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躍華
友人介紹,襄汾有一些女畫家基本每年都要組織畫展。在這些女畫家中,有一個專門畫仕女圖的女畫家王瑞紅讓我眼前一亮。
王瑞紅,初中畢業時以臨汾地區美術專業第二名的成績特招入臨汾師范,畢業后分配到生源地擔任小學美術老師。由于酷愛美術,以函授的方式在山西師范大學美術學專業學習。由于對繪畫的熱愛,再加上不斷的勤奮刻苦,她在教學之余,研習人物畫、花鳥畫、書法等藝術門類,逐漸在仕女圖領域取得了一些成就。她的仕女圖與古代名家的最大區別在于能在情景中展現古代仕女的嬌羞、嗔怪等神態。這種對人物的細致刻畫源于她對生活的細心觀察和認真琢磨。
功夫不負有心人。近20年間,她在省市縣各級書畫活動中屢獲大獎。榮譽的背后是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其中有汗水,也有淚水。寒來暑往,王瑞紅放棄了很多寒暑假的休息,在兩間斗室一筆一畫地勾勒在紙上的線條,把自己對藝術的熱愛和理解融入畫作的創作中。
對待每一幅作品,王瑞紅都準備了十二分的熱情,一筆一畫都認真布局,仔細研究,在心中構置好圖案再創作。有時,畫中的女子是這樣的:芭蕉樹下有假山,藍衣白裙一女子,焚香喝茶又吹簫。這是多么愜意的一幅作品呀,寥寥數筆就把一位古代女子的才藝展示出來,這種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畫面躍然筆下,栩栩如生。擇一日,又一白衣素女端坐于假山上吹簫,翠竹嬌滴欲羞,芭蕉掩映其中,如此美好的畫面讓人喜愛。有時,這女子是著黃衣的,心情苦悶,依偎在孔雀的身邊,卻又不見孔雀的驚訝,這人與自然萬物共同成長的情景一下子就出現在大家眼前。有時,這女子既不吹簫,也不飲酒品茗,而是拿一桿竹笛在那假山上默默地注視著遠方。這些畫中的女子在王瑞紅的筆下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暮韻、歡奏、同愁、遙思。這些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有古代美女、都有芭蕉做襯托。在王瑞紅的筆下,那山、那水、那女子、那物件,無一不是會說話的,你看那假山千姿百態,那溪水潺潺流淌,那女子或極目遠望,或托腮沉思,多么的生動,多么的形象,這沒有一定的耐力和功力怎行?沒有一定的藝術涵養怎行?藝術的積淀源自生活中的點滴積累,厚積薄發,然后才能綻放。這種對藝術精準細膩的把握,本就是女性的天性使然,再加上王瑞紅對作品的深刻理解,才創作出一幅幅讓人咂舌的作品。
再看她畫筆下的牡丹,沒有洛陽牡丹嬌艷,卻別有一番風味,古樸淡雅,形態各異,或獨立枝頭,或藏于樹下,或與梅爭艷,不是工廠化的千篇一律,不是商品化的創作方式,全是她用心創作的心力之作。一朵朵牡丹在一幅幅畫作中有了生命,它不隨時間的消逝而褪色,永遠立于藝術的殿堂而不倒。
現在,王瑞紅在山西美術界已小有名氣。在業余時間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屬實不簡單,我由衷地對王瑞紅增添了許多敬意,也真心希望她在藝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創作出更多有自己特色的藝術精品。
王瑞紅簡介:
王瑞紅,1974年12月生,畢業于山西師范大學美術學專業,本科學歷,小學美術高級教師。山西省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臨汾市美協會員、襄汾縣美協副主席,擅長工筆人物、工筆花鳥、書法、剪紙。曾多次參加各級各類書畫展,多次獲省、市、縣一等獎。1998年,工筆仕女圖在縣“金鋼杯”青年繪畫大賽中獲一等獎;2003年,工筆仕女圖在臨汾市“人口杯”書法、美術、攝影展中獲一等獎,同年在山西省中小學師生“愛我家園”美術作品比賽中獲二等獎;2004年,工筆仕女圖在山西省臨汾市首屆校園文化藝術節畫展獲繪畫類一等獎;2009年,工筆仕女圖在縣迎國慶六十周年“環保杯”畫展中獲一等獎;2010年,工筆仕女圖在山西省臨汾市“萬佳福杯”書畫賽中獲二等獎;2012年6月,《教子圖》獲“人口計生杯”作品大賽美術類一等獎。創作的繪畫、書法、剪紙作品曾多次發表于《襄汾報》和《教育動態報》之上,國畫作品被選編入《襄汾縣書畫集》《丁陶美術》《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暨人民政協誕生六十周年書畫集》《臨汾市工藝美術精品集》《十二人國畫作品選》等書畫集中,所畫多幅作品被社會各界人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