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金鵬 張旭 李琪
【摘?要】 目的:探究肝癌合并動靜脈瘺的影響診斷與介入治療效果。方法:對52例肝癌合并動靜脈瘺患者進行分析,均采用血管造影(DSA)對其進行影像診斷,并根據影像表現制定出介入治療方案,以便提高治療效果。結果:在血管造影診斷中,HAPS診斷例數最高,其次為HAVS,最后為混合型。其中各類型診斷例數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HAVS對瘺口進行處理之后達到完全栓塞,之后給予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處理。44例患者采用碘油乳劑、卡鉑與絲裂霉素栓塞處理,碘油均能夠較好地沉積在瘤體內,療效比較滿意。另外8例患者瘤體內的碘油部分充填,采用經皮肝穿刺后術后1天出血便停止。所有患者住院住院時間為17~46天,其中有26例出現腹水顯著改善情況,20例食管下段靜脈曲張明顯得到緩解。推注栓塞劑治療的時候,部分患者出現肝區疼痛現象,在術后改善。術后給予有效的護腎保肝治療,無明顯不良反應與并發癥發生。結論:在肝癌合并動靜脈瘺疾病中采用血管造影診斷,可以取得較好的診斷效果,能夠為該病的患者介入治療提供良好的依據,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肝癌;動靜脈瘺;影像診斷;介入治療
文章編號:WHR2018072634
在肝癌中動靜脈瘺是其常見的并發癥,對肝癌經導管肝動脈栓塞治療會造成較大的影響。肝癌合并動靜脈瘺主要癥狀為腹水、消化道出血等,會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較大影響[1-2]。需要對該病進行盡早診斷,并根據診斷依據制定出良好的治療方案。介入治療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在本次研究中,對52例肝癌合并動靜脈瘺患者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52例肝癌合并動靜脈瘺患者進行分析,入選時間為2017年1月至12月。其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平均為(51.4±3.2)歲。肝癌類型:結節性肝癌14例,巨塊型肝癌28例,彌漫性肝癌10例。所有患者均從原發性肝癌適宜開展介入治療的患者中選出,排除重度肝功能不全者、多臟器功能衰竭者等。所有患者均會出現腹脹、腹痛、反復上消化道出血、腹部疼痛等癥狀。
1.2?方法
1)影像診斷方法:對該病的診斷中,所有患者均采用血管造影檢查(DSA),對患者屁股動脈進行穿刺處理,在數字減影設備中置入5F-6F導管鞘,并在腹腔動脈與腸系膜上動脈中置入4F-5F導管頭端,高壓注入300g/L的優維顯,將其注入劑量控制在20~25mL/次,注入的速度控制在4~5mL/s。并對其給予連續攝影的方式,直到可以注入到門靜脈主干顯影后停止注射。需要采用血管造影對肝動脈-靜脈瘺進行影像診斷,可以將下腔靜脈、門靜脈、肝靜脈在肝實質期或肝動脈期的表現情況進行清晰顯示,其顯影者為合并的肝動脈-靜脈瘺(HAVS)。HAVS造影主要表現為造影劑與肝靜脈早顯,并回流到右心房中。并對肝動脈-門靜脈瘺(HAPS)造影表現進行顯示,通常會表現為一級、二級大分支早顯與門脈主干等,或者在肝外周顯現與動脈平行的門靜脈影。
2)介入治療:需要將導管超選擇性的插在肝癌動靜脈瘺的供血動脈內,HAVS與HAPS的分流量較大,需要先用明膠海綿或者彈簧圈對瘺口進行堵塞處理,之后采用碘油混合劑(超液化碘油10~20mL)、20mg撕裂霉素與400~600mg的卡鉑粉對瘤體栓塞進行治療,另外小流量的AVS需要在微導管超越樓口透視的情況下,需要直接且緩慢地給藥,對其進行部分肝動脈化療栓塞處理,之后需要將導管退到瘺口部位,對其進行栓塞處理。栓塞之后需要給予造影檢查,了解動靜脈瘺閉塞情況[3-5]。并對AVS引起的嚴重門脈高壓反復上消化道出血情況進行分析,給予經皮肝穿刺胃冠狀靜脈栓塞術治療。
1.3?觀察指標
需要對HAVS、HAPS與混合型診斷的結節型、巨塊型與彌漫型例數進行分析與記錄。另外,并對患者介入治療效果進行觀察。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數據,行t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血管造影診斷效果
在血管造影診斷中,HAPS診斷例數最高,其次為HAVS,最后為混合型。其中各類型診斷例數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介入治療效果
HAVS對瘺口進行處理之后達到完全栓塞,之后給予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處理。44例患者采用碘油乳劑、卡鉑與絲裂霉素栓塞處理,碘油均能夠較好地沉積在瘤體內,療效比較滿意。另外8例患者瘤體內的碘油部分充填,采用經皮肝穿刺術后1d出血便停止。所有患者住院時間為17~46d,其中有26例出現腹水的患者顯著改善情況,20例食管下段靜脈曲張明顯得到緩解。
2.3?治療不良反應分析
推注栓塞劑治療的時候,部分患者出現肝區疼痛現象,在術后改善。術后給予有效的護腎保肝治療,無明顯不良反應與并發癥。
3?討論
肝癌合并動脈靜脈漏主要的發病部位在肝臟腫瘤內部,主要類型為HAPS與HAVS,該病會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較大威脅,需要給予有效的治療。在對該病進行診斷中,采用血管造影診斷,可以取得較好的診斷效果,能夠清晰顯示患者病癥,明確HAPS與HAVS類型。并且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出合理的治療方案。在該病患者中采用介入治療,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且不良反應少,可以顯著提高患者預后效果。
綜上所述,在肝癌合并動靜脈瘺疾病中采用血管造影診斷,可以取得較好的診斷效果,能夠為該病的患者介入治療提供良好的依據,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鮑光進,李樹平,孫靜,等.肝動脈解剖變異的640層容積CT血管成像研究[J].中國醫學計算機成像雜志,2014,20(06):555-560.
[2] 衛生部.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1版)[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1,16(11):929-946.
[3] 李波,王凱,王金珠,等.640層VCT4D-DSA對肝癌門靜脈病變的診斷[J].系統醫學,2016,01(09):99-101.
[4] 談勁松.CT在診斷肝癌合并APS中的意義[J].現代醫藥衛生,2015,(07):1067-1068.
[5] 王樹慶,左贊江,宋高業,等.64層螺旋CT對原發性肝癌肝外供血動脈的診斷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5,31(02):23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