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帆

摘 要 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教學信息化成為當今教育的必然趨勢,云課堂即為信息化教學的產物,云課堂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一個用戶號,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使自主學習、發現學習、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得以更有效的展開。本文主要探討云課堂環境下課前合作學習的開展情況,總結數字化環境下課前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并提出云課堂環境下加強課前合作學習的幾個建議。
關鍵詞 云課堂 課前合作學習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
我們學校是一所九年義務教育制的初級中學。學校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容桂鎮鄉鎮城市化邊緣社區,入學學生參差不齊。面對當代中國精英教育和公民教育、教育公正和效率至上、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對立和沖突的教育生態環境,學校的生存和發展承受著嚴峻的挑戰和壓力。因此,為了提高課堂效率,適應社會發展,課改是我們多年來堅定不移的信念。我校從2009年10月開始進行課堂改革,2014年7月申請了課題《自主學習與合作展示有效教學模式探究——基于初中學生心理需求的視角》,經過多年的探究,于2016年7月順利結題,獲國家一等獎,形成導學案+小組合作的課堂模式,教學成績不斷提高。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教學信息化成為當今教育的必然趨勢,云課堂即為信息化教學的在云端的應用。為了更好地教好書育好人,緊跟社會潮流,學校從2017年9月開始與全朗教育公司合作,利用高分云平臺,開始了云平臺教學的探究之路。云課堂讓每一個孩子可以都隨時利用平板、手機、電腦等多種形式的客戶端進入云數據進行學習,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使自主學習、發現學習、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得以更有效的展開。本文主要探討云課堂環境下課前合作學習展開的一些個人的看法。
1基于云課堂環境下,課前合作學習的展開情況
在沒有引入云課堂前,我們用的是“導學案+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授課,我校都是走讀生,學生課前的預習基本都是利用自習課或家庭作業時間獨立做導學案中課前訓練和新課預習,也就是說課前沒有師生的合作,更沒有生生合作,這就要我們在課堂上給更多的時間學生去合作討論,對課堂的效率有一定的影響。而在云課堂環境下,學生可以先進行課前合作學習,教師通過推小課件、微課等給學生在平臺上學習,可以師生互動留言,也可以在小組內討論,這樣大大節約了課堂討論的時間,給課堂的展示環節提供更多時間。老師出可以根據學生上傳的作業反饋來調整自己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這樣課堂會更有針對性,重難點會更加突出,課堂效率自然也就提升了。學生對新鮮事物一向會更感興趣,去課堂的引入,特別是微課,可以邊看邊學,可以重復看重復學,還可以重復提交作業,即時得到反饋,學生上課時會更加得心應手,回答展示更加自信,學生在課前的預習也就更主動了。
2基于云課堂環境下,課前合作學習的有效展開
2.1利用微課推送課前任務,促進自主學習,達到“先學后教”
老師利用對互聯網教學資源進行篩選后形成本課學習資源庫,將PPT小課件、教學微視頻等分享給學生,幫助他們提前了解學習內容,提高預習效率。學生則通過學習資源庫自學并完成預習自測題,可以了解自己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于在課堂中進一步理解和優化知識。通過自主預習,學生還能形成個性化的學習計劃。甚至通過這個平臺,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功能推送課前預習任務,達到“先學后教”。 例如上《比較線段的長短》一課時,老師可以在課前推送任務,讓學生在家里看微課“線段的畫法”及“線段的中點”,完成一些簡單的嘗試練習后拍照上傳,老師還可以根據學生上傳的作業中掌握學生的學情,并及時做二次備課,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2.2實現“生生互動”,促進合作學習
利用云課堂設置,加強教師引導開展“生生互動”合作學習。在云課堂平臺上設置開放性的合作任務,從而給學生在生生互動時創造一定的空間,引導學生人人為小組獻計獻策,差生為使自己不拖后退,優生為完成小組任務,以求幫助和幫助別人為己任,竭誠互相幫助,互相督促,使小組合作任務完成得更出色,共同進步。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合作任務的投放時間和難易程度,合理配建小組,培養生生合作的習慣,培養學生合作技能,促進學習。比如在上二次函數動點問題綜合題時:
如圖,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以2m/s的速度沿直線l向正方形移動,直到AB與CD重合。設xs時,三角形與正方形重疊部分的面積為ym2,
(1)寫出y與x的關系式;
(2)當x=2,x=3.5時,y分別是多少?
(3)當重疊部分的面積是正方形面積的一半時,三角形移動了多長時間?
這個問題比較綜合,所以就它設計成有一定的梯度幾個問題,可以在云課堂平臺上設置開放性的課前小組合作任務先讓小組討論,課堂展示時3、4號負責相對簡單點的第(1)、(2)小題,1、2號補充完善并展示第(3)小題。這樣既促進了課前的“生生互動”,又提高了課堂效率。
2.3實現“師生互動”,體現高效課堂
我們學校都是走讀生,以住的傳統教學,一般都是課下或放學后以家庭作業的形式布置給學生,這樣的話,老師只能在隔天才能收到作業反饋,也就是說課前沒有師生的合作,更沒有交流,我們也就無法根據學情來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目標及教學策略。在云課堂環境下,利用全朗教育提供的高分云平臺,當中的微課功能、小測的統計功能、拍照上傳等功能都給老師提供便利。課前,教師將課件和練習題上傳至教學平臺,學生自學后提出問題,并帶著這些問題來課上尋找答案。上課時,教師輕點移動教學設備就可以將重要內容推送給學生。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數據都會被系統記錄并分析,從而幫助教師快速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2.4學情跟蹤,因材施教,實現均衡教學
基于云課堂的課前合作學習,使學生得以每次課前合作學習都能有條件通過云課堂的分節學習與拓展學習設置,進入同一起跑線,具體地說,學生能夠發現自己的薄弱知識點并能夠便捷“回防”補漏,能夠最大程度縮小與優差生之間的差距,同時,課外拓展可釋放優生的求知空間,并對他們進一步擴展學習給予及時的優化引導。充分利用云課堂的課前合作學習,可以最大程度為課堂和課后教學掃清障礙,使學生盡早進入狀態,做好準備,以飽滿、自信、成功的體驗投入課堂學習。教師則通過通過學情調查和反饋,教師可以非常快速地收集學生課前預習的相關數據,并經過智能分析處理準確地呈現出學生的困惑,從而幫助教師了解學習者的基礎,以便于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促進因材施教、均衡教學。
3基于云課堂環境下開展課前合作學習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課前合作學習是全課的起始環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第一步, 這項任務的完成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為了讓學生做好這一環節的準備,我們在教學設計的時候必須要:
(1)緊扣教學目標。課前設計是把課堂上要探究的部分問題提前在課前自主學習, 它是為達成課堂教學目標服務的, 因此探究內容必須緊扣教學目標,讓學生知道自己在學習什么知識。
(2)具有一定的探索空間。和傳統意義上的預習或課前學具準備不同, 這里提出的課前探究不是簡單的預先看書,把問題和答案一并照讀; 更不只是制作一點學具, 待上課時使用。這里所說的課前探究是探索性的自主學習, 它包括了類比、觀察、 推理、 歸納、 概括等思維過程。也只有這樣,學生才有可能產生不同的想法, 才能產生思維的碰撞。
(3)難度不宜過大。為了面向全體學生, 課前研究難度不宜過大, 否則會打擊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欲速則不達。問題設計要有一定的梯度,循序漸進,尤其注意支架的提供, 讓學習困難的孩子能得到一定自學指導。
(4)題量適合交流。由于小研究不只起到讓學生個體自主學習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承擔著學習團隊建設的橋梁作用。 因此, 問題數量分學生匯報、 部分學生負責其它工作的, 則可考慮適當減少, 這些均由教學內容的難度與知識點特征來決定。
(5)通過云課堂可以靈活組織定時且及時的在線交流時間,促進“生生互動”及“師生互動”,真正體現合作學習。
(6)通過云課堂的家長用戶端,及時反饋孩子的學習狀態和進度,加強家校合作,共同培育孩子。
如何讓云課堂環境下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我們在課前合作學習這一環節還需要不斷探索,努力研究,相信在不斷的反思與踐行中,云課堂環境下的小組合作學習會更有序,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