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白云怡
中美經貿專題研討會13日在清華大學召開。與會中國經濟學家當天警告稱,如果中美貿易爭端長期持續并外溢至更多領域,將可能引發一場比2008年更嚴重的全球金融危機和嚴重經濟衰退。“如果說2008年金融危機(的破壞力)只相當于一枚手榴彈,這一次則將會是一枚核彈”,一名學者這樣警告中美爭端可能對世界造成后果的嚴重性。
在研討會上,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劉濤雄表示,如果中美經貿摩擦長期持續,受傷害最嚴重的既不是中國,也不是美國,而是整個人類社會。因為經過短期陣痛后,中美都可以通過完善各自國內產業鏈來實現發展,但從全球的角度講,經過幾次全球化浪潮而形成的細致深入的全球分工體系將面臨被徹底打亂的風險,而分工效率的變低將使全球經濟受到更大影響。
“美國將中美貿易當作實現自身戰略目的的一張牌是錯誤的,因為這相當于犧牲全人類的長遠利益來實現其‘美國第一的自私意圖。”劉濤雄認為,這將比美國在冷戰時代遏制蘇聯對全球經濟造成更深遠的影響,“因為蘇聯并未融入全球分工體系,而中國已深度融入。”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鞠建東認為,大規模的貿易沖突將導致全球價值鏈出現斷裂風險,因為美國正把華為等在全球價值鏈中具有系統重要性的企業放進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中,而中國也在采取相關反制手段。“全球具有系統重要性的企業并不多,只有一百多家,一旦中美的措施范圍擴大導致其中四五十家企業停擺,整個全球價值鏈就將斷裂。”
鞠建東表示,全球價值鏈的斷裂會對金融市場產生巨大沖擊,引發金融海嘯。“如果說2008年的金融危機只是一枚手榴彈,那這一次則將會是一枚核彈。”他認為,美國政府就貿易問題向中國頻頻發難極不負責任,將給自身和世界都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美國不僅患了對中國的‘眼紅病,還患了‘健忘病”,原央行貨幣委員會委員李稻葵認為,美國忘記了歷史教訓:在上世紀胡佛擔任總統期間,美國曾出臺后來被稱為“史上最愚蠢的法案”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把關稅提高到美國歷史上的最高水平,導致全球貿易混亂。“1929到1934年間,世界貿易規模萎縮66%,全球爆發大蕭條”,李稻葵表示,今天中美經貿摩擦的長期持續將引發遠超當年的消極后果。
最近兩天,美國政府似乎試圖通過施加更大的壓力恢復和中國的貿易談判。據美國CNBC網站報道,特朗普在一次采訪中表示,如果不能在即將于日本大阪舉行的G20峰會上和中國領導人見面,他將立即對另一批價值325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加征關稅。
但中國經濟學者對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在短期內解決貿易爭端并不樂觀。“我認為短期內兩國和解的空間和余地很小”,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認為,“我們千萬不能太樂觀,因為和一個沒有底線的人打交道,樂觀是一種災難。”
吳曉求表示,他此前和許多中國人一樣,都期待兩國最終通過談判解決貿易爭端,但最近事態的發展越來越表明,貿易戰只是美國對華戰略遏制的起點,“他們根本就不是在談判”。
美國《福布斯》雜志12日評論稱,即使中美貿易談判可能“通過一條推特”就重啟,但讓這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達成協議恐怕需要很長時間,而最終確定協議需要的時間還會更長。由于更為復雜的背景和政治因素,中美貿易協議遠不像美加和美墨那樣容易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