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衛英
新形勢下,素質教育逐漸成為教學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所以進行教學工作遵循指導思想開展教學,高校籃球教學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和身體素質提高都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新形勢下的高校籃球教學改革展開研究,希望通過對高校籃球運動改革研究,可以幫助高校籃球教學質量實現提升。
新形勢下,高校籃球教學工作受到一定沖擊和影響,為了有效提高籃球教學質量需要對籃球教學進行改革。本文結合當前深化高校籃球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展開研究,針對新形勢下高校籃球教學的現狀,提出高校籃球教學改革的思路策略,希望對高校籃球教學有所啟發。
素質教育對現階段的教育工作有重要影響,素質教育工作中,對身體素質要求往往處于重要位置,只有當學生具備健康的身體素質才能夠為開展其他方面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礎,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導致實際教學工作難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這就需要對教學工作作出改革。籃球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于新時期的籃球教學需要,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受到阻礙,所以就需要針對籃球教學進行改革,不斷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籃球運動意識和籃球運動素養。另外進行籃球教學還需要針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鍛煉,不斷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新時期的籃球教學改革工作中存在一定問題影響籃球教學進展,所以需要加強教學改革,積極尋找合理的教學方法,提高籃球教學質量。
2.1 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
當前高校籃球教學過程中對課堂設置不合理是影響籃球教學工作開展的重要問題。這主要是由于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中往往注重對某一知識點的重點教學,忽視了整體教學發展,導致教學內容單一枯燥。部分教師在進行籃球教學中過多的采用專項訓練方式進行教學。在進行籃球運動中的投籃、運球、傳球及防守等內容往往單獨訓練和教學,導致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認知難以形成系統化,難以提高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導致學生的籃球運動實戰技能得不到有效發展。部分教學在進行籃球知識理論教學中并沒有結合實踐運動,忽視了對學生籃球實戰技能的培養,導致學生掌握了豐富的籃球理論知識,卻沒有科學合理的實踐基礎。當然還有部分教師對籃球運動實戰技能關注度較高,忽視了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學指導,學生難以掌握籃球運動規則,也影響學生整體籃球運動素質進步和成長。
2.2 教學結構不夠科學
高校籃球運動教學中,部分教師對籃球教學結構沒有具體研究和分析,導致在籃球教學結構設置上不合理。同時受到傳統籃球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學內容往往較為枯燥乏味,教學方式存在一定滯后性, 沒有利用科學嚴謹的教學結構進行籃球教學,導致籃球教學工作難以取的有效進步。部分教師的主動學習意識較弱,沒有聯系國際籃球運動發展,致使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意識,一般來說籃球運動課堂教學時間難以讓學生有效消化和理解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內容,導致籃球運動教學質量受到阻礙。
3.1 科學設置教學內容
高校籃球運動教學改革需要結合籃球教學內容開展,對籃球教學運動的教學內容進行科學設置,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把握學生的籃球運動情況,從學生的籃球運動特長出發,結合學生的綜合運動能力,編制一系列運動動作,從而加強學生的籃球運動能力和運動技巧,比如可以設置前轉身加胯下過人或者前轉身加后撤步跳投等運動方式,有效提高學生爆發力,更加適應于學生的籃球運動愛好,也可以幫助教學質量得到提升。籃球運動教學過程匯總,要積極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改善學生運動質量,通過設置不同的運動組織活動,來提高學生的籃球運動興趣,讓學生在籃球課堂上發揮積極主動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籃球運動素養。同時在籃球教學中,需要堅持“健康第一、以生為本”的原則,不斷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幫助學生提高自身身體素質和心理意識。
3.2 完善教學結構
傳統的籃球運動教學對教學結構設置不合理,影響籃球運動教學效果。在進行籃球運動教學中,針對籃球投籃動作教學,可以有組織的教導學生進行原地跳投或者是行進間投籃,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籃球投籃技巧,提高學生的籃球運動能力。同時在籃球教學中,還應有效結合籃球運動理論知識與運動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組織學生進行籃球運動實踐的基礎上,加強對籃球運動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在運動實踐中感悟籃球運動理論知識。比如針對籃球運動中的犯規動作,如果只是按照課程中內容進行講解,照本宣科,學生難以理解,在實戰運動中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感受到犯規動作,才能夠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所以就進行籃球運動教學,要不斷優化課程教學結構,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斷提高籃球運動教學質量和效果。
總體來說,新形勢下,高校籃球教學工作受到一定沖擊和影響,為了有效提高籃球教學質量需要對籃球教學進行改革。把握深化高校籃球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基礎上,針對新形勢下高校籃球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和教學結構不科學,積極采取科學設置教學內容和完善教學結構,不斷提高高校籃球教學質量,促進籃球教學改革。
(作者單位:昆明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