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晨曦 傅志軍 萬紅蓮
二十世紀初期,陶行知先生提出并大力推廣“小先生制”,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小先生制的啟發下,結合初中生地理學習的心理特點,提出“地理小助手”并引入中學地理課堂,探討了地理小助手的應用對學生及地理課堂的影響。
二十世紀初期,中國教育極其落后,為了解決教育中師資奇缺、經費匱乏、謀生與教育難以兼顧及女子教育困難等矛盾,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小先生制”。“小先生制”秉持“即知即傳人”的原則,采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大力推廣實施,進行教育普及,不僅在當時具有積極意義,更在新課改要求改革課堂教學方式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在“小先生制”的啟發下,提出可在中學地理課堂中應用“地理小助手”的教學方法。“小先生制”讓小孩子利用自己已學過的知識去教父母和其他小孩子以及周圍的人,以達到推行大眾教育的目的。地理小助手借鑒“小先生制”學生當老師的理念,打破傳統以教師為主體的授課模式,讓學生作為助手參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率具有積極意義。
“地理小助手”教學方法以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過程為原則,將班級分為若干小組,每組分別設置地理小助手,協助地理教師及時了解各組學習情況,負責安排各組學習工作,包括提醒、安排、布置作業、督查作業完成情況等。根據功能和職責的不同,地理小助手主要有主講小助手、主查小助手、美術小助手、鬧鈴小助手和科技小助手等。
“地理小助手”的選拔采取教師指定和學生自薦、推薦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選拔原則根據小助手類型的不同有所區別。
主講小助手選擇班級中學習成績較好,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較強的部分學生,在課前組織同學們進行預習,上課時代替老師解答課堂疑惑,課后和老師探討教學過程和教輔資料的不足之處,為下次上課做好準備;督查小助手的選拔對學生成績要求不高,但是需要具備足夠的耐心和責任心,在課前檢查自己所在組的預習情況,課后檢查組員作業的完成情況。一方面,積分獎勵表現良好的組員,作為期末考核的參考;另一方面,及時督促表現欠佳的組員完成作業。督查小助手除了督查組員之外,更有督查自身的作用;另外,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選取美術小助手,主要在畫圖功底好并且有耐心的學生中選取,需要在課前畫好該節課所需版圖;科技小助手通過學生自薦和推薦的方式選取,負責課堂幻燈片、視頻以及電影的準備工作。通常情況下,美術小助手與科技小助手合作完成課堂課件的準備工作;鬧鈴小助手則在課前提醒同學們準備好地理圖冊、紙筆等學習用具。
3.1 地理小助手應用的授課類型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常見的課型有新授課、復習課、習題課和活動課等。新授課的上課內容是以前從未講過的,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地理小助手協助為輔;復習課需要解決新授課的遺留問題,對新授課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訓練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習題課指針對之前學習的內容進行習題訓練;活動課圍繞某一主題進行課堂討論,已達到對所學知識熟練運用的目的,這三種課型的教學均以地理小助手為主,教師指導為輔。
3.2 地理小助手的具體應用
在講授新課時,以湘教版七年級下冊初中地理《非洲》為例。課前,“督查小助手”檢查各小組預習情況并及時向教師匯報;“鬧鈴小助手”提醒同學們準備地圖冊、地理課本、紙筆、直尺等用具;“美術小助手”將非洲地形分布簡圖畫在黑板右側。在講解“非洲的地理位置”時,讓學生在紙上畫出非洲的輪廓圖,標出重要經緯線及其“鄰居”,同時請兩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在畫圖的同時提問非洲的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隨后抽取1名同學在講臺上根據非洲版圖回答問題,當這位同學在講解中遇到困難時,由主講小助手協助完成回答。這種模式使每位同學都有展示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機會,同時也給予小助手聆聽的機會,在其他同學發言的過程中取長補短,不斷提高。其中,在新授課上參與講解的主講小助手采取輪流制。
在進行復習課、習題課和活動課時,將地理課堂全權交給地理小助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地理小助手需要幫助時,教師進行一定的干預。
在進行復習課和習題課時地理小助手教學方法主要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根據督查小助手對各組同學知識點掌握、作業完成的檢查情況,各小組主講小助手進行討論,初步確定課堂的講解內容、講解順序以及各個主講小助手負責講解的內容;第二步,將討論結果與教師研討,改進不足,例如知識點的準確性、習題選擇、時間分配的合理性等;最后一步,確定課堂講解方案并制成教案,確保主講小助手人手一份。此外,課堂需要的教學用具與課件,應提前通知督查小助手、鬧鈴小助手和美術小助手做好相應準備。在實際講課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教案之外的狀況,這不僅考驗小助手的應變能力,更鍛煉小助手與同學之間的合作默契。若遇到突發狀況,例如小助手在知識點、習題講解遇到問題時,教師進行適當干預。
活動課一般在一章內容或一本教材學習完成之后進行,由教師根據課標培養要求和章節內容,確定活動課主題。各小助手根據主題確定活動課的組織形式和具體內容。例如,在學習地球圈層結構之后,可由科技小助手主要負責,其他小助手協助,組織觀看《地心歷險記》等相關影片。一方面,由小助手選取影片,等于是讓學生自己選擇,增大了學生觀看影片的積極性,必然要比教師選擇的效果好;另一方面,地球圈層結構作為自然地理部分的知識,內容枯燥,與學生生活體驗相距甚遠,理解過于抽象,組織觀看影片這樣輕松的活動能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又因為本部分內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一的前半部分,提高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之后的學習。再如,高中地理必修一學習完成之后,根據2017版新課標要求,運用資料,說明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了解避災、防災的措施,確定活動主題為“災害的認識與應對”,由各個小助手共同討論確定活動課的具體安排,教師在確保活動課的安全性之外不做過多干預,完全將課堂交給學生。其組織形式多種多樣,主講小助手負責講解基本概念;督查小助手向小組成員分配需要準備的資料任務并確保完成效果,例如調查本地常見災害類型和災害發生次數等;美術小助手和科技小助手共同準備課件,包括幻燈片、小視頻以及黑板版圖等;鬧鈴小助手則在課前做好提醒事項,保證活動課的順利展開。
由此可見,不論是新授課、復習課、習題課或活動課,都離不開小助手與老師、小助手內部、小助手與同學之間的通力合作,三者缺一不可。在課前準備時,需要不同的地理小助手之間進行討論合作,這本身就是相互交流,自我提升的過程;小助手將討論結果與教師進行再交流,即教學相長的過程;在課堂進行時,小助手與同學之間的配合尤為重要,只有大家緊密協作,才能圓滿完成課堂任務。
需要注意的是,地理小助手也是學生,在任職初期會因為新鮮感具有較高積極性,但長期下去難免會出現“消極怠工”的現象,影響課堂效果。為避免此類現象,應對地理小助手設置獎評機制。以一個月為考核期,每月結束時首先由小助手自身總結本月工作,再由同學們為心目中表現最優秀的小助手投票,依據票數多少依次獎勵相應積分,積分作為期末考核的參考。得票最高者擔任下個月的地理小助手組長,對小助手們進行管理。地理教師應隨時觀察小助手的表現情況, 與得票低、表現異常的小助手及時談話,了解具體情況,作出相應調整。另外,每月還應增加1-2名小助手,由學生自薦和小助手推薦為主。如此,不僅確保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更提高了學生的地理課堂參與度,對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團結班級凝聚力具有促進作用。
對于絕大多數中學生而言,智力因素的差異并不大,學生學習地理的差異主要是受非智力因素的影響。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如學習動機、學習興趣、意志力等。初中生多認為地理是 “副科”、“沒用課”,沒有對地理學科形成正確認識,所以學習地理的心理需求較低,興趣低些。步人高中后,為了應付考試,認為地理只是簡單的背背記記,缺乏對問題的深人剖析意識,注重學習結果而忽視學習過程,導致課堂上似懂非懂,課下又應付了事,形成惡性循環。地理小助手的應用,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由最初的聆聽者變成了講授者,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獲取知識。除了講授課為教師主導,在復習課、習題課和活動課上,皆為地理小助手全權負責課堂,學生變成課堂的主導,由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適合自己的課堂學習方式。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處于從少年向青年的過渡時期,一方面,這個階段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遇事能獨立思考,渴望自由,但同時他們的情緒和注力仍不穩定,自我控制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專于一件事的時間仍有限。另一方面,他們的好奇心重,求知欲望較強,喜歡探索新奇的東西,地理小助手的設置符合中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能有效刺激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望,提高地理學習的興趣。地理小助手類型多樣,既有負責課前督查、課上講解的小助手,還有繪畫、使用信息技術手段的小助手。這種教師與學生合作教學的模式不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專注于課堂學習,同時還由于多媒體課件、電影和錄像等包含的信息量極大,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索欲望,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有效提高地理課堂的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地理小助手”要想真正發揮協助教師的作用,參與課堂,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地理小助手的培養與運用不僅僅是提高學生地理學習積極性的手段,更是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使學生具有終身學習能力與溝通合作能力的過程,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完善。
基金項目:寶雞文理學院重點教學改革項目(JGZD15017)的研究成果;寶雞文理學院自然地理學陜西省重點學科基金資助
通訊作者:萬紅蓮
(作者單位:1.寶雞文理學院地理與環境學院2.寶雞文理學院災害監測與機理模擬陜西省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