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軒,張振東,黨傳奇,聶世軒
(鄭州大學 體育學院校本部,河南鄭州 450001)
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落幕,人們對體育運動的重視和關注日益劇增,其社會需求日益增長,在此階段一大批體育健身的電視“真人秀”節目快速成長起來,如《奔跑吧,兄弟!》、《星跳水立方》、《來吧冠軍》,眾多熱門體育節目的熱播使體育綜藝迎來巔峰。《這!就是灌籃》熱播后,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受到了廣泛人群的歡迎和喜愛,為體育運動的宣傳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正面作用。
《這! 就是灌籃》是由浙江衛視、優酷、天貓聯合出品推出的青春籃球競技原創體育綜藝節目,上線三周,播放量突破3.2億,實現口碑與收視雙豐收,成為現象級的體育綜藝節目。節目邀請過周杰倫、林書豪、郭艾倫、李易峰、易建聯等體育和娛樂明星參與,并擔任戰隊導師。邀請、選拔各個高校學生、籃球運動員和民間籃球高手、街球高手共同組成兩大陣營,節目分為半場3V3和1V1的淘汰制比賽,與正規比賽不同的是節目組自己制定創意有趣的比賽規則,使節目內容具有觀賞性。
如今體育已成為大眾生活的重要部分,越來越多的體育賽事涌現而出。《這!就是灌籃》以籃球為切入點,以籃球以介質,向大眾傳遞籃球運動帶來的魅力。節目召集了來自全國各個地區、不同年齡、不同打法的籃球高手,觀眾既能在1V1比賽中感受選手熱血對抗,也能在3V3中感受到選手在隊伍之間的鼓勵與配合。節目著重突顯了籃球運動的魅力,是現代年輕人所追求的熱血、活力、年輕、永不言敗的精神塑造出的勵志體育競技綜藝節目,為廣大觀眾展現了青春陽光、積極向上的籃球運動精神。同時,在明星效應的綜藝時代,體育明星和娛樂明星的地位和價值在節目里更為深度的展現,通過體育競技比賽所展現的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態度,向大眾積極傳播了體育的正能量。
綜藝節目以娛樂性、休閑性和傳播性的本質,通過新穎的節目內容形式,開展創新模式,營造活躍氛圍,更易激發觀眾澎拜的熱血感,加深對體育、健身與大眾生活相關體育運動的重視,提高人們參與體育運動熱情,對健康體育觀念的形成以及參與體育活動的意愿、時間等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帶動全民體育運動和健身的熱潮,加上明星效應參與其中,通過體育綜藝節目多層次、多角度、多方式認識體育運動,從而豐富大眾的休閑生活,進而養成健身鍛煉意識。
“競技體育”指為取得優異運動成績、戰勝對手,最大限度挖掘發揮個人或集體在體力、心理、智力等方面潛力的運動過程。競技體育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方面的經濟支持,綜藝節目的發展需要吸引大量人民的關注,體育的全球化和獨有的魅力具有很強的關注度,娛樂注入體育使其影響力增強,體育從娛樂中得到經濟支持,二者互利互惠。有學者通過調查(見表1)明顯發現,大部分調查者對娛樂明星參與體育活動或體育主題的娛樂節目興趣高昂,龐大的觀眾市場,使體育綜藝節目成為競技體育宣傳與推廣的有效形式。此外,對競技體育的影響不止在項目上,還有運動員本身。競技體育的高強度對抗性和運動量度,退役后的運動員往往一身傷病或出現更嚴重的情況,另外因缺少教育和知識文化,新的就業崗位成為難題。而娛樂綜藝因其娛樂、休閑的特點,降低了對運動員的就業要求和難度,運動員的影響力和專業特點反而成為在綜藝立足的資本。在役運動員也需要適當的調整來面對枯燥、漫長的訓練和賽季,參加體育類綜藝節目是緩解壓力的良好選擇。

表1 關注娛樂明星參與體育活動與體育主題節目調查表
注:資料來源鄧長波《休閑娛樂產業對于體育的發展研究》
體育產業已在世界上形成具有規模的經濟產業,目前全世界體育的總產值約為4000億美元,并每年20%左右的增長率,其中發達國家的體育產業站GDP的比重達到1%-3%,廣闊的前景已成為未來朝陽的新興產業。近年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總產值每年約有500億元的增長率。尤其在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之后,我國經濟全面進步,我國體育產業迎來巨大發展機遇。
《這!就是灌籃》等一系列體育綜藝節目的熱播,刺激大眾對體育的渴望,加大社會對體育的需求,體育場館、體育器材、體育用品的需求量也隨之增長。這種需求的變化,促使政府加大對體育設施及體育場館的建設,推動體育用品產業創新改革,強化科技性與人文性,打造體育用品國際化品牌,提高我國體育用品產業的國際影響力。
體育產業是圍繞體育運動而形成的,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的產業鏈主要以體育競賽表演業為核心,大眾體育健身業與體育用品制造業作為支柱,體育傳媒業、體育經紀業、體育旅游業等產業為外層產業鏈。隨著《這!就是灌籃》等一系列體育綜藝節目熱播,我國體育產業在背景、規模、運營模式等方面呈現多樣化趨勢,逐步吸引資本市場關注。在籃球運動用品方面,主流產品主要有籃球鞋、運動服飾、籃球器械與球迷產品等。據統計,中國約有3億人打籃球,廣泛的群眾基礎促進了籃球產業的發展。在節目中,明星效應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明星效應可刺激群眾消費,因觀眾對明星的喜愛、信任,從而轉移到對產品的喜愛和信任。
體育旅游以體育運動為核心, 以現場觀賽、參與體驗及參觀游覽為主要形式, 為滿足健康娛樂、旅游休閑為目的, 向大眾提供相關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在中國上海,2015年出臺《上海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明確表明上海體育產業未來10年的發展目標,首要任務是建設全球著名體育城市。目前,上海能容納5萬人的浦東專業足球場已確定立項。未來的浦東足球場將以承接舉辦世界杯、奧運會等頂級足球賽事為標準來進行建設。浦東足球場的立項,意味著考慮遠期城市、人口及上海舉辦特大型國際賽事的發展趨勢,做規劃、預留場地和發展用地,未雨綢繆建設專業體育場館有利于上海建成全國著名體育城市。
體育比賽與電視綜藝相融合,是體育與媒體領域的一次大膽創新。要抓住體育的本質和娛樂要素,結合多種形式合理選擇娛樂元素,豐富人們娛樂生活,振奮民族精神。現代傳媒為體育的發展提供了傳播平臺,通過電視媒體提升體育的社會價值、應用價值、心理價值,增強體育產業在整個經濟鏈的分量和競爭力,滿足大眾健康多樣化需求,推動新的體制發展動力。在當今社會娛樂化大環境下,體育娛樂化應該張弛有度,開發不同人群需求的體育娛樂項目要適度,避免失去其應有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