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嫻
數學存在于各行各業,無論航空航天、醫學研究還是生活瑣事,都離不開數學的支撐。數學是科學的基礎,人類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數學,數字是最有利的證明,人類歷史的發展也離不開數學。數學是任何學習階段都要重點學習的科目,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學是學生真正接觸數學的階段,小學數學涉及整數、小數、分數、方程、量的計算、基礎幾何、比例關系、統計、加減乘除運算等知識點,涉及的方面比較多,這些知識點均是數學的基礎內容,因此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數學講解的是原理,是客觀的邏輯思維。因此,在學習數學時要培養自主學習意識,不斷地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小學處于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尤為重要。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改革教學的理念也逐漸滲透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課程質量在逐漸提升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比較突出,這些問題是制約課程質量提升的關鍵因素,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1 小學數學教學缺少趣味性
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死板,缺少趣味性,多數情況是老師講解學生練習,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老師在黑板上講解,學生聽課記筆記,小學生年紀尚小,精神不能長時間高度集中,枯燥無味的聽課過程中學生難免會中途走神遺漏重要的內容,數學是連貫性的知識點,一旦遺漏后續如果沒有及時補充可能影響學習效果,進而導致學生更加沒有學習數學的興趣。
1.2 小學數學教學缺少實踐
學習知識的目的是應用于實踐中,所謂“致知于行”,如果缺少實踐,知識始終是“死的”,數學也只是一堆無用的數字和公式,而且國際數學課程也提出了對實踐的要求,因此實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重要。小學數學主要以課堂學習為主,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實踐引入課堂。目前,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學的情況是缺少實踐,例如教師講解“5×4=20”,實際生活中如果問到“5只小狗有幾條腿?”,還是有很多學生逐個數小狗的腿求和,想不到運用乘法,或者很多學生會在紙上計算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卻不會花錢,花出去的錢不知道找回來多少,這都是缺乏實踐導致的結果。
1.3 小學數學教學死板,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空間
數學對邏輯思維的要求比較高,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傳統教學是老師講解學生聽,缺少獨立思考空間,導致學生養成了惰性思維。知識是永遠也學不完的,傳統的教學模式能夠做到“舉一反一”實屬不錯,更別提舉一反三。例如一道數學應用題的結果唯一,但是計算過程和思考方式是多樣化的,而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只講解書本上涉及的解題方法,限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填鴨式”的被動學習,主要依靠教師的講解,學生以聽會為主,無法做到舉一反三。新課程標準要求逐漸提升素質教育,倡導學生主動地學習。近幾年,我國一直倡導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可持續學習的前提便是有自主學習意識,教師只能在學校學習的時間引導學生,生活中依然需要學習和思考,如果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終將被快速發展的時代淘汰,因此每個人都要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小學是養成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教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意識。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如果一個民族的人民全部沒有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可想而知這個民族是不堪一擊的,要想讓民族強大、國家富強,還要依靠年輕的一代。這就要從小抓起,從小學生抓起,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重點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只有能自主學習才能發現學習的樂趣,才能逐漸培養自己的理性思維,才能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才能成為民族的希望和國家的棟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一定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學習的樂趣,主動產生對學習的興趣,主動將課本中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小學數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數學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逐漸養成自主學習意識。
3.1 情景展現,增加數學教學的趣味性
情景展現就是有目的的創設教學場景,教師既可以教授學生知識又可以用情景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讓學生樂于學習。例如講解簡單幾何拼接時,可以讓不同的學生分別扮演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直角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教師提問“如何組隊能拼接出梯形?”,讓可以拼接出梯形的學生分別組隊,情景展現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讓學生學習到圖形拼接的多種可能性,在情景理解中學到了知識,并且有利于記憶的加強。教師在創設情景時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以及理解能力,小學生年齡尚小,過于復雜的情景可能難以理解,為了避免影響教學效果,設定的情景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需求。例如學習加減法時,可以設定市場買菜的情景,媽媽給出10元錢,要求全部花完,蘿卜2元每斤,茄子4元每斤,西紅柿3元每斤,豆角5元每斤,提問為“有幾種購買方式?”,讓學生充分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加小學數學的趣味性。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設定場景,提高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3.2 結合生活,增加數學教學的實踐性
課本中的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習的目的也是更好地服務于生活,如果脫離了生活,知識將變為“死知識”,學習到的知識不會應用,便失去了知識的價值。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實踐的價值,緊扣生活舉例子,讓學生充分理解數學的價值。例如以教室為例子,教室的總體面積是50平方米,每塊地板磚均為正方形,邊長是50厘米,提問為“要將教室全部鋪上地板磚,假設地板沒有破損需要多少塊地板?”,數學結合生活實際,可以鍛煉學生運算的能力,這道題目涉及了面積計算的乘法,還涉及了除法,日后在生活中也大有用途,例如家里裝修、場地建設、面積規劃等方面均可以應用,同時教師假定的條件是“假設地板沒有破損”,而生活實際中沒有破損的情況極少,教師也要在課程講解中將這種特殊的情況闡述清楚,使數學教學更加貼近生活實踐,更加有可操作性,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所在,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3.3 獨立思考,擴大思考空間
新課程標準鼓勵學生主動思考,這就要求教師積極轉變傳統的授課方式,改變之前死板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多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所謂“舉一隅不以三隅反”,鼓勵學生善于學習、善于思考。例如在學習之余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做奧數題、趣味數學題、數獨游戲等,可以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講解多種解題方法,鼓勵學生思考多種解題方式,創新思維方式,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將知識融會貫通,提升個人成就感和學習熱情,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是開啟學習數學之路的重要起點,基礎一定要夯實,這不僅要求教師增加小學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愛好。更要求教師貼近生活,將課本與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中,賦予知識生命力。同時,教師要逐漸“放手”,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大膽思考培養邏輯思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通過增加數學的趣味性、實踐性以及擴大思考空間,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進而激發自主學習意識。數學涉及的范圍廣泛,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多,學生只有具備自主學習意識,才能更長遠地發展。
(作者單位:云南省玉溪聶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