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紅
摘要: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為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解決民營企業融資問題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對于民營企業后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文章從界定民營企業的概念、民營企業融資現狀、研究破解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的重要意義等概念出發,分析了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具體表現及原因,進而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民營企業 融資 成因對策
一、相關概念界定
(一)民營企業的概念
民營企業是指所有的非公有制企業除“國有獨資”“國有控股”外,其他類型的企業只要沒有國有資本,均屬民營企業。其實,“民營企業”是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產生的以個體、私營企業為代表的企業在我國的經濟中也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我國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人數為我國提供了眾多的就業崗位,可見民營企業在促進就業方面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相對于國有經濟,民營經濟的發展速度更快。數量也更多。當前的民營經濟已經成為了國家經濟環境中非常重要的力量。但從當前民營經濟的生存環境來看,民營經濟仍處于經濟發展中的弱勢群體,一些民營企業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中脫穎而出,成為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中堅力量。但更多的是在經濟發展中仍沒有發展企業,還處于創業的成長期,并在競爭中積極努力尋求壯大和發展。
(二)民營企業融資現狀
當前我國民營企業遇到最大的難題就是融資難的問題,在融資問題上,民營企業由于自身規模較少,財務制度建立欠規范,難以達到一些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貸款的要求,在存貨、應收賬款的管理上,中小民營企業的償債能力參差不齊也導致了企業之間相互拖欠款項的事情發生,使得企業的壞賬風險增加,大量的資金積壓在應收賬款、存貨上,無法轉變為企業所需的資金,長期無法收回貨款,導致企業產值高、效益低的現象。所以,很多民營企業在成立后不久便如曇花一現般消失了,留下眾多的民營企業在市場的夾縫中慘淡經營。據調查,民營企業融資困境的平均比例為75.9%,中小民營企業為76.35%。80%的民營企業都認為融資問題是阻礙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三)研究破解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的重要意義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我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截至2017年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6500萬戶,注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我國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為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習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更是明確了“要優先解決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甚至融不到資問題.同時逐步降低融資成本。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機構監管考核和內部激勵機制,把銀行業績考核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掛鉤,解決不敢貸、不愿貸的問題。要擴大金融市場準入。拓寬民營企業融資途徑,發揮民營銀行、小額貸款公司、風險投資、股權和債券等融資渠道作用。對有股權質押平倉風險的民營企業,有關方面和地方要抓緊研究采取特殊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避免發生企業所有權轉移等問題。”應該說,長期以來困擾民營企業發展的融資難、融資責問題得到了高層的格外重視,因此,筆者認為,非常有必要對這一問題進行梳理,從而落實好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徹底根治這一難題,為民營企業發展春天的到來驅除最后一絲寒意。
二、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具體表現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問題
一是融資渠道窄。民營企業尤其是占其中絕大多數的小微企業總體上處于起點低、實力薄弱、經營效益差、負債率較高。管理不規范的初級發展狀態。企業財務不規范、離公司制的管理要求相差甚遠。絕大多數小微企業出于管理理念或費用的考慮,沒有建立完善的財務制度,往往得不到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二是融資成本高。金融機構出于風險考慮,對民營企業貸款門檻要求較高,從行業準入、信用、資金、管理、抵押物、盈利能力等方面要求相當嚴格。民營企業由于受自身條件的限制,處于弱勢地位,在利率和收費標準方面只能被動地接受金融機構確定的利率及收費標準。尤其是地方商業銀行對民營企業利率一浮到頂,小額貸款公司甚至達到了民間借貸利率的水平。在此情況下,民營企業不得不轉向利率更高的民間借貸。三是融資渠道險。民營企業由于其融資渠道單一、融資環境差、融資成本高,往往通過親朋好友的借貸、企業職工的內部集資,甚至是非法集資或借貸進行融資。這樣,個人資金進入了高利貸市場,甚至部分金融機構的資金和個別銀行員工也非法參與到民間借貸之中。一旦發生資金鏈斷裂,民營企業的生存就要受到威脅,甚至破產倒閉。
(二)原因分析
1.企業自身的原因。一是信用度差,保護銀行債權的難度較大。民營企業信用度不高,管理層缺乏誠信意識,會為眼前的利益而做出違約的事情。這不僅會加大企業的信用風險。還會增加銀行維權的難度。銀行很有可能會因高額的成本代價而拒絕給企業放貸。二是財務管理水平較低。許多民營企業財產權是單一的,處于初級階段,財務管理水平比較低。多數民營企業在銀行信貸和結算業務方面的準備時間比較長,或是不符合貸款的要求,這會導致貸款項目的審查難度和審批時間有所增加。三是財務制度不夠健全、信息不透明。民營企業的信息難以被現代社會掌握,其財務信息大都服務于內部管理人員。多數民營企業有信息封閉、治理不標準、賬目報袁凌亂的情況,他們的融資成本和管控風險較大。會計報表可能也無法公允地反映真實的企業財務情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這加大了銀行對民營企業監督和審查的難度。
2.外部原因。一是國有商業銀行金融機構體系、信貸體制。國有商業銀行主要承擔著為國有經濟提供金融性服務的任務,其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的國家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大型企業,而對民營企業大多采取歧視的態度,即所謂的所有制歧視。國有商業銀行出于資金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考慮,而不愿向民營企業提供貸款。再加上國有商業銀行機制缺乏靈活性,信貸經營體制改革提高了對中小民營企業的貸款準入門檻。二是我國的資本市場為民營企業提供的融資渠道有限。資本市場在中國的發展歷程較短,其結構上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不能充分滿足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目前,證券市場缺少能夠滿足不同企業融資需要的多層次資本體系,私人權益資本市場還不能夠很好地調節資本供給方和需求方,長期票據市場發育程度還很不健全。這些表明民營企業想順利的利用資本市場籌資條件還不成熟。二級市場又受到各方面條件因素的影響,也不可能成為民營企業的進行融資的主要渠道。因此,民營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是有限的。三是一些制度歧視也阻礙了民營企業的融資擴展。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和傳統意識的影響,金融部門的一些人員對大多數民營企業避而遠之,怕出問題擔責任。因此,一些人員在具體操作中通常會盡量限制對民營企業的貸款數額,貸款手續比較繁雜、抵押條件過于苛刻,抵押率過低、對抵押品要求過高。此外,在國家相關的政策上也明顯的存在著所有制歧視,在這種歧視性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著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的拓展。
三、破解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具體對策
(一)政府層面
要從根本上解決民企融資難、融資貴,政府可以從四個層面制定政策:第一,要真正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首先需要放棄一些行政性思維,行政性的手段在短期是可用的。但不是解決根本性問題的辦法。根本性的思路應該是市場化的策略,尤其是利率市場化和市場化的風險定價。第二,對于個別企業在特定時期出現的問題,政府可以通過財政和政策性金融手段給予扶持,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他們對增長、穩定都很重要,政府可以做,但是這個責任要由政府來承擔,這個單要由政府來買。第三,中國的金融機構在解決民營企業融資獲客難、風控難方面已經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簡單來說是,線下靠軟信息,線上靠大數據。實際上,最佳的模式可能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第四。監管部門應該積極支持市場化的、服務民營企業的、風險可控的金融創新,具體來說,短期內我們可以在三個方面發力:發牌照、開放征信系統、解決遠程開戶的問題。
(二)企業自身層面
1.樹立良好形象。民營企業可以通過建立優秀的公眾形象,提升企業在社會的公眾影響力,這有助于公司股票價格的穩定,增加投資者和外界對公司的信心,產生更多融資機會,吸引大量的貸款。民營企業要不斷完善內部的會計核算制度,使其更加規范,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除此之外,還要采用科學的管理方式,不斷加強公司管理,優化組織結構,這樣才能建立較好的融資氛圍。
2.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法人治理結構關系到整個企業正常的生產運營,是一種吸引投資的重要手段。更是長期穩定發展的制度基礎。相反的,如果一個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的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則會嚴重影響整個企業的有效運作,就會增大企業經營的風險。民營企業應不斷培養管理層的治理才能,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給貸款機構,規范管理制度。企業的融資能力會受到內部管理水平的影響。民營企業要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融資實力,注重科技新產品的研發,積極更新生產技術,加強財務管理水平,提升資本的利用效率。民營企業還需完善用人制度,將任人唯親的制度轉變為規范的股份制或有限責任制,制定權利與責任清楚的用人制度。
3.探索新的融資渠道。民營企業應不斷探索新的融資渠道。企業應主動了解新的銀行信貸項目,轉變融資理念,常與銀行溝通,進而拓寬融資渠道。企業還可以采用如股權轉讓、融資租賃、實物入股以及引入風險機構投資等其它的融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