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波
【摘 要】 母乳喂養是最原始、最科學、最有效的喂養方法。本人從產前、產后、乳房護理三方面闡述了如何促進母乳喂養成功,讓每個嬰兒都盡可能的得到營養豐富,適合嬰兒成長的母乳,使母乳喂養工作順利進行。
【關鍵詞】 孕產婦;產后;母乳喂養;乳房護理
【中圖分類號】R36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286-01
母乳中的各種營養成分最適合嬰幼兒生長發育所需,是嬰兒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喂養不論是對嬰兒還是對母親、家庭以及醫院、社會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深刻的意義。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制定《嬰幼兒喂養全球戰略》明確提出:母乳喂養是為嬰兒健康成長與發育提供理想食品的一種無以倫比的方法。促進母乳喂養成功成為我們護理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怎樣才能促進母乳喂養成功,參考近幾年的相關文獻并結合臨床實踐進行歸納總結,綜述如下:
1 我國母乳喂養的現狀
世界衛生組織于2000年提出:4-6個月嬰兒母乳喂養率至少達到80%,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及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母乳喂養率一直呈下降趨勢,為了提高母乳喂養率,世界各國政府及醫療等采取一系列相應的措施,如進行各種形式的母乳喂養宣傳,舉辦孕婦學校,創建愛嬰醫院,設立母嬰同室等等。使人們逐步認識到母乳為嬰兒提供合理營養及免疫物質,降低嬰兒患病率及死亡率,促進嬰兒的身心發育,增進母嬰感情,同時可幫助母親產后子宮復舊,加速惡露排出,降低乳腺癌、卵巢癌等腫瘤的發病率[1]。到底有哪些方法有利于促進母乳喂養的成功,各方面專業人員做了很多的調查和研究。
2 產前護理
隨著人們對母乳喂養認知理念的不斷提高,加強母乳喂養變得簡單可行,然而準媽媽自身的問題卻在增加,比如:對乳房缺乏正確的早期護理,擔心哺乳后乳房變形,擔心影響以后的工作等等,致使母乳喂養得不到保證 。母乳喂養是否成功不僅取決于產婦本身,孕期母乳喂養知識的宣教指導對于提高哺乳質量也至關重要[2]。
2.1 武玉芹[3]提出孕期健康宣教是心理護理的一種最有效的方式,也是人與人之間溝通最直接最信賴的手段。通過健康宣教可以使準媽媽更加了解孕期常識,轉變她們錯誤的思想認知,能正確認識孕期的每個階段乳房發生不同的生理性變化。及時給予乳房保健、保護的相對應的有效的護理措施,調整好心理狀態,積極努力的要求純母乳喂養 。世界范圍的實踐也已充分證明了有效的健康宣教干預工作是提高母乳喂養率的重要手段[4]。
2.2 乳房早期的護理干預 曹英蘭[5]從乳房的支托、乳房的清潔、乳房的護理按摩幾方面闡述。有研究指出,早期乳房按摩能增加乳房腺體組織血液循環,疏通乳腺管,可促進產婦早泌乳、多泌乳[6]。防止產后哺乳時乳頭發生皸裂、破損,改變乳頭凹陷,促進哺乳喂養成功。吳秀菊[7]通過調查研究對懷孕37周以上的孕婦進行乳房按摩與產后母乳喂養成功率之間的關系得到結論:對懷孕37周以上孕婦進行乳房按摩明顯促進母乳喂養成功率,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產后哺乳導致乳房問題的發生。
3 產后護理
哺乳早期,由于部分產婦掌握的乳房護理和母乳喂養知識不全面,出現乳房腫脹、乳頭相應變短、嬰兒吸吮困難等 影響母乳喂養的成功率。因此,產后的護理尤為重要。
3.1 做好心理護理,讓產婦跟已取得成功母乳喂養的產婦多進行交流,增強母乳喂養成功的信心。
3.2 早接觸早吸吮 新生兒在出生后最初2h是啟動覓食反射和吸吮動作的最佳時期。正常產婦分娩后30min內母嬰躶體皮膚接觸,并讓嬰兒吸吮30min以上。早吸吮有利于乳汁的早分泌和多分泌,有利于乳房的健康和子宮的收縮。楊煜[8]通過嬰兒吸吮以及乳房護理對初產婦泌乳的相關情況的觀察得出結論,初產婦分娩后要盡早讓嬰兒吸吮乳房,能縮短產婦初乳分泌的時間,增加產婦的泌乳量,降低產婦產后乳房脹痛的發生率,促進母乳喂養成功。黃蓉等[9]通過抽樣調查研究得出結論:產后母嬰皮膚接觸持續1h,可以讓嬰兒較早識別母親乳汁的氣味和持續較長的母乳喂養時間 對首次母乳喂養有促進作用,并能有效提高產后早期母乳喂養率。
3.3 堅持母嬰同室,按需哺乳 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正確的喂奶方式,一般常用坐式、側臥式、環抱式等。正確的喂奶方式有利于防止乳頭疾病的發生,促進母乳喂養成功[10]。
3.4 嬰兒正確的含接姿勢是是否做到有效母乳喂養的關鍵 哺乳時先擠壓乳暈周圍組織,擠出少量乳汁以刺激嬰兒吸吮,然后把乳頭和大部分的乳暈放進嬰兒口中,用一只手托扶乳房,防止乳房堵住嬰兒鼻孔。
3.5 教會產婦正確的擠奶手法 每次喂奶后應將乳汁排空,以防乳汁淤積,影響乳汁的分泌和通暢,降低母乳喂養成功率。
3.6 注意保持乳房的清潔衛生 每日至少用溫水洗浴乳房兩次,促進乳腺管的通暢 增加懸韌帶的彈性,防止乳房下垂。
3.7 乳房修護治療儀的應用 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產后延伸服務越來越受到產科醫生的重視。如今,乳房修護治療儀作為一種新的治療儀器對產后乳房護理起到良好的效果。車曉慧[11]、張愛橋等[12]、朱小平[13]、趙慧娟[14]分別通過臨床比較指出,乳房修護治療儀操作簡便,治療時間簡短,安全、無創、無副作用,能促進乳汁分泌,疏通乳腺管,減輕乳房脹痛,促進子宮收縮,預防產后出血,提高產科服務質量,增強產婦哺乳的信心,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
3.8 產科護士對產婦的護理包括眾多內容 設計健康宣教,心理干預,護理干預等。其中指導母乳喂養是極其重要的部份。因大多產婦沒有母乳喂養的經驗,護理人員需要幫助產婦建立母乳喂養的信心,教會產婦母乳喂養的相關技巧和專業知識[15]。產科護士對母乳喂養及乳房護理的相關知識認知掌握情況及實施效果直接影響母乳喂養成功率。唐鴻玉[16]的調查顯示仍有一部分護士對相關知識不夠熟悉,護士的認知程度對其正確實施護理干預有較大的影響。產科護士仍需不斷學習產婦乳房護理的相關知識,認真嚴謹的執行各種有效的護理干預,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
4 乳房問題及相應的護理措施
4.1 乳房脹痛 產后3天內,因淋巴和靜脈充盈,乳腺管不暢,乳房逐漸漲實、變硬,此時若乳房護理不到位,沒有做到有效的母乳喂養,會引起乳房脹痛。工作實踐中總結,產后乳房脹痛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癥狀。(1)盡早哺乳(2)外敷乳房 靳曉丹[17]提出的包心菜外敷:取磨盤形的包心菜一棵,將每片菜葉完整剝下,沿著腋下胸大肌整個乳房用菜葉全部覆蓋,可用胸罩略加壓,使菜葉與皮膚接觸,持續24小時取下,可達到滿意效果。趙娟[18]提出的冷熱敷乳房:產后初漲時先用冷敷減輕腫脹,待乳汁稍通暢后改為熱敷,用50%硫酸鎂濕熱敷法經實踐觀察,達到促進乳房血液循環,減輕乳汁淤積,清除乳房腫脹的目的。(3)按摩乳房 乳房按摩促進提前泌乳,減輕產婦的乳房脹痛,提高母乳喂養率。馮曉華[19]、李建紅[20]提出的乳房穴位按摩,主要通過按摩膺窗、膻中、乳根、神封、和天池5個穴位,使乳房變軟,刺激血液循環,促進乳汁分泌,彌補吸吮的不足,減少乳房脹痛。(4)佩戴合適的乳罩 (5)服用藥物 可口服維生素B6或散結通乳的中藥。
4.2 乳頭凹陷短平 有些產婦的乳頭凹陷,一旦受到刺激乳頭呈扁平或向內回縮,嬰兒很難吸吮到奶頭,影響母乳喂養。可指導產婦做以下練習 (1)乳頭伸展練習 將兩拇指平行放在乳頭兩側,慢慢地由乳頭向兩側外方拉開,牽拉乳暈皮膚及皮下組織,使乳頭向外突出,每天數次[21]。(2)乳頭牽拉練習(3)配置乳頭罩 此外可指導產婦改變喂奶姿勢或使用假乳套以利嬰兒含住乳頭,也可用吸乳器進行吸引。嬰兒饑餓時可先吸吮平坦一側。
4.3 乳頭皸裂 乳頭皸裂的產婦由于疼痛不愿喂哺嬰兒,降低母乳喂養成功率。輕者指導繼續哺乳,哺乳時取舒適的姿勢,哺乳前濕熱敷乳房3-5分鐘,擠出少許乳汁使乳房變軟,哺乳后用少許乳汁涂在乳頭和乳暈上,短暫暴露使乳頭干燥。疼痛嚴重者可用吸乳器吸出乳汁喂哺,治療可在皸裂處涂抗生素軟膏或10%復方息香酸酊。
4.4 乳腺炎 輕度乳腺炎時哺乳前濕熱敷乳房3-5分鐘并按摩乳房,輕輕拍打和抖動乳房,哺乳時先喂患側乳房,充分吸空乳汁,同時增加哺乳次數,哺乳后休息好,飲食要清淡,
4.5 乳汁不足 對于乳汁不足的產婦,指導其正確的哺乳方法,按需哺乳、夜間哺乳、調節飲食、同時鼓勵產婦樹立信心。李艷平[22]提出的乳房按摩催奶:采取規范手法,長期堅持(1)前期按摩 在妊娠第36周后即可施行,妊娠第37周后可進行乳頭按摩(2)后勤按摩 產后頭3天開始進行乳房按摩可增加乳房局部血液循環,軟化乳房,使乳腺管通暢,有利于乳汁及時排出。注意指導產婦按摩手法要正確規范,避免盲目的用力擠壓乳房而引起或加重乳腺炎。
5 產婦出院后指導
醫護人員應同產婦及家庭成員共同評估可動用的家庭支持系統,根據產婦身體情況協助制定切實可行的產休計劃,建立隨訪聯系制度,加強產后訪視工作,提供咨詢機會,隨時幫助產婦解決母乳喂養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糾正錯誤觀念,指導科學喂養。
6 展望未來的發展趨勢
母乳喂養是一種易受主客觀多重因素的影響,易變的一種行為。需要社會各界全方位的配合和支持才能不斷提高母乳喂養率,促進嬰兒的健康發育和成長。母乳喂養是提高人口素質的一項重要措施。然而產后產婦哺乳依從性差、乳汁分泌延遲、乳汁不足、乳頭皸裂、扁平凹陷、乳房脹痛等是臨床常見的癥狀,是母乳喂養過程中常遇到的困難,是急需我們解決的問題。[23]產科護士在母乳喂養中起了極其關鍵的作用。護士應熟練掌握母乳喂養的相關知識以及各種產科、乳房護理方面的操作,工作熱情、耐心、細致,對產婦產前、產時、產后的全身情況做全面的評估,針對每個產婦在實施母乳喂養過程中存在知識、經驗缺乏,身體因素,乳房問題等實施個性化護理服務,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盧琴紅等.杭州市母乳喂養現狀調查及對嬰兒生長發育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6,5(10):2167
[2] 黃麗梅.孕產期行母乳喂養知識指導對提高哺乳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1(1):126
[3] 武玉芹.孕婦健康宣教及早期乳房護理促進母乳喂養的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2,7(20):352
[4] 丁社教等.產婦母乳喂養自信心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圍生期護理干預效果[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5,2(2):260
[5] 曹英蘭.孕產婦的乳房護理[J].北方藥學,2013,8(12):190
[6] 覃桂榮.產后早期乳房護理干預對母乳喂養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6,3(9):64
[7] 吳秀菊.乳房按摩促進產后母乳喂養成功率的影響分析[J].中醫外治雜志,2015,6(3):36-37
[8] 楊煜.嬰兒吸吮及乳房護理對初產婦泌乳相關情況的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2,7(29):658
[9] 黃蓉等.早期母嬰皮膚接觸1小時對初產婦產后6個月母乳喂養的影響[J].2015,12(12):1420-1424
[10] 王雪芹.婦女產后乳房護理體會[J].醫學信息,2011,11(11)485
[11] 車曉蕙.三種方法在產后乳房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齊魯護理雜志,2012,5(18):11
[12] 張愛橋.手法護理聯合低頻脈沖治療儀在母嬰分離產婦乳房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3,7(7):154
[13] 朱小平.乳房修護治療儀在產后乳房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1,11(33):120
[14] 趙慧娟.早期護理干預在產后催乳、產后康復應用中的效果觀察[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3,6(3):426
[15] 常燕敏.母乳喂養路徑宣教對產婦喂養成功率及知識掌握程度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學,2015,3(3):88
[16] 唐鴻玉.產科護士對產婦乳房護理的認知態度及行為分析[J].醫學信息,2011,5(5):2103
[17] 靳曉丹.產后乳房護理[J].醫學信息,2011,6(6):239
[18] 趙娟.產后乳房的護理[J].醫學信息,2012,7(2):248
[19] 馮曉華.中醫穴位按摩在母嬰分離產婦乳房護理中的作用[J].中外醫療,2012,6(26):4
[20] 李建紅.產后乳房護理體會[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10(10)96
[21] 應素霞.母乳喂養咨詢對母乳喂養的促進作用[J].浙江醫學教育,2016,2(1):24
[22] 李艷平.催乳按摩可以促進嬰兒母乳喂養[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3):251
[23] 饒細蓮.階段式目標健康教育在母乳喂養產婦乳房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7(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