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佩強
在中職階段,由于學生有較大的課業壓力,多數的時間都投入在了對理論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學習上,在體育鍛煉中運用的時間較短,學生的身體素質都相對不高,中職是我國教育的一部分,承擔著為社會輸入技術型人才的任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尤其是身體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可以在擁有健康體魄的基礎上,增強自身的專業技能。
隨著教育改革的實施和深入,職業教育已經不僅僅注重規模擴大,更開始注重質量以及發展的內涵,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有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學生在提升自身職業技能的同時,也需要注重自身身體素質的提高 ,這樣才能提升自身的競爭水平。
中職院校學生身體素質不高的原因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論述:(一)不良的生活作息習慣。由于中職院校的學生多數屬于青春期階段,思想意識還不夠完善,對于很多事物都缺乏明確的認識,自我約束能力也較差,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沉迷于網絡,經常熬夜到很晚,生物鐘嚴重紊亂,在免疫力下降的同時,自身的身體素質也出現了急速下滑的問題。(二)飲食結構不合理。對于中職院校的學生而言,多數是遠離父母,在學校過著集體生活,缺乏父母的監督和看護,在加上自身的意識不夠完善,在飲食方面并不是很注重,早餐基本用零食取代,更有人從來不吃早餐,這種飲食結構的不規律、不合理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造成了很多不良影響,以致于學生的身體素質越來越糟糕。(三)缺少鍛煉的主動性。體育鍛煉對學生來講有較多的好處,從身體上講它有利于人體骨骼、肌肉的生長,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機能狀況,有利于人體的生長發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強有機體的適應能力。改善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提高神經系統對人體活動時錯綜復雜變化的判斷能力,并及時做出協調、準確、迅速的反應;使人體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保持肌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在心理上來講,舒展身心,有助安眠及消除讀書帶來的壓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中職院校對于體育鍛煉并不夠重視,因此學生主動進行體育鍛煉的意識也較差,最終導致了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強。
2.1 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意識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深化學生對體育內容的認識和了解,提升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的自主意識,而多媒體的運用就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在培養學生體育運動意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積極推薦一些體育新聞或者是體育競賽一類的節目,讓學生在觀看的同時引發自身的共鳴,提升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使學生的體育意識可以逐漸得到增強,進而實現思維上的有效轉變,認識到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對體育運動產生新的認知和理解,繼而增強進行體育運動的興趣。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自身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可以在自身的感染下,提升自身進行體育鍛煉的自主性。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除了要注重自身專業技能的提升之外,也需要注重自身個人魅力的增強,然后在日常教學中加強和學生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受到自身積極的影響。由于處于青春期階段,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較大,對于教師的很多行為,學生都會紛紛進行模仿,教師在體育運動中表現出來的熱情也同樣會對學生造成影響。如教師在進行足球運動時,學生可能對教師的某個技能或者是動作特別的關注,在實際教學中,當教師感受到學生的這些心理變化時,就可以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將自身的動作要領為學生講授,然后讓學生對之前自己做出的動作進行模仿訓練,進而實現學生體育技能的提升,而在將來的體育活動中,學生也可以將自身學習到的內容很好的學以致用,進而實現體育意識的提升。
2.2 調動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
在對中職學生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僅僅注重對體育知識的講授,也需要注重對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的培養,調動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同時注重對學生的引導,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實現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不斷提升。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而在此背景下,教師需要實現自身教學理念的轉變以及教學模式的創新,使學生在學習體育的過程中,身體素質可以得到顯著提高。教師可以利用游戲或者創建學習情境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為學生創設情境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這一方式,在多媒體中對一些較難的體育動作進行詳細的分解,學生可以在多媒體中更直觀、便捷的觀看教師講授的內容,當學生對具體的動作產生疑惑時,可以讓學生反復對動作進行觀看,進而提升對這方面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將較為復雜的知識轉化為簡單的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在運用游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的形式,讓小組之間進行競賽,在競賽的過程中學生的競爭意識可以得到有效激發,而在體育鍛煉中的積極性也會有所提升,同時這種競賽的方式也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為了集體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學生會更認真的投入到體育鍛煉中,進而實現自身身體素質的有效提升。
2.3 創設良好體育鍛煉環境
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意識到環境對學生產生的影響,積極為學生創建良好的體育環境,促進體育教學活動有效的進行,在對環境進行創建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專業特點有一定了解,豐富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器材,保證體育場地可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同時也需要考慮到中職階段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實踐的結合是否可以擦出火花,在此基礎之上實現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不斷提升,器材以及場地是進行環境創設需要的重要條件,但是多數的中職院校對體育這一學科不夠重視,認為體育是一么可有可無的課程,因此在器材設施和場地建設方面投入的資金力度較小,學生的體育鍛煉環境難以得到充分優化,而最終學生的體育運動也難以達到較好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對器材以及場地進行有效的改造。如教師可以將某些專業中不用的實驗器材作為自身的運動器材,實現對器材的循環利用,減少了中職院校的投資,同時也為學生創建了較好的環境,而當學生對新奇的事物感興趣會積極的進行體育鍛煉,進而實現自身身體素質的提高。
2.4 讓學生加入到教學實踐中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角色轉化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實踐中學生需要充當教師的角色,在課堂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教學理念和方式進行創新,對于一些體育實踐活動中需要運用的規則,可以動用自身的思維去制定。在加入到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學生會對教師的工作有更深刻的認識,進而積極加入到體育鍛煉中,逐漸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
總之,良好的身體素質是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學習和實現技能提升的重要基礎,因此無論是中職院校還是教師都需要加強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制定不同的體育教學策略,進而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河北秦皇島市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