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廣順,楊徐陽,陳 巖,晏 飛
(首都體育學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191)
2016年里約奧運會跆拳道女子+67kg級冠軍鄭姝音,研究鄭姝音在里約奧運會預賽、四分之一決賽、半決賽和決賽4場比賽中的技戰術特征。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和中國知網(CNKI)查閱整理相關文獻,通過檢索關鍵詞“跆拳道”、“技戰術”等,查閱相關體育類文獻資料50余篇,對本文的寫作提供 了基本的框架。
1.2.2 錄像分析法
本人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對跆拳道的技術、戰術指標進行了界定,通過界定后的指標進行錄像分析統計。利用專業視頻分析軟件對鄭姝音參加的2016年里約奧運會全部四場比賽的視頻進行逐幀慢放回放,分析鄭姝音的技戰術特征。
1.2.3 數理統計法
在對鄭姝音的四場比賽中進攻技術、防守技術、反擊技術、戰術運用等4個方面進行描述統計,輸入到EXCEL表格,主要從各項指標的應用頻率和成功率等方面分析其技戰術特征。
跆拳道技術是指競賽跆拳道中所使用的能夠充分發揮運動員機體能力,合理有效完成動作的方法。跆拳道技術是為適應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需要而從跆拳道體系中分化出來的,與其他比賽項目一樣,只有在比賽中按照競賽規則的要求,所獲得的成績才能被承認。競賽跆拳道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一些技術的使用,如用拳擊頭,用肘、膝攻擊的技術都被禁止使用,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雙方運動員,減少了傷害事故的發生,同時對運動員的技術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使得跆拳道技術日趨完善。

表1 鄭姝音里約奧運會分數統計
通過表1可以發現,鄭姝音預賽以2:0戰勝尼泊爾選手拉瓦爾、四分之一決賽以4:1戰勝法國選手埃龐蓋、半決賽中加時以4:1戰勝英國選手沃克登、在決賽中以5:1戰勝墨西哥選手埃斯皮諾薩。4場比賽中總得分為15分,其中進攻得分12分,反擊得分為8分,利用對方扣分得分3分。
2.1.1 鄭姝音進攻技術分析
根據動作的功能可將跆拳道技術分為進攻技術、防守技術和反擊技術三大類。進攻技術有橫踢、側踢、前橫踢、雙飛踢和拳的進攻,防守技術主要通過手臂的格擋、腳步的移動來表現;反擊技術有后踢、后旋踢和拳的反擊等。這種分類只是相對的,在跆拳道比賽中,許多運動員在防守或反擊時也使用橫踢、劈腿等技術,或是在進攻中也會使用后踢、后旋踢等反擊動作。這要根據當時比賽的具體情況和運動員的技術使用情況而定。

表2 鄭姝音進攻技術統計
通過表2可以看出,鄭姝音的主要進攻技術是側踢,占所有進攻技術的64%;其次是橫踢,包括前橫踢和后橫踢,橫踢占所有進攻技術的22%;下劈腿和沖拳技術使用次數較少,分別占所有技術使用次數的6%和8%。在所有擊中對手的技術統計中,側踢擊中對手次數最多,側踢擊中對手32次,占所有進攻技術擊中對手的52%,其次是后橫踢,后橫踢擊中對手10次,占比為16%,擊中對手次數最少的下劈腿為6次,占比9%。在得分方面側踢技術得分最高,側踢得分為7分,占總的分的59%,前橫踢、后橫踢各得1分,下劈腿得3分。
鄭姝音身高腿長,在4場比賽中的對手身高均矮于鄭姝音,鄭姝音充分發揮了腿長的優勢,頻繁使用側踢技術,此技術有兩個目的:一是控制距離雙方運動員場上距離,防止對手近身攻擊己方;二是增加攻擊距離和攻擊范圍,利用自身身高腿長的優勢在己方能攻擊到對方的前提下,對方難以攻擊到己方。而橫踢動作幅度大,鄭姝音使用橫踢技術會給對方以近身的機會,所以橫踢使用率低于側踢。
2.1.2 鄭姝音防守技術分析
在跆拳道技術體系中,防守技術是不可缺少的內容,從得分和不失分的角度來看,它與進攻技術同樣重要。在比賽中,得分多,而失分比得分更多則還是輸。如果在得分的同時又能很好的防守住對方的進攻并能抓住機會反擊,獲勝的把握就更大一些。因此,在進行跆拳道技術訓練時,必須重視防守技術的練習。跆拳道防守的主要方法有三種:一是利用躲閃、貼靠等方法,通過腳步的移動,使對方的進攻落空;二是利用手臂的格擋阻截對方的進攻;三是用進攻的方法阻止對方的進攻;三是利用閃躲、貼靠進行防守,閃躲就是當對方進攻時通過腳步的移動,向左右兩側或向后閃躲,從而使對方的進攻落空。而貼靠就是當對方進攻時快速上步與對方靠帖在一起,使對方由于距離過近而無法發揮進攻的威力。

表3 鄭姝音防守技術統計
通過表3對鄭姝音比賽的錄像分析進行防守技術統計,鄭姝音在四場比賽中躲閃技術次數18次,占所有防守技術的37%;使用摟抱技術17次,占所有防守技術35%;使用格擋技術14次,占所有防守技術28%。
本屆奧運會4場比賽鄭姝音只讓對手得了3分,出色的防守幫助鄭姝音順利贏得了冠軍,而且鄭姝音防守極具有層次性,根據對方的進攻由遠到近、由快到慢從而選擇不同的防守方式。可預見的、遠距離進攻選擇躲閃;速度較快且距離較近的進攻使用格擋;為防止對方貼近進攻而選擇摟抱,嚴密的防守技術保證了鄭姝音較少的失分,從而贏得了比賽。
2.1.3 鄭姝音反擊技術分析

表4 鄭姝音反擊技術統計
通過表4對鄭姝音四場比賽的錄像分析進行反擊技術統計,鄭姝音在四場比賽中使用反擊技術64次,其中反擊橫踢技術使用20次,占所有反擊技術數量的32%;使用反擊側踢18次,各所有反擊技術的28%;使用反擊下劈6次,占所有反擊技術9%;使用反擊后踢2次,占所有反擊技術3%;使用反擊沖拳18次,各所有反擊技術的28%。
鄭姝音利用反擊技術得分為8分,占總得分的53%,說明鄭姝音反擊技術運用的較為突出;反擊技術的得分占進攻得分的72%,更加說明鄭姝音反擊得分技術較強。跆拳道反擊技術建立在運動員,能夠抓住對方的進攻間隙防守疏忽的瞬間反擊進攻得分。當對方運動員進攻的同時,利用前后左右的步法移動,在避免被擊到的同時又可以制造戰機,反擊對方進行得分。
在比賽中,根據自己和對手的情況,充分發揮己方特長,限制對方特長,為戰勝對手而采取的計策和方法,即為戰術。跆拳道戰術的實質就在于運動員能在跆拳道比賽中依據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運用自己平時訓練中所練就的各項技能,最有效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去戰勝對手。

表5 鄭姝音戰術統計
通過表5對鄭姝音的戰術統計,其中鄭姝音共使用主動進攻戰術20次,假動作戰術使用18次,防守反擊戰術22次,二次進攻戰術7次。
2.2.1 鄭姝音主動進攻戰術特征分析
鄭姝音利用自己的身體條件和技術特長的優勢,利用主動進攻戰術主動創造使用特長技術的條件,得到機會就用特長技術。4場比賽共使用20次主動進攻戰術,主動進攻技術轉化為4分,得分轉化率為20%。鄭姝音結合主動進攻戰術的特長技術,能夠掌握比賽的節奏,當鄭姝音處于被動地位時,暫時退卻、防守,創造條件,等待時機,一旦機會來臨,再用特長技術。
2.2.2 鄭姝音假動作戰術特征分析
鄭姝音在4場比賽中,運用假動作戰術18次,每場分別使用5、4、3、6次,利用假動作戰術結合進攻技術使得技戰術有機的結合,使對方判斷失誤, 達到預期的目的, 然后抓住時機迅速反擊。假動作就是用一個或幾個虛假動作去掩飾真實動作, 指有目的地造成對方的錯覺, 虛虛實實, 真真假假, 把對方引入歧途,以實現真實的進攻。假動作是比賽常用的戰術之一, 巧妙運用對比賽的勝負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2.2.3 鄭姝音防守反擊戰術特征分析
鄭姝音在4場比賽中使用防守反擊戰術22次,防守反擊戰術與反擊技術相得益彰,針對4個不同的對手類型,使用合理的防守反擊技戰術,在確保防守成功的基礎上,反擊對方進行得分。防守反擊戰術指當對方正面猛烈進攻時,向前、后、左、右方向移動步子,既可以避其鋒芒,又可以制造戰機。也可乘對方進攻時,在防守的過程中反擊對方。
2.2.4 鄭姝音第二次進攻戰術分析
鄭姝音在4場比賽中使用二次進攻戰術7次,在4種戰術中使用次數和使用頻率均為最少,原因是由于鄭姝音身材高大、移動緩慢,不適用二次進攻戰術的前提,并且二次進攻戰術很容易被對方打反擊或迎擊,作為防守反擊為主的鄭姝音使用第二次進攻戰術的次數便少了許多。
3.1 鄭姝音在里約奧運會4場比賽中,進攻技術以側踢為主,占所有進攻技術的64%;其次是橫踢,包括前橫踢和后橫踢,橫踢占所有進攻技術的22%;防守技術躲閃技術為主,躲閃技術使用次數為18次,占所有防守技術的37%。
3.2 鄭姝音在里約奧運會4場比賽中,戰術以主動進攻戰術和防守反擊戰術為主,戰術使用過于單一,主動進攻戰術的成功率有待提升,防守反擊戰術和假動作戰術使用的較為熟練,能夠合理的運用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