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鐘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育理念與今天素質教育倡導的自主學習不謀而合。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抱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心態進行教學,既要給學生傳授語文知識,還要將如何獲取語文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本文中,筆者就怎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闡述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教學中的核心內容。在具體的教學環節和教學設計中,語文教師要將這樣的目標要求充分體現出來,重點抓住教學評價、課堂探究和課前預習這三個重要環節,在這個基礎上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教育和指導,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為學生在語文學科上取得更高的成就打好牢固基礎。
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教師要充分認識這一點并做到有效把握。在當前這個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給課前預習工作帶來諸多便利。就筆者個人教學經驗而言,語文教師可以采取微課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微課教學法能夠打破傳統初中語文教學中“一刀切”的教學形式,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進行自主學習,從而促進“因材施教”教學目標的落實。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得到有效鍛煉,而且還能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在課堂教學中,因為學生通過課前的微課學習已經初步掌握相關知識,所以在課堂上很快就能進入狀態,及時跟上教師的腳步,甚至與教師進行無縫配合。除此之外,通過學生的課前學習反饋,語文教師基本上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薄弱點,在這個基礎上適當地調整教學方案,以此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這不僅可以優化課堂教學效益,還能減輕數學教師的教學負擔。所以,語文教師要認識到微課教學法的優勢,通過微課引導學生課前觀看視頻并完成任務單上的任務,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為接下來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
要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通俗點說,要想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習慣,必須要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如果學生不能發揮自身的主動性,而是靠教師一步步推著走,很難成功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這一目標。要想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使學生全身心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必須要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樂趣,對語文教學內容產生興趣。興趣是學習中的催化劑和潤滑劑,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重要的、源源不斷的內驅力。所以,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之前,語文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就筆者教學經驗而言,教師可以采取多媒體教學法和小組合作教學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首先通過多媒體將課文內容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展現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還能在增強學生視覺體驗和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探索欲望。其次,教師再“趁熱打鐵”,根據情境內容設置若干個問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經驗,與組內成員互相探討、交流,在這個基礎上給出答案。在小組交流過程中,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得到開拓,主體性也得到突出,這對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評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在這個基礎上加以改進和完善,以此提升學生的自主反思能力。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設學生自評和互評環節,引導學生自主評價,促進學生反思,同時讓學生積極借鑒他人的長處,不斷彌補自身的不足,這對培養學生自主反思能力和反思習慣具有重要意義。還需要注意的是,語文教師在對學生實施教學評價的時候,應當采取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既要對學生學習結果進行評價,還要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具體表現情況,如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進行評價,引導學生不斷完善自己,從而實現自主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的大幅度提升。
綜上所述,在當前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潮流中,語文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變學生被動的“要我學”變成主動積極的“我要學”。既要讓學生接受知識,更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拓寬學習的廣度和學習深度,將學生的自主學習潛能充分挖掘出來,為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和終身學習打好牢固的基礎,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語文教育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轉變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7】GHBZ11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甘肅省宕昌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