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璐 唐萍 夏煜坤


摘 要:本文以2012年―2016年西部12省的面板數據為樣本,運用DEA模型中的Malmquist指數分析方法對西部十二省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效率進行計算,分析醫療衛生資源在西部發展中的配置供給效率情況。
關鍵詞:西部12省;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效率;Malmquist指數分析
一、引言
隨著我國西部省份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公眾健康生活理念的提升,人們對醫療衛生服務質量需求也隨之提高。同其他資源一樣,醫療衛生資源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稀缺資源,而且我國是人口大國且老齡化的凸顯醫療衛生資源的需求問題亟須解決。所以,如何在一定的醫療衛生資源投入下,達到最大的產出,盡可能提高醫療衛生資源的使用效率,是醫療衛生事業現在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西部12省份相較中東部省份而言,醫療衛生資源天然存在不足,利用效率也存在著不佳的情況。怎樣提高西部地區醫療水平,最大限度發揮醫療設備了應有的作用,政府在加大投入的前提下如何保證后續資源的使用效率,是本文的出發點。通過對西部12省醫療衛生效率的投入和產出出發,計算醫療衛生的投入產出之間的效率,不僅可以對過去醫療衛生的投入進行評價,也可以為政府未來的投入提供參考。
二、模型與指標選擇
1.模型選擇
本文采用數據包絡方法(DEA)中的Malmquist指數模型。通過 Malmquist 指數法可以計算出衡量生產要素高低的全要素生產率(TFPch)。同時可把全要素生產率(TFPch)的變化分解為技術變化(TEch)和效率變化(Effch)。在整體規模報酬不變的情況下,效率變化又可進一步分解為純技術效率變化(PEch)和規模效率變化(SEch),即:
TFPch = Effch ?TEch = PEch ?SEch ?Tech
2.指標選取
衛生資源的投入可以簡單劃分為人、財、物三大類,借鑒以往相似研究經驗,同時囿于現有數據的可得性和準確性,本文的投入指標選取了醫療衛生機構數、床位數、衛生技術人員數,產出指標選取了診療人次數和入院人數。
三、測算結果與分析
1.西部各省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效率比較分析
本文以2012年―2016年西部12省的面板數據為樣本,投入與產出指標數據中2012年―2016年數據來源于《中國衛生統計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需要指出的是,村衛生室診療人次不計入總診療人次數中。運用DEA模型中的Malmquist指數方法計算西部12省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效率,分析西部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供給效率情況(如表1所示)。
針對西部12省的醫療配置情況,我們發現:
第一,西部12省醫療衛生資源全要素生產率(TFPch)都在效率前沿附近波動,省際間存在較大差異。2012年―2016年西部各省份的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效率均值為0.988,整體上處于無效率的水平。其中有西藏、青海、甘肅、陜西、內蒙古、四川、貴州、廣西8省的全要素生產率(TFPch)均小于1,這幾個省份占所有決策單元的66.67%,表明半數以上的省份的醫療衛生資源在投入與產出未達到合理的狀態,顯示資源配置為“無效”狀態。在這8個“效率”無效的省份中,最低的為西藏,全要素生產率(TFPch)僅為0.950。數據顯示在剩下的7個非DEA有效的省份中,甘肅、內蒙古、貴州三省的全要素生產率(TFPch)值也處于較低水平。
第二,純技術效率(PEch)是各省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的主要驅動因素。可以直觀地看出在12個西部省份,純技術效率(PEch)有效為10個省份,占所有決策單元的 83.33%,可見大多數地區對于投入資源的利用是有效率的。其中,陜西純技術效率(PEch)最高,而貴州純技術效率(PEch)最低。值得注意的是,西藏的純技術效率(PEch)為平均水平1,但其規模效率卻為西部12省的最低水平0.987,可以預測未來西藏地區的醫療衛生資源規模急需調整,為了達到最優狀態需要加大西藏醫療衛生規模,如提高醫院數量、增加床位數等。
第三,資源配置效率未達到“最優”的主要原因來自技術變化指數較低。在12個西部省份中,實現技術進步的省份僅有4個,僅占到了所有決策單元的33.33%,而技術無效的地區有8個,可見半數以上的省份在技術效率上的投入沒有達到最優狀態。而在這12個省份中技術效率有所提升的有8個省份,占所有決策單元的66.67%,因此對全要素生產率(TFPch)的提升起決定作用的是技術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西藏在與西部12省的比較中,全要素生產率(TFPch)處于最低水平,無論是技術效率、技術變化還是規模效率在這近五年中都呈現出了無效狀況。而這三種效率中,技術變化排在最后,我們不難看出技術是限制西藏醫療衛生效率提升的最大瓶頸。在接下來的年份應繼續增加對西藏醫療衛生事業的科技、研發的投入,促進技術的進步,進而帶動綜合技術效率的提高。
2.西部12省2012年―2016年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效率
通過計算 Malmquist生產率指數分析西部12省的醫療衛生配置效率,我們發現,在 2012年―2016年間,西部12省的醫療衛生服務效率呈現先降后升趨勢,在2015年與2014年的比較中達到最低值。但純技術效率(PEch)逐年增加。2016年達到1.004,處于DEA“有效”狀態。所有的效率指數中,技術變化在這5年期間減少明顯,由2013的1.012有效狀態到2016年的0.996處于無效水平,五年均值也處于所有變化中的最低水平。總的來說從2012年―2016年,技術效率略微增加,但隨著規模效率增加減緩,技術變化值減小,最后引起了全要素生產率(TFPch)較大的下降。進一步可以解釋為,隨著西部省份醫療衛生資源的投入,單位資源投入所帶來的效益產出呈現遞減現象,即政府醫療衛生支出效率的邊際效益遞減,政府需要考慮的是資源的投入領域,改善醫療衛生資源分配結構和提高資源效率(如表2所示)。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采用 DEA―Malmquist 指數分析法,基于西部12省2012年至2016年的數據,對各省的醫療衛生的效率進行了測算,發現重慶的醫療衛生資源效率最高,其次是云南,而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效率最低的是西藏。全要素生產率(TFPch)最高的重慶主要是依靠技術的提高,而全要素生產率(TFPch)最低的西藏、貴州就是在技術效率與技術進步同時DEA無效的情況下導致的醫療衛生資源未能充分利用。為了使有限的醫療資源發揮更大的效用,可以考慮將資金傾向于西藏、貴州、甘肅,以促進DEA無效地區的醫療衛生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周小健,姜管徐.基于DEA的衛生資源配置效率評價分析.現代預防醫學,2010(20).
2.王巍,路春艷,吳剛.我國地方政府行政效率評價分析――以DEA方法為工具.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2014.
3.鄧宗兵,吳朝影,封永剛.中國區域公共服務供給效率評價與差異性分析.經濟地理,2014(05).
4.薛瓏.中國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效率的時序比較.統計與決策,2014(13).
5.陳剛,賴小瓊.我國省際基礎公共服務供給績效分析――基于以產出為導向的三階段DEA模型.經濟科學,2015(03).
(責任編輯: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