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蓓 董啟秀
【摘?要】 目的:分析剖宮產產婦實施改良B-Lynch縫合術后對產后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所接收的60例剖宮產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根據產婦入院時間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各30例,參照組產婦給予傳統治療措施,研究組產婦給予改良B-Lynch縫合術,對比兩組產婦手術指標、并發癥發生情況,另外對該種治療措施的臨床效果進行簡要分析。結果:研究組產婦手術時間短于參照組產婦,研究組產婦術中出血量少于參照組產婦,組間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產婦發生產褥病1例,參照組產婦發生產褥病7例,研究組產婦總發生率3.33%低于參照組產婦總發生率23.33%,組間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對剖宮產產婦實施改良B-Lynch縫合術,是目前臨床一種安全、簡單的方式,其臨床效果顯著,是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防治;出血;剖宮產;縫合術;產后出血
文章編號:WHR2018072040
臨床當中產婦產后出血是最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導致該種情況發生的主要因素就是產婦子宮收縮乏力,產后出血也是目前導致產婦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臨床對于產婦產后出血的防治尤為重要,實施改良B-Lynch縫合術能夠降低產婦產后出血情況,并且能夠保護產婦生育功能,有效防治產婦產后并發癥[1]。以下特選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所接收的60例剖宮產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對實施改良B-Lynch縫合術后對產后出血的防治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
1?基本數據與方法
1.1?基本數據
選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所接收的60例剖宮產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該60例產婦均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方式行剖宮產手術,經過臨床常規處理后仍出現出血情況,根據產婦入院時間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每組各30例,其中參照組最小年齡23周歲,最大年齡32周歲,年齡均值(27.2±1.3)周歲,初產婦12例,經產婦18例;研究組產婦最小年齡23周歲,最大年齡34周歲,年齡均值(27.3±1.4)周歲,初產婦20例,經產婦10例。兩組產婦年齡、產次等基本臨床數據經分析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產婦全部知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均簽署相關知情文件,本次研究經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通過。
1.2?方法
參照組產婦給予傳統治療措施,必要時將產婦子宮動脈進行結扎處理。研究組產婦給予改良B-Lynch縫合術,主要方式分為以下幾點:1)將產婦宮腔拭清,子宮切口常規縫合。2)選擇剖宮產切口下緣左下2cm、距離宮旁2~3cm交叉點處為進針點,用1號強生VICRYL線穿過宮腔于子宮后壁相應點出針,繞過后壁,于宮底部肌層后壁進針,前壁出針,避開輸卵管間質部,于子宮前壁再縱行縫合一針,于切口上緣2~3cm出針,同法縫合右側。3)縫合結束后,助手配合漸進性將縫線抽緊,避免切割,兩人配合打結,檢查評估縫合后子宮收縮情況,必要時兩針之間宮體部再加縫一針,若無異常將子宮放回產婦腹腔。4)對于產婦子宮的顏色、陰道當中是否出血流血情況,觀察5min,若無異常關閉腹腔。
1.3?效果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產婦手術指標、并發癥發生情況。手術指標主要包括手術時間與書中出血量,并發癥包括產褥感染、晚期產后出血、腸梗阻、宮腔粘連等[5]。
1.4?統計學分析
將兩組產婦手術指標、并發癥發生情況等各項數據均輸入SPSS 21.0軟件中,兩組產婦并發癥以率(%)的形式表示,行χ2檢驗,兩組產婦手術指標均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予以t檢驗,組間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2.1?對比兩組產婦手術指標
研究組產婦手術時間短于參照組產婦,研究組產婦術中出血量少于參照組產婦,組間對比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
2.2?對比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情況
研究組產婦發生產褥病1例,占總比3.33%,參照組產婦發生產褥病7例,占總比23.33%,數據對比χ2=5.1923,P=0.0226,研究組產婦總發生率4.00%低于參照組產婦總發生率22.00%,組間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對產婦產褥期進行隨訪,臨床當中常見的晚期產后出血、腸梗阻、宮腔粘連等并發癥,兩組產婦均未發生,術后72小時后給予產婦進行復查,產婦子宮體血運正常,切口愈合狀態較好。
2.3?臨床治療效果
研究組30例產婦的平均臨床縫合時間為(3.15±1.01)min,有28例產婦縫合之后迅速止血,2例產婦縫合后有少量陰道出血情況,但30min后逐漸停止,產婦均未進行子宮切除手術。而參照組產婦中有5例產婦術中改行改良B-Lynch縫合術后有效緩解。
3?討論
臨床當中不斷的總結,剖宮產產婦產后出血發生率與自然分娩的產婦產后出血發生率具有明顯差距,剖宮產產婦產后極易發生產后出血的情況。由于多種因素導致的產婦產后出血,如果不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極易導致產婦永久無法繼續生育,嚴重可導致產婦死亡。因此實施改良B-Lynch縫合術來防治剖宮產產婦產后出血情況,能夠使產婦子宮的容積不斷減少,從而通過縫線對產婦子宮進行加壓,該種方式不僅效果顯著、操作簡單,產婦預后效果也相對較好[6]。該種措施非常適用于剖宮產產婦,并且該種縫合方式盡可能在產婦漿肌層穿行,不會干擾產婦的子宮黏膜,對產婦宮腔無刺激,能有效降低產婦發生產褥感染情況。
綜上所述,對于剖宮產產婦實施改良B-Lynch縫合術,能夠有效預防產婦產后出血情況,但在實際手術過程當中需全面清除產婦宮腔當中的內容物,需能有效減少產婦產后出血情況,亦保持子宮有效血供。
參考文獻
[1] 譚小平.國產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聯合改良B-Lynch縫合術防治高危孕產婦剖宮產術產后出血可行性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16):104-107.
[2] 楊婉,李召梅.剖宮產產后出血中改良式B-lynch縫合術的應用價值探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01(24):142-143.
[3] 吳彩麗,徐軍,薛代蘭.欣母沛聯合改良B-Lynch子宮縫合術防治剖宮產子宮收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7,14(01):173-175.
[4] 龍芳.改良式B-Lynch縫合術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08(21):94-95.
[5] 王鵬.改良B-Lynch縫合術治療剖宮產術中產后出血的臨床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6,22(0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