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莉莉


【摘 要】 目的:評價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方法:隨機分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管理,觀察組實施分層管理模式。結果:觀察組護患矛盾預防知識(98.23±0.99)分、護理缺陷預防知識(95.19±2.87)分、護理差錯預防知識(96.73±2.40)分、發生護理風險者占3.23%,無人投訴,93.55%的患者對護理滿意,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實施分層管理模式,對護理風險進行管理,有助于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預防能力,降低風險發生率,減少投訴患者的數量,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呼吸科;危重癥患者
【中圖分類號】R373.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035-01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respiratory department.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managed by routine metho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tratified management model.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scores of preventive knowledge of nurse-patient contradiction were (98.23 ±0.99), that of nursing defect prevention was (95.19 ±2.87), and that of nursing error prevention was (96.73 ±2.40). 93.55% of the pati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nursing care,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implementation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l The management of nursing risk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risk prevention ability of nurse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risk, reduce the number of complaints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nursing risk management; respiratory department;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前言
呼吸科危重癥患者病情特殊,非計劃性拔管、護患糾紛等風險的發生幾率高,需加強護理風險管理,方可為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提高患者滿意度。有研究指出,實施分層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護理風險管理質量。本文于本院呼吸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的收治的危重癥患者中,隨機選取62例作為樣本,闡述了分層管理模式的應用方法,觀察了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分組,觀察組性別:男/女=15/16,年齡(61.70±4.21)歲,疾病類型:重癥肺炎10例、COPD9例、呼吸衰竭10例、其他2例。對照組性別:男/女=16/15,年齡(61.88±4.30)歲,疾病類型:與觀察組一致。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管理,觀察組實施分層管理模式。呼吸科護理人員需成立風險預防小組,由護士長作為組長,帶領組員預防護理風險。組員應通過民主選舉,選出責任護士。小組中,組長、責任護士及護士均應執行不同的護理任務,共同對護理風險進行預防。(1)護士長:護士長需負責帶領組員擬定風險預防計劃,把控管理風險,評估管理效果。(2)責任護士:責任護士需負責監督計劃的落實,以及時發現護理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及時予以排除。(3)護士:護士需負責落實護理計劃,對風險進行預防。針對攜帶呼吸機者,應確保呼吸機暢通,確保通氣狀況良好。針對咳痰嚴重者,應于稀釋痰液后予以吸痰,預防誤吸。護理人員應時刻保持良好的態度為患者服務,應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預防護患糾紛。針對躁動者,需予以約束,避免發生脫管及墜床。護理人員需詳細書寫護理文書,記錄護理內容,提高護理的全面性與謹慎性。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處理數據,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風險預防知識得分 觀察組護患矛盾預防知識(98.23±0.99)分、護理缺陷預防知識(95.19±2.87)分、護理差錯預防知識(96.73±2.40)分,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2.2 風險預防效果對比 觀察組發生護理風險者占3.23%,無人投訴,93.55%的患者對護理滿意,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呼吸科危重癥患者的常規護理模式,具有預見性差的缺陷[1]。護理人員雖可及時發現風險,并將其解決,但患者的投訴率仍居高不下[2]。本組接受常規護理者,發生護理風險者占22.58%,投訴率12.90%,67.74%的患者對護理滿意。進一步觀察發現,本組護理人員護患糾紛、護理缺陷及護理差錯預防知識得分,同樣有待提升。可見,常規護理模式仍存在缺陷[3]。
分層管理模式為護理風險管理模式的一種,要求將護理人員分為不同層級,嚴格落實責任制及監督制度,系統性的展開風險管理工作[4]。該管理模式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風險管理中應用的過程中,對護士長、責任護士及護士進行分工,可明確三者的護理內容,提高護理效率[5]。由護士通過吸痰、約束等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可于消除護理隱患,進一步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率[6]。本文研究發現,實施分層護理模式后,本組護理人員護患矛盾預防知識(98.23±0.99)分、護理缺陷預防知識(95.19±2.87)分、護理差錯預防知識(96.73±2.40)分,與采用常規模式管理相比,護理人員的風險預防能力更強(P<0.05)。進一步觀察發現,本組患者中,發生護理風險者占3.23%,無人投訴,93.55%的患者對護理滿意,與采用常規模式管理相比,優勢顯著(P<0.05)。胡藍月[7]同樣觀察了分層管理模式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實施該模式后,患者護理風險發生率為5%,研究結果與本文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實施分層管理模式,對護理風險進行管理,有助于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預防能力,降低風險發生率,減少投訴患者的數量,提高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江秀娟.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呼吸科危重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8,8(23):159-161.
[2] 顧建華,蔡曉麗.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95):219.
[3] 程玉琴.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90):134.
[4] 田曉容,宋梅娟,王英.呼吸科住院患者夜間存在的護理風險以及對策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2):98+101.
[5] 陳小青.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9):88-89.
[6] 王曉琴.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83):123.
[7] 胡藍月,袁紅.護理風險管理在呼吸科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0):157+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