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芳群1 段凱旋1 劉 偉2 劉冰瑤1 韓 慧3
1.湖州師范學院,浙江 湖州 313000;2.浙江省麗水市中心醫院,浙江 麗水 323000;3.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簡稱慢阻肺,2018年GOLD中,慢阻肺定義為“一種可防治的常見疾病,其特征為持續存在的呼吸道癥狀和氣流受限,常與由有害顆粒或氣體的顯著暴露引起和(或)肺泡異常有關”[1]。慢阻肺以“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著稱。數據統計顯示,全球COPD的患病率從1990年的10.7%上升到2010年的11.7%[2],在這短短二十年增長了1%。2013年的全球疾病負擔報告顯示,全球每年因COPD死亡的人數從1990年的242.13萬人上升至2013年的300萬人,此人數竟達到全球死亡人數的6%,在全球疾病死因中排名第三[3]。數據顯示, 我國每年約有超過100萬患者死于COPD, 每年致殘率超過500萬[4]。在美國,COPD的總費用就接近每年500億美元[5]。在中國,2010年COPD位居疾病負擔的第3位[6]。有研究[7]調查了6個城市的723例COPD患者經濟負擔情況,發現COPD患者每年的費用占收入總費用的40%。鑒于COPD是對我國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造成危害的常見疾病,以及給我國人民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在2015年疾病防治規劃(至2020年)中,國家衛生部已將其列為五大重點疾病之一。
然而,現階段仍未找到可以治療COPD的特效藥物。據文獻報道[8],通過一系列的相關治療和護理措施,可以幫助COPD患者改善其生存質量。中醫學認為,COPD穩定期患者病位在肺、脾、腎等,根據患者存在的病癥提高正氣,增強患者的抗病能力,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病情,使得疾病的復發率降低。
為了客觀以及更加科學地評價中醫護理對穩定期COPD患者的作用效果,本研究運用循證醫學的思路,通過Meta分析的方法對穩定期COPD患者在中醫護理和常規護理的作用效果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RCTs)進行匯總與分析,為臨床合理運用中醫護理治療穩定期COPD患者提供循證醫學證據,使得患者能夠獲得最佳的護理措施,更好地提升生活質量。
1.1 文獻檢索
1.1.1 文獻檢索來源 文獻資料來源于檢索中國生物醫學數據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期刊數據庫、Pubmed、Cochrane library、JBI、EMBASE。
1.1.2 文獻檢索方法 文獻檢索時間:建庫以來至2018年2月;檢索主題詞:中文主題詞“中醫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英文:“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and“COPD”and“stable”。
1.2 文獻采集
1.2.1 納入標準 ①原始研究納入對象:醫生根據病程診斷為“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②研究類型:必須為RC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③原始研究實驗組為中醫護理,對照組為常規護理;④結局指標為同時滿足肺功能指標和SGRQ評分,其中肺功能指標為:FEV1/FVC(%),FEV1預計值。
1.2.2 排除標準 ①治療組配合其他方法(如健商管理等);②非穩定期治療;③動物實驗;④結局指標不包括:FEV1/FVC(%),FEV1預計值,SGRQ評分;⑤重復發表的文獻。
1.3 文獻篩選 由2位研究員依據納入與排除標準對原始文獻進行篩選。首先,通過閱讀題目和摘要進行第一次篩選,排除不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其次,閱讀經過篩選的文獻,通過閱讀全文進而確定其是否真正符合納入標準;然后,將符合納入標準的文獻進行整合。2位研究員交叉審核所納入研究的結果,如有分歧由小組討論決定。將納入的文獻進行編碼,編碼為第一作者加年份。
1.4 文獻質量評價 采用Cochrane系統評價員手冊5.3.0的偏倚風險評估工具對本研究的文獻進行質量評價,該評價工具包括:隨機分配方法、分配方案隱藏、盲法、結果數據的完整性、選擇性報告研究結果、其他偏倚來源等6個條目。資料將由兩名研究人員進行交叉核對,如遇分歧,將由小組一起討論決定。
1.5 文獻數據合并與Meta分析 本研究的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協作網提供的ReviewManager5.3軟件進行。其中計數資料采用相對危險度(RR)、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差(MD)分析,以95%可信區間為效應統計量。如研究結果之間異質性較小或不存在(I2<5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如異質性較大(I2≥50%)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
2.1 檢索結果 依主題詞搜索到不重復文獻79篇,中文75篇、英文4篇。通過閱讀題目、摘要排除文獻34篇,通過閱讀全文排除文獻37篇,最后剩8篇合格文獻,均為中文。
2.2 納入情況 共有8項研究[8-15]中636名患者納入到本Meta分析中,在各研究間中醫護理COPD穩定期患者數量差異較小,檢測指標均為肺功能指標:FEV1/FVC(%),FEV1預計值及SGRQ評分。見表1。
2.3 納入研究質量評價結果 首先,雖然所有研究[8-15]均未描述是否采取隱藏以及是否對患者、護理措施實施者、數據分析人員實施盲法,但是結合這個研究的性質,我們有客觀的評價指標所以評估者是否盲法對本研究影響很小,所以即便是高風險偏倚也不影響它文獻質量。其次,根據納入研究的文獻數據結果可知,所有納入文獻的研究數據的結果都是完整的;最后,由于納入的研究中存在一些研究未具體說明隨訪的時間可能會存在一定的時間偏移。本研究納入的文獻總體的可信度較高。(如圖1)。

3.1 中醫護理和常規護理對FEV1預計值(%)比較Meta分析結果 共納入8篇文獻[8-15],各研究之間具有同質性(P=0.94>0.05,I2=0%)良好,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療效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RR=4.15CI(3.664.63),P<0.00001](如圖2)分析結果顯示,中醫護理治療穩定期COPD患者療效相比于常規護理有較好的療效。
3.2 中醫護理和常規護理對FEV1/FVC(%)比較Meta分析結果 共納入8篇文章[8-15],各研究之間具有異質性(P=0.40>0.05,I2=4%)良好,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療效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RR=3.37CI(3.013.74),P<0.00001](如圖3)分析結果顯示,中醫護理治療穩定期COPD患者療效相比于常規護理有較好的療效。
3.3 中醫護理和常規護理后SGRQ評分比較Meta分析結果 共納入8篇文章[8-15],各研究之間具有異質性(P=1.00,I2=0%)良好,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療效差異存在統計學意[RR=-14.33CI(-16.36,-12.30),P<0.00001](如圖4)分析結果顯示,中醫護理治療穩定期COPD患者療效相比于常規護理有較好的療效。



4.1 中醫護理改善COPD肺功能中的作用 所有納入文獻中均有中醫護理中的飲食護理、情志護理、運動護理。①飲食護理方面,有8篇研究[8-15]均有提到COPD患者飲食應少鹽、少油,禁食辛辣、生冷硬食物多食補腎益氣、清熱利尿食物等,心陰虛者禁食辛辣,多食益氣養陰食物;心陽不振者可食用辛辣之物溫陽健脾;痰濕體質忌油膩和甜食等。說明合理飲食,平衡陰陽,指導患者食用一些藥食同源的食物對COPD患者穩定期肺功能恢復有部分作用。②情志護理方面,在李翠欣等[16]研究著重提到使用靜心靜養法、五志相勝法等中醫情志護理,COPD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腎脾心等臟腑,肺主悲,喜勝悲,心主喜,故在生活中保持愉悅的心情,避免大喜大悲能避免在COPD穩定期患者病情加重。③運動護理方面,所有研究均有提到根據患者病情,指導患者做一些舒緩的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等,在太極拳和八段錦對于COPD肺功能恢復的Meta分析[17-18]中均表明有改善肺功能效果明顯。使用的中醫護理適宜技術包括穴位敷貼、艾灸等[13],有研究表明[19-20]穴位貼敷可減少COPD復發;亦有研究[21]表明艾灸在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有一定作用。
本研究Meta分析結果顯示中醫護理技術結合常規護理相比于常規護理有較好的療效;同時在肺功能及生活質量方面有較明顯優勢,且此中醫護理適宜技術的應用有不良反應少、安全性較高等優點。在臨床上中醫護理結合常規護理對COPD患者進行護理可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程度以及患者的生存質量。同時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納入研究的總樣本量較少,且納入研究整體質量較低,可能影響分析結果;②在中醫護理方面應用的技術各有差異,各研究間可能存在異質性,且無法做亞組分析;③納入研究未提及隨訪時間,不利于后期中醫護理遠期效果的觀察。
基于現有的研究發現,對穩定期的COPD患者而言,中醫護理結合常規護理較常規護理效果顯著,雖各研究缺乏后期的跟蹤隨訪,但對穩定期COPD的臨床護理仍有一定參考意義,且中醫學在治療慢性疾病上有療效佳、副作用小等優勢,值得臨床推廣。因此,今后仍需更多科研設計嚴格的大樣本量、多中心的隨機對照試驗并做好后期跟蹤隨訪,以進一步驗證中醫護理對穩定期COPD患者的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