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紫軍
【摘要】初中的語文教學閱讀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這里所謂的整本書閱讀,主要針對部編教材里必讀名著和自主閱讀名著。部編教材初中語文教材名著閱讀由原來的每學期兩本擴大到每學期六本,增加了閱讀整本書的數量,加大了閱讀的難度,使得一線語文教師為之煩惱。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主要從導讀激趣、多維活動促讀兩個方面談部編教材八年級下整本書閱讀的具體實施情況。
【關鍵詞】語文;閱讀;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部編教材到目前為止已經實施兩年,“整本書閱讀”已經從熱門詞里退居二線,隨之而來有關“整本書閱讀”的論文卻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總結起來談理論居多,實際操作類文章見少。部編教材初中語文教材名著閱讀由原來的每學期兩本擴大到每學期六本,而一學期的上課時間只有四個月,也就是說一線語文教師除了授課教材內容,還要推動學生將兩本教材規定必讀名著和四本教材推薦的自主閱讀名著完成。相對于有長期閱讀習慣的學生來說不是難題,但對于語文素養較差又沒有形成閱讀課外書習慣的學生來說就比登天還難。筆者學校是三線城市的普通中學,班級的學生里有許多閱讀困難戶,對他們來說,解幾道數學題還游刃有余,一談看書,第一反應是:文字好多,頭疼!針對此種情況,筆者與科組內老師共同商議,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部編教材八年級下整本書閱讀策略。
一、導讀激趣
根據筆者對本校學生課外閱讀狀況調查,對于其中一題“閱讀課外書籍時希望得到哪方面的指導”,65%的學生選擇“激發閱讀興趣”。可見想讓學生讀一本書,首先需要激發起他們想讀這本書的愿望,一旦學生進入了閱讀狀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筆者以部編教材八年級下冊必讀名著和自主閱讀的名著為例,談談具體的幾種導讀方案。
(一)以“信”導“書”
在通信如此發達的現代,學生對“書信”這一概念是疏遠的、陌生的。因此,筆者特意找來信紙、信封、郵票,給學生展示幾封留守兒童寫給遠在他鄉務工的父母的信件,簡單介紹了信件的主要功能。接著選擇《傅雷家書》《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中部分書信內容,讓學生猜測是誰寫給誰的信。最后給孩子的家長布置一份家庭作業,給自己正在上學的孩子寫一封信。這樣既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又縮短了學生與書信之間的距離。
(二)問題誘導
面對一本有厚度的書,90%的學生會因為畏難而不去打開它。就如部編教材七年級下自主推薦名著《創業史》,筆者沒進行導讀就布置了學生寒假去閱讀,結果全班45人只有三人真正讀了此本書,其余學生因其厚度而放棄了。看了書的三位學生表示,深入文本就容易被內容所吸引,但剛開始時會因為太厚而放棄。因此,要想讓學生閱讀整本書,課前導讀很重要。本學期的哲學入門《蘇菲的世界》,是本淺顯易懂的哲學入門書。本書一開始就是設謎,因此本書的導讀,筆者根據主要幾個疑點進行設疑就能激發學生的閱讀 興趣。
(三)影視導入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自問世以來就深受讀者的喜愛,影響了幾輩人,特別是在艱苦年代許多人從主人公孫少平身上獲得前進的力量,體會到人生的意義。可以說凡是真正讀了這部小說的人,無一不喜歡。因此老師們需要激發學生去閱讀這本書的興趣,只要進入書本內容學生就會被吸引。《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也是一部勵志作品,但情節上不如《平凡的世界》吸引人,除了導讀需要激發興趣外,閱讀過程中還需想辦法促進學生持續閱讀。基于兩部名著都拍成了影視節目,筆者將影視中的經典情節播放給學生,給學生留個懸念,引導學生去閱讀文本。
(四)作品引導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有自己喜歡的明星。喜歡一個明星,剛開始是接觸明星的作品引起自己興趣,然后才去了解明星的方方面面。羅曼·羅蘭的《名人傳》中的三個人物;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與當今的學生已有時代隔離感,但他們的作品卻一直流傳到現在。因此,在引導學生看這本書時,筆者首先讓學生分組分別去了解這三位名人的作品,然后各組派人上講臺來與全班分享名人的作品。其中有一組同學甚至聯手彈了貝多芬的作品,轟動全班。這個環節之后才引導學生閱讀《名人傳》。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就被激發出來了。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學生已經有興趣打開書本了,是不是意味著整本書閱讀已經成功了呢?事實上,讓學生進入深度閱讀還需要設計一系列的閱讀策略促進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
二、多維活動促讀
學生的整本書閱讀不單只是語文老師的工作,單憑語文課堂的時間完全不能滿足課外閱讀的需求,因此,筆者發動學校各層面參與并調動家長的力量,形成多層面、全方位參與整本書閱讀,營造一種閱讀的氛圍,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學生的閱讀。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具體的活動及其實施策略。
(一)成立閱讀小組,制訂閱讀計劃
閱讀共同體的形成就會無形中形成一種閱讀氛圍,這無形的閱讀氛圍非常有利于閱讀的順利進行。因此在一本書 閱讀之前,筆者會要求學生自由組成閱讀小組,人數控制在4—6人,選出組長。接下來制訂本組的閱讀計劃,要求具體到每天看多少頁,具體看書時間,見證人等。第一遍閱讀主要是快速閱讀,組長負責跟蹤,組員每天課前交流前一天所看內容,并將疑問提交組內共同解答,組內不能解答的提交語文課代表,全班共同討論解答。這一個階段是初讀。筆者接下來談論的是針對細讀或研讀的設計的多維閱讀活動。
(二)親子共讀,賽中促讀
以《傅雷家書》為例,首先布置親子共讀:自由選擇章 ? 節,靜心細讀,進入情境,互談感受。接著,推薦學生參加學校舉行的親子“閱讀,撥動我的心弦”讀述活動,優秀者推薦參加區里的比賽。家長會上,家長代表分享自己的育兒觀念。
(三)繪制導圖,巡回演講
以《蘇菲的世界》為例,首先讓學生將本書的哲學發展史梳理為古希臘哲學、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哲學、近代西方哲學、現代西方哲學。每小組細讀其中一部分,并繪制思維導圖。接著,選派每班語言表述能力強的同學組成讀書演講團,分工合作去全級各班巡回講課。學生給學生講課,學生聽得更認真,那些演講的同學更是認真閱讀,力爭在同學們面前展現最好的自己。
(四)互曬批注,分享心得
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例,首先,師生邊讀邊批注(批注自己隨時所聯想的、所思考的或所疑惑的,隨性而精細,靈活而深刻),并在班級微信群上曬批注,成員互評互粉。接著,閱讀小組進行專題探究,如專題一:保爾·柯察金的成長史(梳理保爾的成長史,列出提綱,給這位主人公寫一個小傳)。專題二:保爾·柯察金的形象分析。專題三:對比閱讀《紅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并談“紅色經典”的現實意義。最后,班級同學撰寫讀后感,派代表在周一學校升旗禮上分享讀書心得。
(五)課前演講,撰寫征文
以《平凡的世界》為例,首先,分別提煉三個部分主人公及其故事,課前分組演講;接著,三部選其中一部細讀,批注人物的品質,并摘抄經典語句;最后,參加學校文學社的征文——《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自我》。
(六)細讀人物,采訪名人
以《名人傳》為例,首先,選擇其中一個人細讀,并批注人物品質;接著,參加實踐活動——“名人面對面”, 采訪當地的名人,拍攝視頻并分享。
(七)出題互考,回信朱先生
以《給青年的一封信》為例,首先,圍繞每封信的標題,批注作者的觀點并談自己的感想,完成小組同學互相出題;接著,小組合作細讀其中一篇,并派代表在班級進行講解;最后,針對其中一封信給朱光潛先生回一封信,談談自己的觀點與看法。
以上是筆者針對八年級下整本書閱讀實施設計的具體活動策略,筆者在實施的過程中確實感受到學生在閱讀活動過程中閱讀興趣的提高,閱讀的氛圍也很好。
事實上,閱讀過程中多維活動能促進閱讀,活動后的評價體系也很重要,良好的閱讀評價系統能反過來促進閱讀,讓閱讀活動更順利地進行。
總之,整本書閱讀是個長期的過程。要想真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單靠幾堂語文課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只有依靠各層面的力量,營造閱讀氛圍,創設各種多維活動,讓學生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中,徜徉在書香海洋。
參考文獻
[1][美] 莫提默·J. 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如何閱讀一本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