聯系協作機制,充分發揮各監督管理部門的作用,逐步形成以財政監督為主,行政監督、司法監督、社會監督相結合的政府采購監督機制。三是財政部門要切實履行好職能職責,監管要到位,不缺位、不越位。對內要處理好和財政內部各支出口的關系,在預算編制、資金撥付等方面形成正常的合作機制;對外要處理好外部關系。要處理好財政監管部門與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評標專家、投標人之間的關系,明確各自的職能職責和權利義務,使各方真正做到權責清晰,依法依規采購。要始終以高度的責任感,對政府采購違規行為依法依規、實事求是從嚴懲處;要強化社會監督,建立政府采購舉報投訴機制,暢通舉報渠道,推動社會公眾參與監督;要積極探索制度建設,完善采購監管和監督問責機制,強化對采購活動特別是事后(標后)薄弱環節的監管,真正使政府采購活動在陽光下運行。
政府采購是政府管理社會經濟生活的一種重要手段,是公共財政的一項管理措施,是宏觀調控的一種有效途徑。通過對縣級政府采購活動進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有利于全面推進政府采購工作,從而規范財政支出、提高采購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促使縣級政府采購活動規范有序運行。
參考文獻
1.王叢虎.論采購預算和采購績效管理的重要性.中國政府采購,2018-03-20.
2.蘇振濟.我國政府采購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