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華 朱成峰
我國正在推進工程教育改革,推動新工科建設,亟需大量的基礎研究作為輔助,對比借鑒美國為代表的工程教育先進國家的經驗并為我國工程教育改革及新工科建設提出可行性建議則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在簡析工程教育發展與改革現狀的基礎上,指出當前我國工程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國內針對中美工程教育對比的研究和實踐現狀,提出中美工程教育對比研究實施意義與建議。
1 工程教育發展與改革現狀
工程教育通過培養訓練有素的勞動者和具有創新能力的工程師為工程領域和產業界輸送堅實有力的技術力量,是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工程技術人才的主要渠道。
習近平總書記說:“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工程教育承接著為國家經濟建設培養工程技術人才的重任,作為提高經濟競爭力的重要部分,一直受到各個國家的重視。身為世界經濟霸主的美國在工程教育方面也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使其工程教育的質量走在世界前列,以確保其在世界科技領域中的領先地位。
美國政府、學校與工業界十分重視工程教育改革與發展,從1930年“Wickenden報告”開始,陸續到1995年出版的21世紀工程教育改革指南“工程教育適應系統的設計”,再到進入21世紀以來發布的以《2020工程師》、《21世紀工程大挑戰》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規劃和研究報告,都顯示了美國在推動工程教育改革,提升工程和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
進入21世紀以來,歐美等發達國家都將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把培養未來工程師作為重要戰略目標。在這一背景下,為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我國從2010年開始啟動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目標是“面向工業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卓越工程師計劃實施以來,我國的工程教育發展取得了明顯進步。2013年我國成為國際工程聯盟《華盛頓協議》組織第21個成員,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工程教育的質量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邁出重大步伐。為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挑戰,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和重大戰略實施,目前我國正在積極推進工程教育改革創新,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課程體系相對陳舊、教學方式方法固化、師資隊伍普遍缺乏工程經歷等諸多問題,工程教育改革亟需推陳出新。
2 中美工程教育對比研究實施意義
對比研究的意義在于通過對比更好的認識現狀和發現問題,從而取長補短。眾所周知,美國工程教育在世界范圍內名列前茅,研究美國工程教育政策及體制機制、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與教學、師資隊伍建設、評價體系等的具體做法并對比我國,將給我國工程教育改革提供可吸收借鑒的經驗。這將對推動我國工程教育改革與發展,推進新工科建設提供重要的基礎研究輔助作用。
3 國內針對中美工程教育對比的研究和實踐現狀
目前,我國面向國內工程教育的研究與實踐比較廣泛,歸納起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針對具體專業的專業建設;(2)教學改革;(3)課程建設與改革;(4)專業認證有關研究,而在工程教育政策、師資建設、評價體系建設等方面的研究與實踐明顯不足,在放眼世界工程教育先進國家的對比研究方面較為缺乏。其中針對美國工程教育改革及實施情況的研究相對德、日等國家多一些,但較為零散,大多是本世紀以前開展的研究,針對當前美國工程教育改革前沿和實施現狀的研究與實踐少之又少,這些研究中總結性的內容多,案例性的介紹少,可操作借鑒的空間有限。
4 中美工程教育對比研究實施建議
中美工程教育對比研究主要的方向和目標應在于:通過中美對比研究,分析我國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探尋可從美國吸收借鑒的改革經驗,進而探索我國工程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提出可行性對策和建議。
(1)了解美國工程教育的歷史沿革,尤其是政策的演變動向,思考其帶來的啟示;
(2)探知美國工程教育的體制機制、人才培養模式、學科及專業設置情況,對比分析我國情況,總結經驗,提出改革建議;
(3)探究美國工程教育課程體系建設與教學的具體做法,提供案例借鑒,并思考我國工程教育改革中課程體系建設與教學改革的具體舉措;
(4)探尋美國工程教育改革中師資隊伍建設的有效做法,為改善我國工程教育改革中的師資問題提供借鑒;
(5)解析美國工程教育的評價體系,為我國改革現有的評價體系提出建議。
基金項目:安徽省教育廳2018年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2017年質量工程研究項目“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創業指導Ⅱ智慧課堂試點”(項目編號:gf2017zhkt14)。
通訊作者:朱成峰
(作者單位:1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2合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