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瑞紅
藝術,其實是一種非常獨特的內容。而且,從本質上來說,所謂的藝術,其實也是在人文的基礎上形成的,是人類在特殊精神層面而取得的成果。至于設計,則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造物行為,其不僅僅只是一種智慧的結晶,也是文明的傳承。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藝術設計師,不僅僅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創新力,以及扎實的專業能力,還需要足夠的人文素質。因此,高校就必須要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在本文中,就針對這方面的內容進行了分析,以期為廣大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所謂的人文,其實就是指在社會中,與人類社會密切相關的各種文化現象的總和。而人文素質,就是在人文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一種表現內在修養或則是外在特征的素質。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人文教育也開始在教育領域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藝術設計專業的教育中,加強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其最為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
1.1 存在價值觀偏差的現象
在現實情況中,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比較強的,而且對于社會中各種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比較強。但是,近幾年來,在社會上各種低俗風氣、不良現象的影響下,高校中的部分學生已經在思想方面受到了影響,導致個人思想比較嚴重,公德意識方面比較淡薄,無法正確地區分不良行為。而且,有些學生還存在著比較強烈的計算個人主義。這些現象的出現,都在無形之中加重了大學生們的情感冷漠。
1.2 某些學生在創新意識這方面還比較缺乏
從本質上來說,藝術設計最為重要的就是創新、創造。因此,在現實情況中,藝術設計專業也一直都被認為是培養學生創新性、創造力的最有效的學科。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某些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卻不注重人文科學知識,平時不看名著,也不注重去了解歷史,不懂美學,在真正設計的時候,經常出現思維混亂、想象膚淺等情況,只會一味地去借鑒和模范別人的作品,創新力不足。
1.3 “工具化”現象比較嚴重
在當前社會中,某些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并沒有準確地理解到藝術設計的含義。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只注重專業學習,卻忽略了對其他公共課程的學習,存在著非常嚴重的學習“工具化”現象。卻并沒有意識到,在當前社會迅速發展的過程中,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習也已經變得更加多樣化,除了要學習本專業的課程之外,還需要了解到其他人文學科、自然學科等方面的知識。除了具有扎實的專業能力之外,還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平行修養、審美情趣等等。
2.1 營造一種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
為了做好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那么高校就必須要營造一種良好的校園人文氛圍。不僅要積極地開設相關的人文課程,而且還要使得學生能夠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都可以受到人文藝術的陶冶。除此之外,高校也應該積極的開設相關的人文科學活動,使得學生能夠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相關的人文精神。比方說,高校可以組織、舉辦各種文藝沙龍,或者是在各種重大節日中舉行愛國主義教育等,以此來使得學生可以在這些校園文化活動中實現情感的升華,減輕他們的壓力,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學習人文知識的機會。
2.2 加強專業知識與人文教育的有效結合
在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中,有關藝術設計的專業課程往往會占據大部分的時間,學生在學習這些課程時也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但是,從本質上來說,藝術設計專業卻又是非常特別的。要想學好藝術設計,還需要與眾不同的創新力。在教學中,教師也需要注意引入一些能夠激發學生想象力、激發學生靈感的東西。因此,如果專業課教師能夠將專業知識與相關的人文知識進行有效地融合,加強學生對文史知識、哲學知識等方面的學習,那么也能夠有效地提高他們的思想品德、誠實守信等方面的素質。
2.3 充分地發揮出教師在教學中所具有的表率作用
在實際情況中,大學教師不僅僅擁有著非常高深的專業學科造詣,而且還具有著良好的職業素養、道德素養,具有積極、健康的人身觀和價值觀,也具有著無私奉獻的精神。也正是因為教師的這種與眾不同的特質,所以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教師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對于學生的影響,其實比其他的任何說教都更加有效。因此,要想充分地培養藝術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那么教師就可以充分地發揮出自身的表率作用,將人文素質直接展現給學生,使得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受到教師的影響,充分達到對他們人文素質的培養。
總而言之,在當前社會中,加強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尤其是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而言,只有加強人文教育,才能夠充分地提高他們的人文素質,提高他們的創新性,從而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
(作者單位:東營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