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玲
在中職幼教專業(yè)美術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個性,讓幼教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如何挖掘學生的潛力,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問題,也是值得我們去認知的過程。
根據中職幼教美術學科的教學特點,美術課堂上學生個性的發(fā)揮是開展美術教學的基礎,是學生發(fā)展的前提,我們要把學生的個性當作教學資源去珍惜去開發(fā)。美術教學中要讓學生的個性差異盡情揮灑,只有這樣才能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fā)展,才能使學生展示她們的潛在能力,充分體現她們的美術素質。
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一個愉快、寬松、合作、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是彰顯學生個性必須的前提條件和基本條件。學生若處于一個關系融洽、愉快、健康向上的集體環(huán)境中,師生之間彼此就能互相悅納、幫助、思想能產生共鳴;感情能相互交融;相互激勵;相互促進。這些都有利于知識的吸收和提高課堂效果,產生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使教與學都能愉快進行。同時課堂互動性也十分重要,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作用要以學生的主動性為基礎,在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老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表現的空間,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讓她們充分展示多彩的想象,引導她們積極實踐。教師還要善于從學生的反饋和回應中判斷溝通是否成功,以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
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藝術才華的空間,提高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美術作品中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否則太多的條條框框會影響、限制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路,使學生的作品缺乏個性與活力,顯得千篇一律,毫無生機。所以,不管學生的作品顯得夸張還是平淡,熱情還是寧靜,奔放還是含蓄,都是有其內在的含義的,是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性的結晶,是學生心靈的反應。正因為這些差異的產生,正是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觀情感、生活體驗和思維方式的不同而產生的“智慧之果”。教師能否正確處理這些“智慧之果”,不僅能讓學生在認知層面上得到很大發(fā)展,而且十分有助于學生形成富有個性的創(chuàng)新人格,構筑起美好的精神家園。因此,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yè)、解惑,而且還要以一份真誠的心與學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見、交心、交友,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這樣將學生的藝術表現力和熱情培養(yǎng)起來,并留給她們一定的空間,讓她們的藝術個性在作業(yè)中表現出來。
學生是課堂上不同的學習個體,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起點都不一樣,認識水平和認識風格迥然各異。我們在對學生進行的講評中多采用教師講評法,這樣的講評方法可能受教師個人的年齡、性別、知識水平及愛好等的影響,有時評價不當往往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阻止學生的思維和個性的發(fā)展。在課堂講評操作中教師不妨試著采用師生互評、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并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能力循序漸進。可行的具體方法有:1、展示學生的作品,師生在評價作業(yè)時進行對比。2、用幾分鐘的時間請幾位有代表性的同學作自我評價,讓她們說出自己的感受。3、請全班同學一起來評價,各抒己見,教師進行總結性的講評。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業(yè)時,多采用鼓勵性的語言,盡量挖掘學生在作業(yè)中表現出來的閃光點,和她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即使有的學生暫時表現不太理想,也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多鼓勵能力較弱的學生,增強她們的信心。教師不光評價作業(yè)的效果,還要注重評價學生參加美術活動中心理的表現。課堂教學應具有包容性,而不是排它性,每一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每一個學生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創(chuàng)新,教師一道否定的目光或一句消極的語言,都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催毀力”。相反,教師那一道贊賞的目光或一句激勵的話語,又會使學生充滿自信并走向成功。
中職幼教美術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教材中的現代美術設計內容,可以提高學生審美素質,加強學生的設計能力。教材中加大環(huán)保意識的滲入,也是學校美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因為環(huán)保意識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所必須具備的一種意識。在美術課中滲透環(huán)保意識,讓學生充分感受環(huán)保問題帶來的憂患,樹立良好的環(huán)保意識。教材中提高學生美術觀,拓寬美術的內涵。科學的進步、發(fā)展和多元文化形態(tài)的相互滲透,具有巨大的包容性,美術教育不但能夠調濟學生的精神和智力,在整個學習中的狀態(tài),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而且更主要的是起到陶冶其情操,優(yōu)化其精神生活的作用,培養(yǎng)她們在學習、生活中對美的事物與“美”的境界的追求欲望和能力。
綜上所述,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引導學生發(fā)展各自的個性色彩,不能拘泥于一種思維,一種形式,一種畫面,一種技法,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展示她們的潛在能力,充分體現她們的美術潛質。同時要使學生成為美術學習中的主體,成為成果創(chuàng)作、成果評價的主體。缺少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的評價的學習不是完整的學習,所以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做到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色,讓學生的個性在美術課堂中盡情地飛揚。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海職業(yè)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