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瑩 占莉娟

摘 要:閱讀對農村兒童個人成長和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文獻調研得出,我國農村兒童存在著閱讀量少、閱讀條件有限、閱讀能力不足、閱讀自主性差等問題。文章從農村家庭、農家書屋和農村學校三個角度深入剖析原因,并基于此,從中小學圖書館角度探討促進農村兒童閱讀推廣的對策建議:豐富農村中小學圖書館館藏資源;創新農村學校和農村中小學圖書館人才隊伍閱讀教育管理;打造“農村中小學圖書館+多方參與”的閱讀推廣體系,切實推進農村兒童閱讀問題的解決。
關鍵詞:中小學圖書館 農村學校 閱讀推廣
兒童閱讀對于一個人今后的全面發展尤為重要,心理學研究證明,“人的知識積累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兒童時期,該時期對一個人的個性、氣質、思維方式等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1]如果兒童在上學早期不能培養足夠的閱讀技能,那么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會在學業上落后,并遇到糟糕的就業和社會結果[2][3]4]。但是,我國農村兒童閱讀存在很多問題,無論是在傳統載體上還是在數字化載體上,農村兒童的閱讀率和閱讀量與城鎮兒童相比都落后許多,城鄉兒童閱讀發展差距大。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村兒童規模大,2015年農村地區兒童數量達1.38億人,占全國兒童數量的50.9%,[5]超過半壁江山。如果農村兒童閱讀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將會影響中國兒童閱讀水平的整體提升。因此,加大農村兒童閱讀推廣力度十分必要。本文圍繞農村兒童閱讀展開討論,通過文獻調查發現,近六年來(2013-2018年)相關期刊發表的關于中國農村兒童閱讀實證研究的文獻超過40多篇。下面,我們將結合上述研究成果,針對當前我國農村兒童閱讀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剖析原因并提出農村中小學圖書館面向農村兒童的閱讀推廣策略。
一、農村兒童閱讀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建設書香中國和全民閱讀活動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7本,閱讀量極低。我國農村兒童閱讀狀況并不樂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均閱讀數量低
近年來,我國兒童人均閱讀量雖然有所增長,但與其他國家相比仍然較低。2016年美國6-17歲兒童人均閱讀量為23本[6],我國0-17歲兒童人均圖書閱讀量8.34本,雖然2017年增加了0.47本(數據來自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但美國兒童閱讀量依舊是我國的2.5倍多。而我國農村兒童人均閱讀數量更低,且與城市兒童閱讀差距大:①據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城鎮兒童人均閱讀量為10.10本高于全國兒童平均水平(8.34本),可是農村兒童人均閱讀量僅為7.44本,不僅遠低于城鎮兒童閱讀量,且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②大量實證文獻數據表明,農村兒童閱讀量嚴重不足。例如,重慶縣區1200名農村留守兒童,48.8%的兒童年閱讀量不足5本[7];湖南農村地區58.2%的受訪農村兒童一學期閱讀集中在1-5本[8];安徽合肥肥西縣52.3%農村留守兒童每年閱讀不超過6本[9]。
2.閱讀條件有限
梳理實證文獻發現,我國農村兒童閱讀條件相對較差:①在閱讀資源上,超過一半的農村兒童家庭藏書不足10本[10],閱讀書籍的來源主要是同學互借和家人購買,學校圖書館、農家書屋和書店尚未給農村兒童提供足夠的閱讀支持。②在閱讀場所上,農村兒童一般都選擇在家里或教室閱讀,很少會去學校圖書館、農家書屋、書店等場所,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利用率不高。例如,云南省羅平縣受調查的4個村莊村小學已關閉,鄉鎮中小學沒有圖書館和電子閱覽室,兒童們沒有專門的課外閱讀場所。③在閱讀時間上,農村兒童通常會選擇在放學后看課外書,可是大部分時間卻被學習(做家庭作業等)、看電視、承擔家務勞動占據。相關研究指出,農村兒童認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閱讀的課外書太少和沒有閱讀時間。綜上可得,農村兒童在閱讀資源、閱讀場所、閱讀時間上均不能得到保障,閱讀基本條件的缺失使農村兒童即使有濃厚的閱讀興趣也無法進行廣泛而豐富的閱讀。
3.閱讀能力不足
雖然農村兒童能夠完成獨立閱讀,但是農村兒童閱讀能力明顯不足,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閱讀方法單一化。農村兒童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大多是瀏覽和略讀[11],很少會摘抄詞句、反復朗讀或者做出進一步的批判性思考。二是閱讀技能表面化。農村兒童認為閱讀技能僅僅只是流暢的讀,通過讀與記憶以積累名言警句、提高寫作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指出:閱讀技能主要是指學生會流暢地、有理解地閱讀,會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的能力。這種閱讀技能要求學生不僅思考眼前所讀的東西,而且思考到與所讀材料有聯系的某些畫面、形象、表象、事實和現象[12]。顯然,我國農村兒童閱讀技能呈現表層化特點,必然降低農村兒童對閱讀知識掌握的深度。另外,閱讀能力是在掌握閱讀方法的基礎上形成的,掌握閱讀方法的關鍵在于閱讀指導。而我國農村地區閱讀指導不到位,學校未開設閱讀相關指導課程,老師和家長也在閱讀方面對兒童缺少指導,當農村兒童閱讀中遇到問題時會求助同學、或通過網絡自行解決。
4.閱讀自主性較差
自主閱讀是主動學習的過程,是個人在自我意識指導下主動、獨立地閱讀,其特征表現為“我想讀”“我能讀”“我愛讀”[13]。真正的讀書是快樂的,閱讀能教他思考, 思考會刺激智力覺醒,喚起生動活潑的思想。書籍給予的是無與倫比的滿足[14]。如果農村兒童不能自主閱讀,會阻礙其在閱讀中進行自我教育,影響一生的成長發展。在貧困農村地區,1000個小學一年級學生只有13人最后能夠上大學[15]。而社會上相當多的人,就靠他前1/4的生涯所學到的東西來度過他的余生。因此,閱讀自主性的缺失使農村兒童只能以其前期最低限度的學習來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文獻研究表明,大部分農村兒童的閱讀動機、閱讀目的,以及閱讀感興趣的原因都是以提高學習成績和擴大知識面為主,閱讀功利性強,閱讀自主性差。例如,廣西凌云縣調研發現,接近半數的農村兒童不清楚閱讀是否重要,對閱讀價值沒有深層次認知,閱讀存在盲目性,難以自覺自發地閱讀。
二、農村兒童閱讀問題的原因分析
近年,學校和政府對兒童閱讀越來越重視,雖然書香校園、中小學生“讀書節”“我的書屋我的夢”、全國少年兒童閱讀年等各種各樣兒童閱讀推廣活動在全國范圍內不斷開展,但是農村兒童閱讀效果依舊不理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農村家庭父母閱讀經驗不足
農村地區家庭父母閱讀經驗不足是影響農村兒童閱讀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現為:(1)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父母因受教育程度較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沒有良好的閱讀行為和閱讀習慣,不能給農村兒童帶來閱讀上的積極影響。《兒童與家庭閱讀》報告顯示:高頻次閱讀家長其子女更有可能成為高頻閱讀兒童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2010年美國的調查數據顯示51%的高頻次閱讀的家長,其子女也為高頻次閱讀者[16]。(2)閱讀觀念落后。主要表現兩個方面:①重課內閱讀,輕課外閱讀。有調研得出,雖然大部分農村家長認為孩子的課外閱讀很重要,但還是擔心課外閱讀會影響兒童學習成績,為兒童購買最多的是教輔類書籍,不支持孩子花大量時間進行課外閱讀。②不重視親子閱讀。有的農村家長因為自身能力有限在孩子閱讀方面發揮不了作用,把孩子讀書的希望寄托于學校教育,認為兒童閱讀是學校的事情;還有一些農村父母因外出務工,親子閱讀根本不可能,孩子只能留給祖輩照顧或讀寄宿學校。有研究表明,當前中國農村地區學校寄宿設施和管理水平不佳,寄宿會對貧困地區農村兒童的閱讀能力帶來顯著的負面影響[17]。
2.農村中小學閱讀教育投入不足
閱讀教育是以閱讀活動為主要途徑和手段,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影響活動[18]。在美國,培養兒童的閱讀技能是學校教育的重點,閱讀教育貫穿于教育改革。學會閱讀是小學教育的首要優先,老師們認為學校最重要的目標是教學生學會閱讀。并且判斷一所小學成功與否的最終標準也是要看該學校學生的閱讀水平如何[19]。我國農村在中小學閱讀教育投入上嚴重不足,主要表現為:①閱讀教學質量較差。學校普遍沒有開設專門的閱讀課;閱讀教學局限于語文課堂課本教學,語文課上的閱讀教學偏于詞句練習而非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教師很少引導兒童使用學校圖書資源進行課外閱讀;語文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校園閱讀氛圍不濃;[20]學校閱讀活動家長參與度不高。②兒童利用農村中小學圖書館困難:我國中小學圖書館在物質條件上經費難以保障、館藏圖書質量差、館舍面積不足、設備老化、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不夠,在管理上規章制度不健全、圖書管理低效無序、服務對象“重”教師“輕”學生、工作人員業務素質不高[21]。例如,江蘇泰州地區許多農村中小學圖書館館藏結構不合理,藏書大部分都是教學參考書、教育教學雜志,多數還是年代較久遠的書籍,學生喜歡的圖書占比不大。③農村中小學在農村兒童閱讀方法和閱讀觀念引導上未發揮應有的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國應試教育根深蒂固,農村學校尤其嚴重,跟學校全部工作有聯系的就是上課,老師的全部精力都在授課、寫教案,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集中在聽課、寫作業、考試和提高成績上,農村學校和農村家庭都被束縛在應試教育體制下。
3.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缺乏針對性
以農家書屋為代表的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是國家重點實施的五大公共文化服務工程之一,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并作為農村地區知識性和文化性相結合的地標性建筑,是農村兒童閱讀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農家書屋在推進過程中重建不重管,數量多、質量差,在使用上并未達到政府預期效果,普遍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文化輻射和閱讀推廣作用,在農村兒童閱讀推進上更是缺乏針對性,具體表現如下:①針對兒童的讀物少。農家書屋的出版物絕大部分是成人讀物,適合兒童閱讀的圖書少,兒童讀物針對性不強;僅有的少數兒童圖書,更新速度慢,大部分只適合識字較多的中小學高年級孩子閱讀,內容陳舊,缺乏吸引力,圖書資源嚴重不能滿足兒童閱讀需求。雖然政府已經開始對農家書屋做出調整,例如,2017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了《關于深化農家書屋延伸服務的通知》,但依舊主要是圍繞農民(成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缺少對農村兒童閱讀需求的關注和思考。②針對兒童的閱讀活動開展嚴重不足。農家書屋因存在經費不到位、開放時間不定、圖書借閱制度不健全、書屋管理員專業素質較低等問題,致使農家書屋難以開展閱讀活動,更談不上針對兒童的閱讀推廣活動。
三、面向兒童的農村中小學圖書館閱讀推廣策略
著名閱讀教育理論研究者、閱讀推廣人克拉生(Stephen D.Krashen)在其專著《閱讀的力量》中談到:充分的證據證明了貧窮家庭的孩子接觸書本的機會比富裕家庭的孩子少,學校圖書館是貧困人家小孩唯一的希望,唯一的閱讀渠道。可見,農村中小學圖書館對農村兒童閱讀的重要性,它既是農村學校一切閱讀教育活動展開的基礎,也是影響農村家庭閱讀態度的重要力量,還是聯合農家書屋、出版社、民間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到農村兒童閱讀當中的有效推動力(如圖1所示)。因此,本文提出通過農村中小學圖書館建設,探討促進農村兒童閱讀問題解決的對策,以期充分發揮農村中小學圖書館優勢,帶動農村家庭、農村學校和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到農村兒童閱讀服務中來,共同助推農村兒童閱讀推廣。
1.豐富農村中小學圖書館館藏資源
豐富的農村中小學圖書館館藏資源,可以保證農村兒童有充足的圖書閱讀。然而,我國農村中小學圖書館館藏資源匱乏。在美國很多中小學圖書館的閱讀資源質優量足,藏書的知識性、趣味性俱佳,數量為在校學生人數的10倍左右,每年更新部分藏書,不同難度的書比例適當[22]。這對我國農村中小學圖書館館藏建設是一種借鑒。
國家在2018年印發的《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最新修訂)》中對館藏方面明確規定:中小學圖書館選配圖書要根據教育部指導編制的《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采購;要求小學人均藏書不得低于25冊、初級中學人均藏書不得低于35冊(按在校學生數);要求建立學生、教師讀書反饋和評議推薦制度,遴選學生和教師心目中的好書,并對館藏進行定期的剔舊、評估考核和定向補充。該規定顯示出國家對中小學圖書館館藏資源數量及更新的重視程度。只有確保農村兒童在農村中小學圖書館有豐富的資源可以選擇,農村兒童才可能有機會體驗閱讀的快樂,進而吸引更多的農村兒童參與閱讀。
我國農村地區有的中小學圖書館做得較好,采取各項措施實現館藏最大化利用,值得在全國推廣。例如,在肥西縣上派中學學校圖書館藏書9萬冊,其中7萬冊購買,2萬冊捐贈,可辦借閱證自由借閱,中圖法22個大類基本涵蓋館藏,農村留守兒童的閱讀資源充分得到保障;每個班級均設有班級圖書角,以班級選書為主,各學科老師提供閱讀參考書目,且班級圖書管理員實行輪流制,實現讓每位學生參與到圖書管理和閱讀當中。此外,網站首頁信息查詢設立有圖書查詢導航欄,可以查到校內書籍信息,便于校內師生查詢借閱圖書[23]。
2.創新農村學校和農村中小學圖書館人才隊伍閱讀教育管理
鼓勵和培養優秀的農村中小學校長是農村學校閱讀教育的第一步。中小學圖書館作為閱讀推廣的主陣地,實行的是校長領導下的館長負責制,校長在農村兒童閱讀推廣中的作用不可忽視。“馬云鄉村校長計劃”由馬云公益基金會于2016年7月啟動,給予每位校長持續3年總計50萬元的支持,旨在以創新形式探索中國鄉村教育模式,培養新一代具有優秀領導力的“鄉村教育家”,讓書香浸潤鄉村校園。江西省于都縣葛坳鄉曲洋小學校長郭志強是首屆“馬云鄉村校長計劃”提名校長,在郭志強先后任職的幾所小學里,他建立班級圖書角,按照“分級閱讀”和“知識營養套餐”的理念為不同年齡階段的鄉村兒童選配圖書,通過開展“好書推薦會”“評選讀書小博士”等活動推動師生參加閱讀活動,打造書香校園。
其次,加大對農村老師閱讀素養的培訓和鍛煉。相關研究表明,對農村老師進行閱讀重要性和閱讀教學方法方面的培訓,可以提高農村兒童閱讀興趣和閱讀技能,當農村兒童的閱讀能力提高時其他學科的成績也會隨之提高。基于此,農村老師不僅要為兒童設置班級圖書角提供利于閱讀的教室環境,還要為兒童推薦合適的閱讀書目并組織相關的讀書活動提升兒童閱讀興趣,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為農村兒童提供科學的閱讀方法和指導保證兒童能夠自主閱讀。
最后,要強化農村中小學圖書館管理人員隊伍建設。專業負責的圖書館專業人員可以創新圖書借閱方式,簡化圖書借閱管理,將館藏資源推送到樓層、課堂,促進師生便捷、有效閱讀。例如,在美國東部的一所學校,圖書管理員鼓勵每個學生在生日那天從書架上選出一本自己最喜愛的書,然后把這一學生的名字打印到封面里的彩色加頁上,并把這本書放到專門的書架上去展示,還會來到過生日學生的教室讓全班學生看書里專門的加頁,讓過生日的學生告訴大家為什么喜歡這本書。之后這個學生可以把書帶回家閱讀一星期,再帶回來讓班里的其他同學閱讀,該活動深受學生們歡迎。因此,只有不斷提升農村中小學圖書館管理人員的素養,才有可能持續推出深受學生們喜歡的閱讀創新活動,積極推動農村兒童閱讀推廣。
3.打造“農村中小學圖書館+多方參與”的閱讀推廣體系
“農村中小學圖書館+”是指“農村中小學圖書館+各個閱讀推廣主體”,利用農村中小學圖書館信息資源優勢以及學校平臺,讓農村中小學圖書館與農村兒童閱讀推廣主體進行深度融合,為農村兒童閱讀創造新的發展空間。
(1)“+農村家庭”模式,以農村中小學圖書館為平臺,建立農村學校-農村家庭閱讀合作關系,打造農村老師、農村父母、農村兒童共同學習的閱讀空間。例如,在美國新澤西州里奇伍德的奧查德學校,每一天都有學生的父母在學校的圖書館里工作,在教室里給學生講他們的工作。每一位學生、家長,都和老師一起保證建立學習合作伙伴關系。作家瑪麗·懷特說:“這一切的總體效果給人一種進入一個新家庭受到歡迎的感覺,人們總是把學校稱為‘我們的學校。”
(2)“+農家書屋”模式,將農村中小學圖書館與農家書屋有機結合,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在“4·23”世界讀書日、“六一”國際兒童節等重要節日共同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村兒童閱讀主題活動,變農家書屋為農村教育第二課堂,改善農村兒童的校外閱讀環境。例如,湖北鄂州旭東村將農家書屋打造成文化長廊模式,藏書近3000冊,涉及文學類、科技類、保健類、少兒類等多個門類,又因為位于旭東小學對面,方便了學生和到學校接送孩子的村民免費借閱。
(3)“+出版社”模式,加強農村中小學圖書館與出版社聯合,依托出版社在閱讀推廣方面的資源優勢和專業力量,通過引進優秀閱讀資源和著名作家,助力農村兒童推廣工作更好開展。例如,接力出版社20多年來專業從事兒童出版和閱讀推廣,擁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在2017年“美麗廣西·少年閱讀紀·山村孩子溫暖閱讀活動”中,接力出版社邀請高洪波、曹文軒、白冰、袁博四位作家以閱讀大使的身份,深入廣西鄉村邊關學校,為山村孩子教授文學課,傳遞“閱讀”背后的價值,對農村兒童閱讀推廣起到了積極影響。同時,接力出版社、廣西新華書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山村孩子捐贈50萬碼洋圖書,自治區文明辦向1000個山村孩子家庭贈送1000個家庭書架。
(4)“+民間組織”模式,農村中小學圖書館應該聯合社會多種力量,多方統籌資金,盤活圖書資源,彌補農村中小學圖書館經費有限和物質條件不足,提升農村中小學圖書館為農村兒童服務的質量。例如,由美籍華人捐贈成立的基金會——健華社,自1989年開始至今已經三十余年,在全國各地設立了127家鄉村圖書館,致力于中國鄉村的閱讀推廣事業[24]。2015年健華社還在地處邊遠山區、環境艱苦的廣西河池市環江縣捐建八面小學健華圖書館,為這里的師生提供最新出版的書籍閱讀,還建立電子閱覽室方便師生查尋最新科技文化信息。2015年由亞馬遜中國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共同發起的創新公益項目——Kindle“書路計劃”,在2015年年底已經為云南、貴州、河南、河北以及甘肅五省的10所農村小學,捐建了Kindle電子圖書館,惠及了近5000名孩子。
通過“農村中小學圖書館+多方參與”的閱讀推廣體系,農村中小學圖書館將各方力量整合,使農村家庭加入到兒童閱讀推廣隊伍,與農家書屋聯手打造農村兒童良好的閱讀環境,帶動出版社、民間組織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農村兒童閱讀服務工作中,從而促進農村兒童閱讀問題的解決,使農村兒童閱讀可以得到更廣范圍、更具深度的推進。
參考文獻:
[1]翟瑞青.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中的母愛主題和兒童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3.
[2]Good, R. H., Simmons, D. C., & Kame'enui, E. J. (2001). The importance and decision-making utility of a continuum of fluency-based indicators of foundational reading skills for third-grade high-stakes outcomes. Scientific Studies of Reading, 5(3), 257-288.
[3]Slavin, R. E., Lake, C., Chambers, B., Cheung, A., & Davis, S. (2009). Effective reading programs for the elementary grades: A best-evidence synthesi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9(4), 1391-1466.
[4]Whitehurst, G. J., & Lonigan, C. J. (2001). Emergent literacy: Development from pre-readers to readers. In S. B. Neuman, & D. K. Dickinson (Eds.). Handbook of early literacy research (pp. 11-29). New York, NY: Guilford Press.
[5]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5年中國兒童人口狀況——事實與數據[EB/OL].(2017-09-27).http://www.unicef.cn/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26&id=4242.
[6]Scholastic.Kids and Family Reading Report 6th[EB/OL].(2017-06-01).http://www.scholastic.com/readingreport/what-parents-and-kids-want.htm.
[7]鄧倩.農村留守兒童閱讀現狀的調查分析——以重慶市為例[J].出版發行研究,2015(1):81.
[8]陸俊,鄧祎,羅冰雪.農村兒童閱讀現狀調查與閱讀推廣策略探析[J].圖書館,2018(7):65.
[9][23]管玉.安徽合肥肥西縣農村留守兒童閱讀現狀調查與研究[D].安徽大學,2018.
[10]首個“鄉村兒童閱讀報告”發布,聚焦中西部貧困農村兒童閱讀現狀[J].西域圖書館論壇,2018(2):46-47.
[11]展平蕊.農村留守兒童課外閱讀現狀與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
[12]許慶亞.再談蘇霍姆林斯基的課外閱讀思想及其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08(2):80.
[13]姚惠紅.自主閱讀對高中生閱讀能力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6.
[14]朱永新,丁林興.蘇霍姆林斯基與“書香校園”建設研究[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3):5.
[15]農村教育計劃行動(REAP).通過大學之路上的重重阻礙[EB/OL].(2018-11-14).https://reap.fsi.stanford.edu/zh-ch/publications?type=policy_brief.
[16]史瑾.兒童早期閱讀國際發展趨勢研究——基于美、英、澳、印2006—2015年兒童與家庭閱讀調查數據分析[J].出版發行研究,2017(4):73-77.
[17]黎煦,等.寄宿對貧困地區農村兒童閱讀能力的影響——基于兩省5縣137所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經驗證據[J].中國農村觀察,2018(2):129-144.
[18]王松泉.閱讀教育學[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112.
[19]美國高質量教育委員會.基礎學校——一個學習化的社區大家庭[C]//當代外國教育改革著名文獻——美國卷(第四冊),2004.
[20]趙靚.江西農村小學圖書資源和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素養的相關性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7.
[21]韋忠明.我國中小學圖書館的發展現狀與對策[J].基礎教育參考,2008(6):55-56.
[22]孫云帆.美國孩子怎樣分級閱讀[N].北京日報,2014-09-10.
[24]周國清.出版傳播與農村先進文化建設[M].湖南: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180.
(作者單位系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