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旭輝
【摘 要】 目的:分析研究對腦出血患者實施微創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術對再出血率的作用。方法:選擇本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組原則,對照組采取傳統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采取微創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術治療,對比患者手術治療后在出血率、病死率以及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缺損、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對比沒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和對照組相比較具有顯著差異,患者再出血率以及病死率和對照組相比較明顯較低,P均<0.05;結論:針對腦出血患者實施微創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術,臨床效果更加顯著,值得推廣。
【關鍵詞】 微創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腦出血;再出血率;臨床作用
【中圖分類號】R36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031-02
腦出血是一種原發性腦實質出血癥狀,具有復雜的發病機制,發病率、致殘率、致死率較高。近年來,我國腦出血患者每年增加數量在近10萬人左右,對人們身體健康具有嚴重威脅。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顱內破裂會加重腦組織水腫,導致患者出現腦功能障礙,因此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如果降低顱內壓、消除顱內水腫具有重要意義。傳統手術治療方式雖然可以清除血腫,但是由于創傷較大,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微創手術方式開始廣泛應用,具有一定的優勢,現將其臨床應用價值分析如下[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選擇本院收治的腦出血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手術治療時間為2018年5月-2018年12月,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各5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9:21,平均年齡為(63.89±1.17)歲,平均出血量為(52.69±2.74)ml;觀察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7:23,平均年齡為(64.11±0.89)歲,平均出血量為(53.19±1.92)ml,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出血量等一般資料組間對比沒有明顯差距,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開顱手術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采取微創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術進行治療,操作方式如下:通過頭顱CT診斷方式確定患者血腫大小、位置,明確手術過程中的穿刺路徑以及穿刺點,使用小顱椎進行顱骨鉆孔操作,床頭顱骨,通過穿刺針的引導作用通過穿刺點進入血腫部位,拔出穿刺針以后進行固定操作,經過測管將引流管進行連接,開始抽吸,直至抽吸量到達血腫量的1/3以后,在血腫腔中注入尿激酶以及生理鹽水,放置引流夾,夾閉3小時以后開放引流,引流4小時,術后觀察患者血腫清除情況[2]。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BI指數),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病死率以及再出血率[3]。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24.0軟件展開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神經功能缺損、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用x±s表示,展開t檢驗;計數資料(病死率、再出血率)以n/%表示,展開x2檢驗,P<0.05,具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患者NIHSS、BI指數評分 兩組患者NIHSS、BI指數評分治療前數據對比P>0.05;治療后,觀察組NIHSS、BI指數評分和對照組相比較具有一定優勢,數據對比P <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病死率、在出血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再出血癥狀3例(6.00%),死亡1例(2.00%),對照組患者再出血癥狀10例(20.00%),死亡7例(14.00%);P<0.05(X2=4.3324、P=0.0373)(X2=4.8913、P=0.0269)。
3 討論
腦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神經外科疾病之一,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腦出血癥狀的發病率一直呈現出增長趨勢,對腦出血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嚴重威脅,相關研究資料表示,由高血壓引起的腦出血屬于一種非外傷性顱內血腫,發病迅速,因此針對腦出血患者其治療關鍵是消除血腫、減輕顱內高壓,從而減輕對腦組織以及腦神經的損傷[4]。
本文研究資料表示,治療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對比沒有顯著差異,P>0.05;采取手術治療措施以后,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對照組相比較明顯較低,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原因如下:①開顱手術治療方式是一種開放性治療方式,對患者創傷性比較大,容易對患者血腫周圍造成損傷,增加了術后感染風險,會加重患者病情變化。②目前,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在臨床上針對腦出血患者開始廣泛應用微創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術,通過對患者腦脊液引流,降低了患者顱內壓,能夠給有效降低患者周圍腦組織的損傷程度,提高血氧含量,加快血腫吸收[5]。
綜上所述,在腦出血治療過程中應用微創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術進行治療,明顯改善了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以及再出血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向開誠.微創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術治療腦出血患者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25):20-21.
[2] 朱世佳,孫成暉,吳世強,等.微創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術治療腦出血對患者神經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09):15-17.
[3] 黃蔚文.微創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術對腦出血患者的療效分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8,18(03):33-35.
[4] 郭清保,李立宏,楊彥龍,等.微創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術聯合依達拉奉對腦出血患者的療效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7,17(30):5849-5852.
[5] 楊永青,楊瑞林,趙志靖,等.微創下置管抽吸液化引流手術治療腦出血的臨床效果及對神經功能、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J].疑難病雜志,2016,15(09):91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