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艷

【摘 要】 目的:觀察在降低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墜床跌倒中實施預防性護理的應用療效。方法:選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期間88例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4例患者。觀察組實施預防性護理,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以及墜床跌倒事件發生情況。結果:經過相關護理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情況顯著高于對照組,墜床跌倒事件發生情況明顯較低,兩組數據比較有差異(P<0.05)。結論:在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中實施預防性護理,能夠顯著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減少墜床跌倒不良事件,值得今后推廣應用。
【關鍵詞】 護理;心血管內科;墜床跌倒;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181.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142-01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升,心血管類疾病患病幾率也在逐年增長。心血管類疾病是一種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的慢性疾病,多數患者表現為機體功能衰竭以及行動不便等,易引起墜床跌倒等危險事件的發生。墜床跌倒不僅會造成患者外傷,嚴重還會導致患者出現骨折疾病,從而影響患者疾病恢復,產生生理和心理負擔。而有相關報道指出[1],對于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同時實施有效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護理滿意度,提升工作質量,促進患者恢復。因此,本文為進一步研究,通過選入88例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分別使用不同護理模式進行干預,觀察其臨床應用效果,現將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期間88例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4例患者。觀察組中:男24例,女20例,年齡范圍46-76歲,平均年齡(63.05±2.06)歲。對照組中:男26例,女18例,年齡范圍45-78歲,平均年齡(64.37±2.56)歲。兩組之間(性別以及年齡等)無差異,P>0.05。
1.2 方法 觀察組實施預防性護理,內容為:(1)首先進行風險評估,按照風險管理流程評估患者發生墜床風險情況,根據《住院患者墜床跌倒事件危險因素評估量表》對可能發生墜床跌倒風險進行評估,按照低級、中級以及高級等三個等級,針對不同級別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輕度指導患者進行下床等其他行動時需專人陪護,合理運用各種防護工具。中級需在患者如廁、沐浴時專人看護,高級需派人24小時進行看護,以免發生不良事件。(2)護理人員及時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可能誘發不良事件的危險因素,使家屬和患者意識到其中危害性,促使其積極主動配合臨床操作,減少不良事件發生。并保持病室環境衛生,每日清潔后,及時吸干地面多余水分,預防患者滑倒;在衛生間或者淋浴房內可擺放防滑墊或警示牌等,囑咐家屬患者如廁時在旁陪同,以免發生跌倒。(3)如若患者已經發生跌倒事件,立即進行評估患者受傷情況,通知值班醫師進行處置并安撫家屬情緒。在患者餐前、洗漱以及夜間高發時間,護理人員加強病室內巡視,及時發現潛在危險因素。
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干預,內容為設立床欄,將患者常用物品固定位置擺放,在床頭、床尾以及病室內黏貼醒目警告標識,囑咐患者坐起或行走時需有人陪伴,避免單獨行走。叮囑患者穿著防滑鞋,防止穿拖鞋行走,保持病室內清潔干燥等[2]。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使用問卷調查方式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分,以標準滿分100分,分為非常滿意≥90分,滿意80-89分,不滿意<80分。并觀察兩組墜床跌倒事件發生情況[3]。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8.0統計軟件,測量數據表示用x±s,使用t檢驗,計數數據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明顯低于觀察組,兩組比較有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墜床跌倒事件發生情況 觀察組墜床跌倒事件發生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組,兩組數據比較有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心血管內科患者常因生理機能逐漸下降,一過性腦缺氧、嚴重心律失常等原因引起墜床跌倒,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而預見性護理是護理質量改進工作效率的重要部分,采取預見性護理風險管理計劃,可通過重視對護理干預中危險事件管理,積極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加強風險防范教育,降低墜床跌倒的發生,減少護患糾紛[4]。
有相關報道指出,常規護理干預過于局限,不能夠徹底改善患者不良癥狀,臨床應用效果不佳[5]。而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后,臨床效果顯著,例如能夠從風險評估開始,通過對存有墜床跌倒風險較高患者采取更佳細致護理,做好風險評估,結合本科室所存在安全隱患,針對評估結果做好環節控制,在事情發生之前及時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防止墜床跌倒事件的發生。從健康知識宣教方面進行干預,通過加強患者和陪護家屬健康教育,自覺遵守規章制度和及護理計劃,預防危險因素的發生。從加強安全管理方面進行干預,通過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提高護理人員預見性。在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中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不僅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墜床跌倒事件的發生,還能夠促使患者積極主動地配合護理工作,保障疾病預后,確保住院期間安全。本文通過研究兩種不同護理方法在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中的臨床療效,比較兩種方法改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結果證實,實施預見性護理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墜床跌倒事件發生較少,臨床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在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中實施預見性護理,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任彩霞.人本位整體護理在神經內科墜床跌倒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6):12-13.
[2] 韋春瑜.預見性護理應用于減少腦卒中患者跌倒/墜床事件中的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07):36+186.
[3] 楊艷飛.循證護理在預防心內科老年患者跌倒/墜床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20):124-126.
[4] 周文婷,羅何婷,劉燕妮.預防性護理對降低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墜床跌倒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04):23-25.
[5] 楊莉君,楊秀華,陳虹利.心血管內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及對策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