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輝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紅細胞冷凝集對血液分析儀檢測的影響和處理方法。方法:對20例紅細胞冷凝集標本在3種不同條件下使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XE-5000進行檢測。結果:20 ℃條件下,20例標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均有異常報警;37 ℃水浴30 min后,其中15例標本無異常報警,5例標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均有異常報警;25 ℃條件下37 ℃水浴30 min,20例標本均無異常報警。結論:紅細胞冷凝集對WBC、HGB和PLT檢測結果基本無影響。對RBC、HCT、MCV、MCH和MCHC檢測結果有影響,在日常工作中,應引起重視,并對紅細胞冷凝集標本進行科學處理。
【關鍵詞】 冷凝集;血細胞分析儀;冷凝集素
【中圖分類號】R24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256-01
血細胞分析儀是臨床實驗室檢查常用的檢驗儀器之一,血細胞分析結果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對病人的診斷和分析,但在血常規的日常檢測中經常會遇到很多影響因素,例如:血小板假性減少癥,紅細胞凝集(冷凝集),脂血/溶血,有核紅細胞,白細胞增多,瘧疾,采樣、抗凝不當等。因此,在血常規的檢測過程中做好質量控制是至關重要的。為了及時發現和準確排除紅細胞冷凝集對血細胞分析儀的影響,該實驗選擇了從2015年1月—2017年5月共20例紅細胞冷凝集的標本在3種不同條件下檢測:①普通室溫(20 ℃);②37 ℃水浴30 min后立即檢測;③25 ℃條件下37 ℃水浴30 min后立即檢測,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1.1 儀器與試劑 日本Sysmex公司生產的XE-50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及配套原裝試劑、日本奧林巴斯光學株式會社生產的雙筒顯微鏡。原廠配套正常濃度和高濃度質控品。
1.1.2 標本 從2015年1月—2017年5月撫順礦務局醫院住院患者血常規標本中,通過鏡檢篩選出20例紅細胞冷凝集標本。所有標本均按常規全血細胞檢測,血細胞分析儀每半年校準一次。每日測定正常濃度和高濃度2個濃度的質控品,結果均在控。標本通過靜脈采血2 mL,加入EDTA-K2抗凝的真空管內,輕輕地顛倒混勻。于采集后4 h內,在XE-50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完畢。其中男性12人,女性8人。其中包括肺炎支原體10例,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3例,多發性骨髓瘤2例,肺癌1例,白血病 2例,惡性淋巴瘤2例。
1.2 方法 將20例紅細胞冷凝集的標本采用不同的方法處理后,在日本Sysmex公司生產的XE-50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血液分析儀所使用的試劑為原廠配套。顯微鏡為日本奧林巴斯光學株式會社生產。瑞士吉姆薩染液由貝索生物技術公司提供。①普通室溫(20 ℃); ②37 ℃水浴30 min;③25 ℃條件下,37 ℃水浴30 min。記錄3種不同條件下紅細胞﹑紅細胞壓積、血紅蛋白﹑紅細胞各項參數﹑白細胞﹑血小板的值。該儀器以半導體激光器流式細胞技術結合熒光染色技術檢測白細胞,電阻抗法測定紅細胞和血小板,比色法測定血紅蛋白。以上3種方法檢測的同時觀察管壁紅細胞聚集的情況,檢測各推兩張血涂片,瑞士吉姆薩染色,雙筒顯微鏡鏡檢。
1.3 統計方法 使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
2 結果
紅細胞冷凝集的標本在3種不同的環境下檢測時可發現:普通室溫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均有異常報警(Agglut和Turb/Hb)。紅細胞直方圖可見異常的大紅細胞峰。管壁上有細砂粒樣凝集顆粒;血涂片發現血膜上有許多細小顆粒,顯微鏡下可見紅細胞大量聚集在一起。
37 ℃水浴30 min后, 15例標本未發現抗凝管管壁有凝集顆粒,試管壁上的小片狀凝塊消失,紅細胞分布圖形正常,無報警信息。鏡檢血涂片,可見紅細胞均勻分布。其余5例標本仍然提示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有異常報警(Agglut和Turb/Hb),紅細胞直方圖異常。
室溫25 ℃時,標本37 ℃水浴30 min后,20例標本均未出現報警信息。管壁無凝集顆粒,鏡檢血涂片,可見紅細胞均勻分布。
①普通室溫(20 ℃)和37 ℃水浴30 min 的結果比較,WBC、HGB、PLT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紅細胞、紅細胞壓積(HCT)、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37℃水浴30 min和25 ℃條件下37 ℃水浴30 min的結果比較,WBC、HGB、PLT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紅細胞、紅細胞壓積(HCT)、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冷凝集素是冷反應型抗紅細胞抗體,在受冷后可使紅細胞出現聚集[1]。在0~4 ℃時最易和紅細胞膜抗原結合,是較強的使紅細胞凝集的一種自身免疫性抗體,可存在于正常人的血清中,抗體多數是IgM型。低效價的冷凝集素一般無臨床意義,通常16 ℃以下可使紅細胞發生凝集,30 ℃以上不發生凝集[2]。這種自身凝集反應是可逆的,當環境溫度升高后,凝集的紅細胞可自行解聚[3]。正常人血液中都有一定量的冷凝素抗體,但滴度較低,在1∶16以下。正常情況下,不會導致不良反應。但當機體處于感染等病理情況時,機體的冷凝素的含量增加,可以引起凝集反應。很多疾病如多發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癥、淋巴系統增殖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病毒和支原體感染、癌癥、白血病、妊娠等都可以出現冷凝集反應。
綜上所述當遇到疑似冷凝集標本,如RBC,HGB比例嚴重不符時(正常人HGB和RBC的比例為30∶1),首先觀察試管內標本狀態,仔細觀察紅細胞分布的直方圖和出現的報警信息,同時檢測冷凝素的效價。當標本確定為冷凝集后,37 ℃水浴30 min后,可以利用空調提高室內的溫度到25 ℃以上,此方法可以消除冷凝集素的影響。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冬天溫度較低的時候,經常會遇到標本發生冷凝集情況。正確識別和處理冷凝集標本的異常檢測結果,對臨床準確評估患者的病情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 程魯京,薛華月,王卉.寒冷凝集素對血細胞分析干擾的排除[J].武警醫學院學報,2000,9(4):280.
[2] 陳忠,張莉尼.7例抗IgM國內文獻綜合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2002, 20(2):93.
[3] 林軍,單衛民,趙勝.冷凝集素綜合征引起配血困難一例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2000,18(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