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思蕓
摘要:視唱練耳是兼具抽象性與復雜性的一門課程,是進入音樂世界的重要方式,同時視唱練耳課程對教師和學生都有著較高要求,而課程改革實施需要學校在發展過程中構建相對完善的教學模式,進而更滿足社會不斷發展的教育需求。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 ?視唱練耳課程?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10-0117-02
課程改革實施使素質教育日益受到廣泛重視,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學前教育專業主要是為國家輸送優秀的幼兒教育人才,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程度,呈現出來的音樂表現力和音樂素養,會對幼兒教學活動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1]。
一、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在開展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多數是將心理學作為重點講授內容,對于素質的訓練主要起到輔助作用,這種狀況的出現和教育初衷有所違背,主次之間置換[2]。當前我國心理學教育發展迅速,對于輔助其它科目教學起到了較大作用,因此在教育行業中得到廣泛推廣,同時心理學也在學前教育專業有所應用,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于心理學知識盲目運用,對于學生音樂基礎沒有做到明確分析,有的學生對于樂理知識沒有太多了解,而有的學生則掌握了豐富的樂理知識,這種狀況的出現會導致學生的兩極化發展,同時教師在教學中也存在一定盲目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仍然固守傳統教育方式,沒有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而在此基礎之上進行的樂理視唱練耳教學也沒有取得明顯效果。
(二)教學方法缺乏創新
視唱練耳主要以唱歌和教學模式為主,并且一直沿用這種模式,在傳統教學中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學生只能在課堂中跟著教師的思路,教師只是對學生講授相關的樂理基礎,沒有向學生講授具體學習方法,課堂學習氛圍較為沉悶,同時學生缺乏一定的目的性,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強烈,同樣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一定的厭倦心理,阻礙了學生音樂素質的提升。在當前實施的視唱練耳模式中,多數學校是生搬硬套,并沒有和我國的實際教學情況相結合,對于視唱練耳的概念、內涵都了解的不夠徹底,創新性缺乏。
(三)課堂教學實效性不夠明顯
在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的視唱練耳課程中,還存在著教學實效性不足的問題,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產生了直接影響。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凸顯,教師在課堂中主要以理論內容講授為主,實踐內容不足,而這種狀況也影響了課堂實際教學效率的提升。
(四)對學生的基礎能力培養有所忽視
學前教育專業和音樂專業有較大區別,很多音樂課程不能作為獨立的板塊設置。在當前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學中,視唱練耳也需要具備樂理功能,這就導致了樂理視唱練耳課程狀態混亂[3]。在短時內將原本在課本中需要多方呈現的內容短期內融合在一起,并且為學生呈現,這無論是對教師教學還是對學生學習都存在一定困難,而這種情況的出現也使樂理視唱練耳課程內容被縮減,向學生講授的知識、技能都趨于表面化。而學前教育專業有這樣一個明顯特點,即理論與實踐并重,教師在講授知識的同時,也需要重視對技能的培養。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多數在畢業之后走上幼師崗位,他們的實際教學能力需要在校園學習中得到鍛煉。但是就當前教學情況來講,視唱練耳課程并沒有完全肩負起這種責任。很多教師在講課時只是運用“滿堂灌”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技能訓練并沒有得到充分重視,以致于學生在未來走上工作崗位之后,也會有長期的不適應,這種狀況的出現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二、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改革模式
(一)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在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需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自主意識,進而使教學取得更明顯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促進視唱練耳教學模式的不斷完善,使視唱練耳教學模式不斷得到創新發展,積極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將課堂的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4]。音樂發展需要新鮮血液的注入,而音樂教學也是如此,只有實現了新鮮血液的注入,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發揮,而這些內容的實現就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轉變師生固有模式,使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在學習中得到充分發揮。例如在學習鋼琴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模式展開學習,有的學生作為表演者,有的學生作為評判者,這種方式的運用對于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有明顯效果。
(二)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
要想視唱練耳教學模式得到不斷完善,課堂教學質量、效率顯著提升,在教學中便需要注重對信息技術的運用,這種方式的運用會對課堂教學產生積極影響。科技的不斷發展和課程改革實施,使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將多媒體運用在視唱練耳中,將不同樂器的視頻帶入課堂中,將樂理中較為枯燥的內容以生動的方式展示出來,為學生創建良好教學情境,進而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實際學習中學生能夠明確區分音階的不同差別[5]。這種方式的運用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帶來了便利,教師的備課時間大大縮短,同時學生的學習速度也明顯提高,有效提升了課堂實際教學效果。而在使用多媒體時,需要注重多媒體的正確使用方式,使其最大限度發揮自身作用,而不是使教學流于形式,了解多媒體使用準則,將多媒體的使用和實際教學情況緊密結合在一起,而且在運用多媒體尋找教學內容需要的資料時需要做到有針對性,不能過分依賴多媒體,這樣才能使課堂實際教學效果明顯提升。