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好
探討了基于雙創時代下的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中,創新能力培養及實踐,分析了目前電子信息類專業的發展現狀。在對我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組織模式診斷基礎上,以面向電子信息類教師有效共享和面向學生綜合性問題解決能力為基本目標,構建創業教育電子信息類專業組織的生態系統,由此旨在探索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專業走向,在人才培養中的運用雙創理念進行課程教學改革,為培養復合式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理論指導。
雙創是指基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品牌創新、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市場創新、渠道創新等方面的某一點或幾點創新而進行的創業活動。創新是創新創業的特質,創業是創新創業的目標。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是指學生在創新團隊中進行一系列活動,并依據整個創新團隊的成績獲取獎勵或認可的學習。創新創業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囊括了我們稱之為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的眾多形式的更特殊化的團隊式的學習。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是以學習團隊為基本組織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來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活動。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加速轉向以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的雙輪驅動的新模式,所以充分認識當前時代的挑戰和機遇,用于開拓創新,培養大批社會所需的復合式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目前高職院校正在面臨的課題之一。這也需要我們更新教學觀念,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創新創業實踐提倡教師當好導演,學生當好演員,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從學生主體認識的特點出發,巧妙地運用生生之間的互動,把老師教與學生學進行分離和分工,把大量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使他們有機會進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共同進步,是學生發自內心的產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產生一種我要學習的內動力。在基于雙創時代下,高職高專的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復合式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方面,在實踐環節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重理論輕實踐、重視知識學習而輕視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等問題,這需要我們在雙創時代下怎么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1)在課程的設置上,沒有考慮電子信息類專業應用背景,學生在課程體系中缺乏創新能力和創業教育環節,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顧此失彼。近年來,相當多的高職院校積極開展了以復合式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核心的教育教學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相關科技人員和相關高職院校的師生創新能力不強。高職院校教師不重視實踐動手能力,實踐教育環節重理論、輕實踐,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效果不好;多個專業知識的融合與交叉還很欠缺,創新創業教育不足;缺乏創新創業和動手實踐的興趣培養。
3)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滿足要求。目前,在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上,對學生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鍛煉不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創新創造力,教學理念基本上是以知識輸入為導向,雖然近年來很多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做出一些改革措施,但仍存在著一些問題。
我們學校作為重慶市江津區的高職高專院校,在校生近14000人,學校的定位著眼于服務重慶地方經濟,這需要我們注重培養復合式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怎么樣通過基于雙創時代,來構建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思想。
1)從高職院校的教師的角度來審視目前的雙創工程教育,就是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把學生培養成怎么樣的人才。這就是說,學校定位的培養目標是不是精準,是不是具有可操作性。電子信息類專業的課程教師和學生,在充分利用web時代的各種信息交流媒介基礎上,對教學、學習過程中相關專業知識交流的機制、手段以及管理模式是否通暢,在電子信息類不同專業之間的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教師與教師之間,怎么融合雙創教育于專業課程教學中,使雙創教育與相關的課程內容融會貫通。
2)創新實踐教學體系,突出復合式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能力培養,設計與實現在電子信息類專業中基于雙創時代中,怎么樣融合于實踐環節。而實踐環節教學怎樣培養學生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創新潛力。
3)電子信息類課程教學質量診斷研究。引入教育診斷的理論與方法,從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的教學質量、學校的組織管理質量三方面,對重慶高職院校特別是我校相關課程的教學質量進行診斷,以發現創業課程教學的現狀特征、危機與困境以及問題產生的根源。
4)電子信息類課程教學跨專業系統構建及系統內各要素協同發展機制研究。梳理能夠與創業教育類課程產生知識交流的相關專業,構建創業教育類課程教學的跨專業系統,并對系統內各組成要素的內容交叉結構進行論證。在此基礎上,對各要素之間的協同發展機制進行研究,以使高職院校創業教育類課程成為一個具有生命性、整體性、開放性、動態平衡性和共生性的跨專業教育生態系統。
5)電子信息類課程教學范式的跨專業轉型架構研究。以面向問題的研究為創業教育類課程教學體系組織架構的邏輯起點,對創業教育類課程教學向跨專業教學范式轉型的教育管理相關問題以及基本教學目標的改革、教學方法、課程體系構建、教學內容等進行研究。
以電子信息類專業的知識交流思維方法為理論基礎,在對我國現代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組織模式診斷基礎上,以面向教師電子信息類專業知識有效共享和面向學生綜合性問題解決能力為基本目標,構建創業教育電子信息類專業的生態系統,并論證系統中各要素之間的結構關系,在此基礎上,重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組織模式,由此旨在探索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電子信息類專業走向,為教育改革時期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發展尋求一種思維框架,從而走出電子信息類專業設置局限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為培養復合式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理論指導。
電子信息類專業教育以專業之間的交叉作為理論生長點,以解決綜合性質的自然和社會問題作為現實啟動點,因此它是一種具有理論研究縱深性質和應用問題定向性質的教育。在雙創教育中通過電子信息類專業知識交流研究推動電子信息類專業之間整合協同教學,不僅可以拓寬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的教學視野,而且適應了社會問題復雜化、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綜合化的發展趨勢。同時,也有助于構建系統、科學、規范且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課程體系,幫助學生發現自我潛能,提高職業素質和能力,積極推動高校就業創業教育的有效運作。
創業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公共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各專業均需面對的現實問題,可以從其他專業中汲取豐富營養,因此從專業發展和教育學角度來說,電子信息類專業教育體現了創業教育自身的綜合性特質和學生身心成長的規律;從高校人才培養目標角度講,電子信息類專業教育體現了社會的需求,是從身心角度提高創業質量的有效方式;從高校組織角度來講,電子信息類專業教育有效促進了高校學科融合的深入改革。
我們從其源頭和發生機制去系統研究電子信息類專業教育,也十分注重分析國外優秀創業教育案例,從而力圖使電子信息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進行一定的改進、擴展、補充和修正。此外,在研究過程中選擇了不同結構層次和類別的電子信息類專業大學生作為調研對象,除了采取現有的各種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大量橫剖調查設計外,還將進行多次的、縱貫性質的調查,甚至是進行追蹤調查,從而提升調查研究方法對因果關系的分析能力,同時還能為電子信息類專業大學生雙創的發展過程、變化趨勢和變遷特征提供清晰的證據。
運用雙創的工程教育模式,在探索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專業走向,在人才培養中的運用雙創理念進行課程教學改革,為培養電子信息類專業復合式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理論指導,為我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改革思路。
基金項目: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No.183239);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No.JG171004)。
(作者單位: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