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霖
摘 要:作為以傳播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其建設成就,教育廣大黨員群眾為宗旨的時政新聞類刊物,黨刊應該在堅持原創報道、彰顯思想內涵和發揮輿論監督三個方面著力創造,以優質的內容辦出特色,贏得廣大讀者,以求在新媒體發展、宣傳報道渠道多元化的語境下強基固本、花果飄香。
關鍵詞:黨刊 認知度 思想內涵
在新媒體迅速發展和宣傳報道渠道多元化所形成的對傳統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及其生存空間的前所未有的擠壓與挑戰的語境中,黨刊如何以優質的內容形成自己的輿論特征并贏得讀者,是值得黨刊辦刊人深入思考的問題。
《福建支部生活》是福建省最早公開發行的黨刊,在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傳播方式不斷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清醒地認識到,以紙媒為代表的傳統黨刊如果再不警醒就可能被邊緣化。所以,我們自覺在發掘優質資源,大力提高刊物的可讀性方面做了更大的努力,并取得了一些顯著的成效。
一、堅持原創報道,精深耕耘本土新聞
原創是新聞最寶貴的資質,原創報道是媒體的重要競爭力。黨刊是和時代聯系最緊密的媒體,黨刊的責任擔當首先要落實在始終堅持內容為王,源源不斷地為讀者提供原創的權威內容。近幾年《福建支部生活》注重原創作品的數量和質量,提升了刊物的影響力,尤其是在省黨建內容報道中堅持增加原創報道力度,使刊物的輿論個性更加突出。
1.時政新聞報道出色發揮,提高了刊物的認知度和影響力
黨刊是時政新聞類媒體,而時政新聞報道社會公信力高、引導力強,社會關注度高,具有普遍的社會價值和意義。我們在時政新聞報道中常有出色發揮,為社會制造了良好輿論氛圍。而對主題報道的精心策劃,保證了更好履行弘揚主旋律,凝聚精氣神和傳播正能量的使命與擔當。
2.把黨建的重點做成亮點,讓報道出彩
我們一直扎根基層,從群眾豐富的實踐和生活中獲取豐厚滋養。近兩年來,南平市集中力量推進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改善工程,使得農村基層組織場所陣地面貌大改觀,刷新了農村基層的黨建底色,提振了基層黨員的士氣和活力。我們及時推出通訊《“風雨樓”變“聚心樓”》報道此事后,引起較大反響,《福建日報》給予轉載。光澤縣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制度試點的新探索,干部離任審了什么?取得什么成效?如何切實走好生態保護綠色發展之路?通訊《離任審生態,成效看顏值》作出了回答。文章刊出后,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3.精心策劃,講好福建故事
同一個新聞事件的報道,有沒有精心策劃,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我們改進創新正面宣傳,講好福建故事,講好群眾愛聽愛看的基層黨建故事。我們重心下沉,視點下移,從基層找工作答案,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推進精準扶貧攻堅戰的主題報道,為發展大局服務。如反映綜治維穩的《眾調譜出和諧曲》,反映農村專業合作社新作為的《十年種糧,闖出一條富民路》,用好黨員這個“第一帶動力”的《大青村復興記》。這些報道善于運用群眾的語言和表達方式講故事,大主題、小切口,使重大議題的報道微觀化,熱點問題具體化;以生動鮮活的事例,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融入到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的故事中,為群眾所樂見。
二、彰顯思想內涵,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
思想是媒體的寶貴品質,體現著媒體的最高境界。黨刊是新聞紙更是思想紙。我們認識到黨刊的可讀性首先來自思想性的魅力,所以,思想和優質內容,一直以來都是我們努力追求的目標。
1.要深耕本土新聞
黨刊要讓主流聲音入腦入心,必須鏈接地氣,多關注本省新聞,尤其是深耕組織部門的系統資源,密切關注本省黨建的新聞動態和熱點,形成黨刊的內容優勢。我們在“新聞觀察”欄目中,推出《村主干職業化管理的漳州模式》,報道了漳州如何進一步發揮村級黨組織的作用,有效激活了基層的“神經未梢”。《田野上,流動的“鄉村黨校”》破解了農村黨員教育管理難的問題。這些報道對讀者產生吸引力影響力的重要因素就是思想的力量。
2.推出新聞精品
新聞精品是指具有一定思想內涵,融實踐價值、新聞價值和欣賞價值于一體的作品。通訊《明星村“借”來好支書》敘述漳州市在開展村級換屆和推行村主干職業化管理試點時,四都鎮黨委拓寬選人用人思路,在本村缺乏優秀人才情況下,從先進村引進優秀人才來帶領全村發展。村支書李志洪將原來任職村的成功方法“借用”到山后村,迅速打開了工作局面。他們通過制定民主議事決策、干部考核激勵機制、提高干部薪酬待遇等職業化管理制度,增強了村兩委“能干事、干成事”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毛竹山留住全村人》講述了光澤一個鄉村精心耕耘竹山、管好竹山,村民都不用外出打工,無留守兒童,無空巢老人,無外出打工者,這樣的“三無村”讓人向往。這兩篇通訊報道都熱切關注社會熱點,先后獲得了福建新聞一等獎。只有更加貼近群眾、關注社會、關懷民生,才能書寫出這樣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好作品。
3.突出典型的時代精神
黨刊要增強社會影響力就要追蹤時代典型及時推出典型人物。我們成功推出《他用生命踐行愛的教育》,報道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福州市群眾路小學原校長呂榕麟傾心教育的事跡。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長廖俊波帶領當地干部群眾撲下身子、苦干實干,無愧于“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的稱號,他因公殉職后,引起廣大群眾的深切追思。他心系群眾、無私奉獻的公仆情懷的事跡,通過我們的報道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這些典型人物與時代共振,讓報道有了生命力。
4.貢獻福建黨建智慧
在黨建方面,無論是新聞宣傳還是理論宣傳,我們都力爭做到充滿思想力度。我們組織編發的理論文章《吸引高層次人才進入黨政機關的有益嘗試》介紹了廈門市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優秀人才進入黨政機關的經驗;《讓駐村蹲點干部想干事、干成事》探索了新時期的駐村干部工作如何進一步完善。這些都是福建黨建的新成就、新探索和新智慧。
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黨刊報道的著力點、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腳力、眼力、腦力,最終要靠筆力來體現。筆力,表面是語言文字問題,實際上體現著的是記者、編輯的政治素質、思想厚度和文化功底。只有真正轉變作風,深入基層一線,才能采集到“帶著露珠的新聞”,進而發現有價值、有分量的新聞。
三、發揮輿論監督,找準著力點和發力點
現實存在的矛盾問題或現象常常具有重要的新聞價值,將它們納入報道視野是黨刊的應有之義。突出問題導向不是不再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更不是簡單的揭露和批判,而是在多元的社會思想環境中反映多元聲音,謀求最大程度的社會共識。好新聞要有問題意識,黨刊要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反映和探討,回應社會關切,當好組織參謀,發揮社會協調功能。
1.扎根一線,掌握調查研究的看家本領
問題報道每一步都離不開扎實的調查研究。新形勢下,各種社會矛盾和糾紛的情況依然存在,黨刊要直擊社會熱點、化解矛盾,要做社會和諧進步的推動者,就要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民生關切,掌握深入調查研究的看家本領,發揮黨報輿論監督作用,彰顯和增強黨刊的公信力和影響力。當然,開展輿論監督,確定合適的選題是關鍵;要盡量選擇“現實存在的,群眾關注的,政府著手解決”的選題做文章。
2.抓好基層干部這個關鍵群體的熱點
要在接地氣的調研中將群眾的聲音反映出來,引起決策層的重視和社會關注,彰顯反映問題文章的品格與力量。
3.扣緊群眾期待解決的“關鍵小事”
黨刊要正視基層的黨建熱點,以反映群眾的呼聲為己任,要敢于觸碰基層干部群眾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敏感問題。我們推出了《壟上行,黨風監督員這樣做》《讓“下村飯”吃得舒心》,這些報道關注社會現實,觸及社會熱點。
4.聚焦違法違紀問題
對違法違紀問題態度要嚴肅,要及時回應,不回避問題,不推脫責任。我們推出《別少了紀律這根弦》《嚴查“村霸”背后的“保護傘”》等尖銳問題的報道,傳播了社會的正能量。
在確保輿論監督的真實性,增強輿論監督的時效性的同時,我們始終堅持大視野、全方位,建設性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做到了堅持問題導向,推動社會去疴除弊、改革發展。
(作者單位系福建支部生活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